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以河润之,以山仰之,以文化之,则弦歌不辍。
每个民族,都有一条母亲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难忘的河。
放眼华夏,长江黄河大浪淘沙;
凝视齐鲁,通江达海壮怀激烈。
让我们沿着河流的脉动,共同感受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唱响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对山东是格外偏爱的。
从径流长度和流域面积上,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流域面积达1.83万平方公里。携万里奔腾之势,黄河从东明县进入山东,走过平原、流经山川,经过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等9市,最终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从生态环境上看,黄河在山东造就了全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形成了富饶的黄河三角洲,造就了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黄河下游和黄渤海生态安全十分重要。山东省沿黄地区湿地面积120万公顷,占全省70%;森林面积113万公顷,占全省40%;拥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248个,面积9714平方公里。
从文化发展上看,得益于黄河的哺育,山东省千百年来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引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孙子文化等文化融合发展、创新融合发展的恢弘画卷,成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璀璨的明珠。
“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
2023年10月30日,随着《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发布,山东省吹响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冲锋号,规划了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明显增强、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的发展目标;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本世纪中叶“黄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落实《发展规划》部署,齐鲁儿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持开局即冲锋,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开门红:
绿色发展底色更亮,2023年山东省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100%,五类及以下水体动态清零,黄河干流全线保持Ⅱ类水质。低碳转型成色更足,《发展规划》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5%,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8.4%。文旅融合发展更是不断开创新局面,从2022年率先提出“沿着黄河遇见海”品牌推介活动,到今年的“河海相约 共享未来——‘沿着黄河遇见海’宣传推广大会”,山东省牵头沿黄九省(区)倾力打造了“沿着黄河遇见海”文化旅游新高地,共同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南水浩荡润齐鲁
通江达海好“运”来
如果说黄河留给山东的是偏爱,则运河留给山东的是厚爱,南水北调更是给这份厚爱增加了天长地久的承诺。
十一年源源不断,南水浩荡润齐鲁。近日,随着台儿庄泵站开始运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24—2025年度全线调水工作正式启动,计划向山东省调水11.2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自2013年11月15日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供水能力稳步提升,已顺利完成11个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山东省供水71.4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4000多万人,有效改善了受水区的供水条件,极大缓解了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与胶东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等联合调度运行,自2016年以来累计向胶东地区持续输送南水、黄河水超25亿立方米,有效应对了胶东地区的连续干旱,保障了供水安全。“我在黄海边,喝上了黄河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不断得到满足。
朝思暮想多努力,通江达海好“运”来。一艘货船,如何才能从山东汇入黄金水道长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圆满解决了这个难题。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不仅为沿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更为京杭大运河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给山东省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
该工程济宁以南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调水河道,增加大运河航运里程62公里,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实现了山东省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的水路联通。2022年,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的助力下,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2023年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成为又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随着沿线河道通航标准和通航等级的提高,大运河的运输能力不断提升,1000至2000吨级船舶在东平湖至长江航段可无阻畅行,2000吨级运输船可从梁山港直达长江,每年节省直接物流成本近10亿元,减少航运油耗15万吨,为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通江达海,每个机会都不能放弃。在大运河航道复苏的同时,历经15年的小清河复航工程也于2023年7月全线通航。小清河复航工程于2008年5月启动前期工作,2017年6月获得省发改委批复立项,2020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至2023年7月全线通航,成为山东省首条开展海河直达运输的水运通道。小清河航道串联起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大工业城市,打通了鲁中地区新出海口,相当于再造了一条胶济铁路,大大缓解济青高速、胶济铁路等交通干线的运输压力,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为山东省开通了出海的“黄金水道”。
砥柱中流,高质量发展为要。
百川奔腾终入海,河润齐鲁谱新篇,通达天下走在前。聚焦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深度对接,山东已经启动“山东加快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度对接研究”、“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通航及与小清河连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穿黄工程研究”等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已开始谋划“两河”——小清河与京杭运河的连通,谋求通过京杭运河、小清河牵手长江,最终形成“长江—京杭运河—小清河—渤海”的通江达海航运网,以通达天下的磅礴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