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在省革委办公室担任副主任的宋清渭,被调任29军82师担任政委。从年龄来说,才40岁,可谓是年轻有为。虽然不能与战争年代的将领相比,可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年龄担任正师职也不简单。
他是抗战后期参加革命的,从1949年跟随部队挺进福建后,到六十年代初一直留在军区机关工作。最渴望就是到作战部队工作,基层部队可以锻炼人,成长更快一些,相比之下条件要艰苦很多。
在1963年,他曾到作战部队担任团政委,干了5年,要掌握部队的情况,就必须蹲点下基层,这个习惯就是到担任大军区政委依然一直保持着,对基层部队的了解,让他在干部问题,部队建设方面都能进行最合理的调整和提出意见。
1968年被调任省革委会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该职务属于地方工作,如果换成军队职务来说,应该是副师职。早在1966年,军区政治部准备安排他担任师副政委,因运动到来而被冻结。因此担任团政委到1968年,被任命为革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由副司令周世忠兼任,副主任一开始师军政治部主任担任,他是秘书组长,后提拔为副主任。
在革委会半年,他被调去28军82师任职。当时的师长被免职,政委因身体不适无法回去工作,他被调去担任。这支部队是他的老部队,上级给部队派来新的师长、政委,调去两个副师,一个政治部主任,等于说除副政委职务,都是新干部。
部队领导班子成员几乎全换下,这是不常见的,因部队在两地支左发声来一些温暖他,部队士气低落,有些人产生埋怨情绪。军区决定调整这个是的领导班子。
不仅仅是师领导班子,上级还准备将团以下各单位班子调整,有人主张空降一批干部,充实到82师各单位,认为原班子上来“元气”。作为师政委到宋清渭认为,这样不妥,不利于部队建设,不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外调干部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上或许加剧矛盾。因为新调离的干部对部队情况不熟悉,可能一些做法适得其反,造成新的问题产生。难道82师里挑不出干部了吗?不见得,要给大家机会,让才能调动积极性,他们熟悉部队,知道问题的所在。
最终他的意见被采纳,干部的配备从82师内部解决,使得广大指战员思想以及抵触情绪减少,甚至带来积极一面,认为这是上级的信任。
宋清渭长期在基层部队蹲点,了解广大指战员心中所想和顾虑,也正因为丰富的基层经验,让他在工作起来,才能把复杂的问题明了化。
在82师工作仅仅几个月,他就就被调任军区干部部担任部长,原本提拔他为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被他婉拒,认为自己资历还不够,希望继续在作战部队工作。后来担任军副政委、军政委,大军区副政委、政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