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了7000亿资产?收购中企不成,印度开始来“暗”的了?

号角科技集结号 2024-11-01 01:19:01

导语

印度在近期对中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冻结小米和比亚迪的资产以及对VIVO的股权收购施压,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

印方出台这一系列措施的原因是为了推进其“本土制造”的计划,莫迪团队认为只有将国外企业迫使进行国产化,才能逐渐提高印度的经济实力。

但莫迪政府强调国家安全时,的确对很多企业进行了强有力的保密措施,但这样的举动却伤害了外资企业的投资信心。

近日印度又出手了,收购了VIVO的51%股份,但这一事件的幕后真相并非如此简单。

印度对小米、比亚迪以及VIVO的强硬措施。

在今年5月,印度政府责令小米支付5500亿卢比的巨额罚款,并冻结其资产,随后又冻结了比亚迪在印度的1300亿资产。

前不久,VIVO的高管在印度被扣押,印方还给VIVO下达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必须出售51%的股份,否则就等着被强行收购。

在强大的外力方面下,VIVO无奈只能选择低头妥协,除了VIVO外,OPPO、华为以及小米这几家企业也不得不在印度市场上进行妥协。

但是,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反映出了怎样的真相?

莫迪政府一直声称,印度企业被迫退出是因为国家的安全问题,但实际上,这一系列举动不过是为了让印度能够“本土制造”能够逐渐发展。

莫迪政府想要将外资企业迫使国产化的举动是徒劳的,VIVO撤出印度市场,选择前往其他国家投资。

这意味着VIVO不会将其核心技术带出,这对于印度市场来说并不是好事,VIVO也不会在印度市场上进行其他投资,这将导致莫迪半年间的“成功”付诸东流。

印度在近几年制定的“印度制造”政策,并不只是针对中国企业,而是保护印度本土的企业,其他国家的企业只要进入印度市场,就会被迫接受莫迪政府的相关政策。

印度的做法反映出其不靠谱的态度。

莫迪政府为了能够促进印度的经济稳定发展,进行制造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

但现实却是,外资企业在进入印度投资后,莫迪政府给出的诸如税收减免、关税优惠等保证和承诺都不可靠,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信用可言。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外资企业无论是投资还是进行合资合作,都难以保证其利润的稳定。

印度仅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便收缴了小米、VIVO、比亚迪等公司在印度的资产和资金,甚至连印度本土生产的产品中的核心技术以及其他公司的关键设备,都被莫迪政府进行冻结。

在莫迪政府下,这些企业不得不进行妥协,选择支付相关税款。

VIVO被索赔后,无奈只能选择低调处理,出售其51%的股份给印度本土企业。

但在印度本土企业收回所占股份后,VIVO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业务,依旧会出现监管制度不合规等问题。

莫迪政府对于这几家企业的高压态度,反映出印度对于外资企业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欢迎外资入驻的态度,逐渐向排外的态度转变。

为了保护印度本土企业的发展,莫迪政府从一开始的招商引资,逐渐转变为对外资企业的制裁,以发展印度本土制造业为目的,阻碍外资企业的发展。

莫迪政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莫迪政府强硬要求外资企业参与国产化,是否真的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目的?

实际上,莫迪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并不完全是出于生产安全的考虑,还考虑到了本国的政治利益。

莫迪政府希望将这些外资企业进行完全国有化,使其掌握在本国手中,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

但对于VIVO来说,如果强行出售51%股份,对于本土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莫迪政府的真实目的,就是其政治利益。

本土化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莫迪也正是这样认为的。

但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印度本土企业有利吗?

莫迪团队在此方面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中企在进入印度市场时并没有将核心技术带出,所以印度并没有必要低头妥协。

如果中企在未来进入其他国家,可能会将核心技术带出,这也将导致印度的“本土制造”计划遭遇重创。

结语

莫迪政府的行为会不会导致其他外资企业对印度全面撤资?

这的确会影响到莫迪政府的执政时间,并伤害到印度的经济。

莫迪在对待企业的态度上,可能产生错误的策略。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政治风险将逐渐浮出水面,法律方面会得到保障吗?

印度还是一块宝地吗?

不一定,对印度来说,VIVO的妥协不会影响到中国其他企业。

如果印度还是这样强硬,可能会导致中印之间的经济脱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