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在想,蒋介石怎么就输了? 300多万对100多万的兵力,竟然输了。 前段时间看了挺多国军将领的回忆录,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有碎碎念:即,即便到了1948年下半年的终极角逐,大家都不相信共军能够解决掉他们! 在华北,自聂荣臻丢掉张家口后,傅作义压着聂贺两帅打,华北部队几乎是被压着抬不起头的。 在陕北,丢掉了陕北半壁江山的彭老总还在艰难的溜着胡宗南。 在华东,仅剩下了沂蒙山区在坚守,粟裕的部队则承袭刘邓大军的濮阳大本营休整。胶东地区的许世友还在艰难自卫。 在大别山,转进千里的刘邓大军被白崇禧赶出了大别山,跑到了南阳盆地。没想到因祸得福,联合伏牛山的陈赓竟然掀起了风浪,无人能敌。 真正的优势战场在东北,林彪的三季攻势直接打穿了国军在东北的防线。 东北战场成了最先进入战略决战的唯一战场。东北辽沈决战之后,仅仅半年,全国战场全部逆风翻盘,横扫了全中国。 蒋介石败在了哪里呢? 诚然,政治、经济、军事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必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但我们要明白,自古逆风翻盘的战役简直太多,何况淮海决战,蒋介石有着明确的优势。 还是那个玩意儿——权力下放。 蒋介石的军事成长经历告诉他,权力不可下放,权力下放的唯一代价是权力转移。 这也是他能从台后力扛国民党党内元老派人物,强力上台的重要原因。 他这人,太明白权力下放的惨重代价了。为了保住他的权力,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干预一切指挥,有他的干预,前线将领临急指挥能力几乎为零。 例如,大军要撤,需率先请示,这请示的时间可太重要了。官僚系统的一套请示程序下来,可太tm的吓人了。 相信,蒋介石如果真的愿意权力下放,他是不至于败的这么惨的。
辽沈战役是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