近千名首都大学生暑期踏上“红色之旅”

北京旅游网 2023-07-17 11:11:42

以北京红色印迹为站点开展研学项目、培育“纪念馆之星”宣讲红色故事、用手中镜头记录红色记忆……近日,暑期开启,“‘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推出的“红色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近千名首都大学生踏上“红色之旅”,为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大项目点亮“红色行”

近年来,随着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片区建设不断深化,蒙藏学校旧址、清华园车站旧址面向社会开放,一大批优质红色资源亮相。结合首都重点红色场馆特色和资源,“红色行”精心设计“觉醒年代”研学行、“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三大项目,通过红色历史我来学、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视频我来拍,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首都文化建设。

“觉醒年代”研学行由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承办,依托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围绕重点文物和史料设置研学项目。活动中,学生组成研学小组,由教师作为学术导师,纪念馆编研人员作为馆方导师兼项目管理,师生携手开展党史研究、内涵挖掘、革命文物史料研究。

“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面向高校招募培训红色故事青年宣讲员,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围绕特定革命文物、历史阶段进行有思想、有深度的专业讲解工作,计划形成一支长期、稳定的高校红色故事青年宣讲队伍。

“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则引导学生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红色印迹、讲述红色故事。他们的作品将在抖音、快手、B站等网络平台上集中展示,向更多人展现首都厚重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为红色历史注入青春活力

“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既要以专业的知识技能严格要求自己,还不能讲解得过于一板一眼,要向观众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近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于鑫铭圆满完成了香山革命纪念馆志愿讲解“首秀”。学习标准的讲解手位脚位、琢磨得当的表情和语气,理解并背诵长达19页的讲解词……经过多轮培训和考核,于鑫铭从数百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当选为“纪念馆之星”。他自豪地表示:“我们是以语为刃的文化先锋队,要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红色文化,用青年的声音传播开来。”

于鑫铭的这段生动的“红色之旅”,是众多大学生参与“红色行”的一个缩影。当下,一场场精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正在开展。

“觉醒年代”研学行为师生们设计了《新青年》杂志研究等17个红色研学项目和6条精品研学路线。项目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起民认为,研学行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带学生们回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的历史现场,有助于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学深悟透。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李心好参与了“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活动,在团队中负责串讲工作。探访李大钊故居和蒙藏学校旧址,令她感触颇深:“这些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拥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先烈,接续奋斗。”

目前,“红色行”已开展十余场重点活动,学生们走进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清华园车站旧址、李大钊故居等地,深度参与红色文化课题研究,站在一件件革命文物前感悟革命历史、红色故事,创作拍摄红色微视频,讲述一段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暑期首周交出亮眼“成绩单”

“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项目微博话题#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单条微博阅读量合计超420万次、17个红色研学项目立项、近千名首都大学生走进红色场馆……“红色行”在暑期启动首周,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一批红色文化研究项目得以设立,高校师生聚焦难点热点问题,贡献智慧。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专门成立“守常研究院”,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与师生共同开展研学活动,并专门委托立项一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对《新青年》杂志、李大钊革命文献、蒙藏学校旧址等红色历史热点开展挖掘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丰富发展北京红色文化。

一批红色社会实践岗位也应运而生。“纪念馆之星”在重点红色场馆设立专业讲解岗位,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舞台,帮助他们深刻感悟香山革命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和北京红色文化,激发其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随手拍第一批拍摄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等21部微视频涵盖纪实作品类、主播采访类、情景短剧类等多种类型,经优化调整后将在网络平台展示。据悉,仍在拍摄中的学生还将采用视频日志、演奏演唱音乐作品等方式,以年轻人的视角,呈现红色记忆,讲好中国故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