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脑梗的“放大镜”?医生忠告:耳朵若有这3症状,尽早就医

忆彤评健康 2024-11-18 22:38:42

初秋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撒在小区老年活动室的木质桌面上。62岁的吴大爷正和几个老友下象棋,他的手刚落在“将”上,耳边突然一阵嗡嗡声响起,棋子都差点掉地上。

“哎呀,最近耳朵老有嗡嗡声,还总觉得听不清人说话。”吴大爷揉了揉耳朵,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旁边的老李头听了,赶紧凑过来说:“老吴,这可不能大意!我听我孙子说,耳朵有问题可能是脑梗的前兆,你最好赶紧去医院瞧瞧。”

吴大爷一愣,半信半疑。为了图安心,下午就去了社区卫生院,被医生转诊到了市人民医院。正是这一次“例行检查”,揭开了一场潜伏在他体内的危机。

“吴先生,您好,坐吧。您耳朵最近有什么不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李晓晨医生是科里的骨干,今年40岁,擅长诊治脑血管疾病。

吴大爷挠了挠头,“李医生,我这耳朵最近老嗡嗡响,听东西也费劲,尤其是左耳,还老觉得有点凉凉的。”

李医生眼神微微一凝,边听边记录,“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大概有两个多月吧,一开始没太在意,还以为是年纪大了自然这样。”吴大爷说着,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嗯,这段时间有没有头晕、手麻或者走路不稳的情况?”李医生继续问道。

吴大爷顿了顿,犹豫地回答:“好像有过几次头晕,偶尔还会觉得手指发麻,但也没啥大碍。”

李医生听完,心里已经有了几分警觉:“吴先生,耳朵的这些症状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像耳鸣、听力下降这种情况,有时候和脑部的血管问题有很大关系。我们先做几个检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检查:拨开“耳朵信号”的迷雾

李医生为吴大爷安排了以下几项检查:

耳部听力及听觉神经检查:排查耳朵本身的疾病,如中耳炎或听神经瘤。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或血流不畅。脑部核磁共振(MRI):寻找脑部是否有微小的梗塞迹象。血液检查:评估血脂、血糖和凝血功能。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炉,李医生仔细查看后发现,吴大爷的左侧颈动脉有明显的斑块形成,伴有轻度狭窄;同时,脑部MRI显示他的小脑区域有多处小梗死灶。这些发现让李医生心情变得沉重。

确诊与解释:耳朵如何“放大”脑梗问题?

复诊时,李医生详细地向吴大爷解释道:“吴先生,您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其实和脑部血管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您的颈动脉有斑块,导致部分供血不足,影响到了脑部和耳朵的血液供应。这种情况,医学上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吴大爷听得有些迷糊,连忙问:“这和脑梗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李医生耐心地说道,“耳朵的听觉系统和脑部供血是密切相关的。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指出,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部不适,可能是脑梗早期的信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有30%-40%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李医生拿出一张图,指着颈动脉的位置说:“您的颈动脉斑块就是‘罪魁祸首’,如果斑块脱落或者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很可能引发严重的脑梗塞,甚至危及生命。”

耳朵的三个危险信号

为了让吴大爷更清楚问题的严重性,李医生列出了三个需要警惕的耳朵症状:

持续性耳鸣:如果耳鸣持续时间长,尤其是一侧耳鸣,要特别警惕是否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听力下降:突发性听力下降,可能是耳内小血管栓塞的表现,也是脑血管问题的“报警信号”。耳部凉感或不适:耳朵感到异常冰凉或胀痛,可能反映血液循环出现问题。

治疗与干预:未雨绸缪

李医生建议吴大爷立即开始干预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并稳定颈动脉斑块。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每天适度运动。定期复查:每半年进行一次颈动脉彩超,监测斑块的变化。

同时,他建议吴大爷进行短期住院观察,优化药物方案,并接受健康教育。

一个月后,吴大爷在复诊时明显精神了许多。他感慨地对李医生说:“幸好我听了老李头的话,这次检查真是救了我一命!以后我一定好好养生,不给您添麻烦。”

李医生笑着回应:“吴先生,您这次是‘耳朵报警’才发现问题,可别让身体其他地方再出问题了!早预防、早发现,才能健康长寿。”

小贴士:如何保护脑血管,预防脑梗?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关注颈动脉彩超和血脂、血糖水平。关注耳朵信号,耳鸣、听力下降等不可轻视。健康饮食,少油少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天运动30分钟,保持适当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血管损伤。

别忘了,耳朵不仅是听觉的“窗口”,更是健康的“放大镜”!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