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背着我低声哭诉,知道真相才懂:这是排解情绪,更是自我疗愈

孔伷情情 2024-11-20 22:09:17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照顾高龄长寿老人很崩溃,不知道自己说错那句话,做错那件事,老人总爱背着你低声哭泣,似乎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孝,可仔细思考,又没做错什么。

深以为然!82岁母亲跟我居住养老,时常也是这样的行为,本来笑着闲聊,突然她就站起来,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坐在床边,嘤嘤地传来母亲低声哭诉。

有时唠叨着自己的命运不好,有时又哭诉自己付出一生,怎么会有如此结局。一番哭诉后,母亲会躺床上休息半天,再出来就焕然一新,心情大好,有说有笑。

最初我会推开门进去搂着母亲询问咋了?母亲不但不愿说,还会跟我发脾气,把我推出来,把门反锁上,自己在里面放声大哭。

咨询了一圈,我才真正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情绪出口,有人跟别人唠叨出来,有人出去转转散散心,有人会把心中的所有隐忍委屈哭诉出来。

来自52岁乔梦的自述,真实又温暖,人老了,低声哭诉是排解不好情绪,实现自我疗愈。

我叫乔梦,今年52岁,退休2年每月有3900退休金,独生女儿在外地成家有娃。

老伴还有几年才能退休,单身独居的婆婆跟我居住在一个社区,婆婆没有社保医保。

房子和生活费是婆婆三儿两女一起出钱,给我的感觉,婆婆真有福气。

母亲同样是独居老人,因偏爱我小哥,把房子给他儿子结婚,跟我大哥闹得不愉快。

本以为能够在我小哥家养老,谁知,我小哥一年后,提出我们四个子女轮流赡养母亲。

大哥离得远,找借口不接母亲回家,大姐是远嫁,身边有公婆,母亲去了根本没地方住。

最终在大哥大姐的强烈要求下,小哥不得不找我,让我跟他轮流赡养母亲。

大哥大姐的意思是,母亲有退休金,也有自己的养老房,是母亲自己把退休金卡交给小哥,又主动把自己的养老房腾出来给小哥的儿子住,就该小哥为母亲养老送终。

小哥却认为老人的财产愿意给谁是老人的自由,但赡养老人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大哥大姐离得远,小哥闹不到他们,只能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各种诉苦和哀求。

心软是病需要医治,做女儿的,没有看母亲晚年难过的,跟老伴商议,做好自己就行。

母亲在我家和我小哥家轮流居住,88岁的母亲,身体还算不错,能够自理。

若母亲的养老房还在,每天在自己家里做一日三餐,洗衣洗澡,下楼散步,跟别人闲聊。

我退休再去陪伴母亲居住一段时间,我想母亲的晚年应该是非常幸福,舒畅的。

是母亲亲手把晚年幸福摧毁,还引来子女们的不睦,相互推诿,谁也不想管她。

最初母亲在自己房间低语哭诉,我听到了,都会进屋抱着母亲,与她共情,劝慰她。

而母亲却认为我是在看她的笑话,甚至还用恶毒的言语骂我,觉得我是不孝女。

第三次发现母亲独自在房间低声哭诉:“我的命咋这么苦,跟你说了这么多好话,把存款和退休金卡都给了你,房子也给了你们,为啥不让我在家居住养老?”

母亲哭着哭着摸把眼泪鼻涕,继续低语:“我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攒下来的钱都给了你,帮你带大孩子,就连两个女儿的彩礼也扣下给了你,你咋这么不知道好呢?”

原来,母亲一直疼爱我小哥,把家里最好的资源和所有财力都给了他,以为能换来“养儿防老”,却不想被小哥要求轮流赡养。

大哥大姐的态度,让母亲倍感挫败,认为大哥大姐没起到老大的作用,是自己的失败。

父母与子女间,当发现自己心疼一辈子的那个人,在她老了需要享受家庭温暖,亲情温情时,那个最爱的子女却抛弃了她,心里的难过和失望,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痛彻心扉的。

母亲在我和小哥家轮流居住两年,到谁家她的退休金就用做生活费,生病住院的费用,我们四个子女均摊,就这样,母亲还想着再偏心我小哥。

可我小哥和嫂子却从没有觉得自己被母亲偏爱,总在我跟前抱怨大哥大姐失职,每次均摊费用,都要求大哥大姐多出。

在轮流赡养母亲时,我发现,母亲的哭诉,不仅是在排解糟糕情绪,更是自我疗愈。

如果一个人总是委屈自己,也委屈其他子女,只为自己心疼的子女,却在晚年才发现,自己宝贝一辈子的子女,根本没拿自己当回事,是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隐痛。

作为父母,对待子女,要一碗水端平,任何时候都不能委屈自己,苛责不喜欢的子女,去为喜欢的子女无私地付出,这样的结局便是,希望越多,付出越多,失望越彻底。

我看到母亲在房间低声哭诉,非常自责,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让母亲开心。

现在我知道,母亲的唉声叹气,痛哭流涕一番,反而是一种释放,把内心的压抑和不满通过一个出口排出来,实现自我救赎,自我疗愈,是一种自我保护。

如果我们在赡养老人时,发现我们的至亲也是这样做,不要轻易去打扰,也不要觉得是自己不孝,我们只需一段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就好。

有时不问也是一种孝道,尊重老人的做法,不必与老人共情,也不必跟随老人的情绪变化,而自我审查,我们做好子女的本分,其他随缘。

子女与年老的父母相处,最好是彼此都有各自的底线和边界感,都懂得尊重对方的选择,允许并接纳老人做最真实的自己,知道就好,不必问出具体原由。

只有这样相处,在亲密关系中,父母与子女才能在正确的方向双向奔赴,体会到各自的不容易,感恩对方的付出,成为最好的至亲关系。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