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观察力?潜能不是硬逼出来的!三个方法培养细致观察力

亲子的时光 2019-06-15 22:40:54

经常有家长表达这样的困惑,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但是应该怎么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其实,观察力的培养应该越早越好。2-4岁是孩子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他对泥土里的小虫子、衣服上的小图案,甚至我们大人根本没注意到的细节,都能观察到。

观察力强的孩子,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儿童。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这种能力的发展是逐渐积累的。

观察力就是利用各感知器官如耳、鼻、口、舌、手等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感知觉活动。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就不难发现,观察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先天就带有观察的工具,那就是我们的感知器官。幼儿最初的学习通道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学习的,所以家长平时要多引导,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多感觉和体会,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

通过视、听、嗅、味、触来进行观察和引导。平时生活中就可以随时进行,比如:在公园里散步,让孩子看看路边的是什么花,现在有很多APP,如果家长也不知道,可以直接拍下相片,这样家长和孩子对花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下雨天,如不遇打雷或闪电,我一般会让元宝穿上雨衣和洞洞鞋去雨里感受,听听雨滴落地的声音,感受雨落在手掌上的感觉; 宝妈有时在厨房做饭,会挑一点鸡精、酱油、醋、花椒之类的给元宝尝一下,感受调味的味道,闻一闻醋、酱油、料酒的差别;在小区里的石子路面和沙坑里,我尽量让孩子赤着脚踩在上面,让孩子脚底感受自然。

一个孩子越能熟练地使用这些自身具备的观察工具,越能激发观察的兴趣,观察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不要粗暴打断孩子的探索行为。

观察力就像专注力一样,如果不人为进行干扰,孩子也会自行进行发展。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探索期,比如见到小蜗牛就会蹲下来研究半天。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粗暴地拉起孩子赶回家做饭,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充分地去观察,这本身就是孩子在自发地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专注力。有一次元宝看见家里厨房里的花椒瓶子,他认为放在锅里的都能吃,就问妈妈要,结果宝妈塞了两粒在他嘴里,孩子立马吐出来要喝水,从此他记住了麻的味道。只是家长认为是安全的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观察对象需要家长的指导

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能给孩子无穷的源泉。前一段时间,广州的天气很热,宝妈捉了两只知了回来,一公一母,一开始姐弟俩都没有近距离的观察过蝉,我让姐姐带着弟弟把两只分开,后来向我报告公的会叫,母的不叫,因为公的腹部的那两个鸣叫片。平时我们家长在游玩时,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引导孩子用眼观察,用心去感受,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步改掉凡事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习惯。这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喜欢去发现,去思考。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