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布会,ppt做错了,网友:哎,做ppt的这小子要遭了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1-04 16:49:40

小米这个品牌,在近几年可以说得上是家喻户晓,小米旗下从手机,电脑,各种家电,再到今年新出的小米su7汽车,其产业可以说是涵盖了我国很多领域。

并且,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一个极具亲和力,十分接地气的总裁,很多网友都十分喜欢他。

但也正是因为与很多国人都在关注小米,在今年10月29日的小米15暨小米澎湃OS2的新品发布会上,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雷总激情澎湃地展示产品时,身后的PPT却显示错误,将原本的“提升”二字,写成了“降低”。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此明显的错误,被许多网友纷纷调侃:“这小子八成要被开除了。”

雷军,天生的互联网圣体。

遥想年前的小米,还是个不温不火的手机品牌,当时国内主流的手机品牌,还是“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的手机。

但随着三星手机爆炸事件的发生,以及苹果手机越来越少的创新变化,国产手机品牌在近几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先是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成为了应对美国芯片垄断的强有力措施,再是小米的崛起,迅速扩展各个市场。

相较于华为做的高端机,小米无论是手机,家用电器还是汽车,都显得更加亲民一些。

而小米品牌的爆火,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小米公司的董事长——雷军。

说起雷军的创业经历,将其比作成一本小说也不为过,从默默无闻的草根大学生,一步一步做到了市值千亿公司的董事长,在这中间,也有不少笑料。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360老板周鸿祎和雷军“约架”的故事,因为在2012年,小米手机售卖得十分火热,但周鸿祎推出的360手机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于是,周鸿祎就在网络上与雷军展开了一场骂战,这场骂战甚至波及到了线下,二人相约在朝阳公园见面“一试高低”。

这样直接而又朴实的商战,让不少网友直呼离谱,没有小说中所描写的商业间谍,诱敌深入,而是直接采用这种最朴素的解决方式。

这也让不少网友,对雷军产生了好奇,也因为这份好奇,成为了雷军和小米品牌的铁粉。

本次的PPT事件,也被不少网友调侃,称雷军为“先天互联网圣体”,生下来就是吃互联网这口饭的。

再加上十一假期期间,雷军AI语音的爆火,让这件事收到的关注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关注的人多,不同的声音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大部分网友对于这件事,都只是当作一个笑料来看,但在诸多关注这件事的人中,也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PPT事件,是否反映了目前小米内部的管理问题?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错误,让大家能够讨论得如此热烈呢?

原来,PPT上的数据传输速度,在第一行写着提升了33%,但最后一行又标注了数据传输速度降低54%,如此明显的,互相矛盾的错误,可以说的上是这次发布会的一次重大失误。

这次的意外,往小了可以说是员工的工作失误,往大了说,说是小米内部企业管理结构松散也不为过。

很多网友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小米公司连发布会的PPT都做不好,又怎么能相信小米公司生产的产品呢?

这样的言论,虽然有些上纲上线的嫌疑,但是其背后反映的问题,还是十分严重的。

无论国内外,手机生产商这个行业,都已经趋近于饱和,很多大型手机品牌,都是靠着长年累月的“好名声”,才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购买商品。

好的企业文化,甚至能够催生出更多“品牌铁粉”。

像是雷军,一向以较为温和,又有些幽默地形象出现在大众眼中,所作的营销也十分接地气,这样的企业家就会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

其实,大家都更喜欢能贴近自己生活的事物,无论是所谓的总裁,还是日用品品牌,百姓对这些东西的要求,无外乎是实用和性价比高。

但接地气可以是企业的营销方式,真正落到实处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对待。

就这一次的PPT事件,引发了不少网友对于小米品牌的信任危机,这对一个较为依靠声誉的品牌来说,是十分致命的。

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小米品牌这次的公关危机。

其实最直接的公关方式,就是让相关责任人出面道歉,在未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闹出了这么一个“大乌龙”,PPT的制作人员和审核人员都要负起责任。

此外,小米公司的高管,也应该注意对于员工任务完成的稽查制度,发布会这样重要的场合,是让大众和自己公司新产品接触的第一次会面。

这样的会面,可以有较为幽默的宣传方式,但最基础的宣传话术,以及宣传所用的图片,幻灯片等,都应该经过详细核实,再搬上大荧幕。

小米PPT事件,也给同行业的许多厂商敲响了警钟,企业的内部管理,从来都不应该是个摆设,在其位谋其职,领了这份工资,就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也有不少网友,戏称这次的PPT事件,是实习员工做的实习PPT,才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

这样的言论显然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无论是实习员工还是正式员工,既然接受了这份职业,就应该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如果人人都对自己的工作不能做到尽职尽责,那这个社会最终就会陷入无法运转的地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