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俊杰游览古寺,写下一首佳篇,出口成章,结尾更令人感慨万千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8-15 03:28:50

金代诗人李晏24岁进士及第,曾在金朝担任过吏部尚书、节度使等官职,深得金世宗的赏识和重用。李晏自幼聪慧,勤学好问,年少时轻财重义,结交广泛。诗人晚年几番告老还乡,皆未获准,直到他72岁时才得以致仕,可惜两年后就撒手人寰。

李晏曾担任过山西隰县的县令,有一次他外出公干,顺路游访了位于山西阳高村的龙门寺和淳化寺,虽然古寺周围风景迷人,可是由于大雨倾盆,山路崎岖,诗人只好夜宿山寺,并题诗抒怀。下面介绍金代俊杰游览古寺,写下一首佳篇,出口成章,结尾更令人感慨万千。

游龙门寺回投宿淳化寺

金代 · 李晏

精蓝三日饱溪毛,俗累纷纷觉可逃。

探水寻源通月冷,披榛得路接云高。

山围故垒怀千古,河转孤岩激怒涛。

回首烟霞应笑我,人间官职倍徒劳。

阳高村在古代称为羊羔村,位于浊漳河畔的山岭上,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村庄周围风景秀丽,更有很多人文景观,很多骚客咏士都曾慕名前往参观和题诗。

淳化寺始建于北齐,北宋时做了进一步的修缮,寺院里香火旺盛,游客们也是络绎不绝。诗人虽然出生于山西,可是由于之前都忙于学业,并在仕途沉浮,所以一直未能抽空游访这两座古刹,此次外出终于得偿所愿。

开篇交代作者的行程和感受,“精蓝三日饱溪毛,俗累纷纷觉可逃。”精蓝即佛寺,溪毛指溪边野菜,俗累则是指世俗的牵累。由于大雨滂沱、出行不便,诗人连续三天都住在古寺,也深深地体验了佛教徒们的恬静日子。

寺院里的生活条件艰苦,诗人作为一个县令,虽然跟着大家一起吃野菜,他却并未有丝毫的抱怨,反而感觉此处远离世俗,没有案牍劳神,更少了很多应酬,他甚至还产生了逃离红尘的念头。

颔联介绍寺院周围风景,“探水寻源通月冷,披榛得路接云高。”诗人在寺院里闲得无聊,就趁着雨停的间隙出来溜达。他看见溪水清澈见底,汩汩流淌,就好奇地想查看其源头。他走了很远,虽然终究还是放弃了,不过诗人却感觉这条小溪仿佛通向月宫,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山里还有一些无人走过的小径,诗人冒雨前行,披榛斩棘,开辟出一条通向幽深山谷的小路。小路不断延伸,似乎可以连接到云端,让这位金代俊杰倍感神秘,又像孩子似的开心不已。

颈联尽显磅礴气势,“山围故垒怀千古,河转孤岩激怒涛。”诗人了解到阳高村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是交通要道,而且每到烽火硝烟的时代,这里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而今的故垒虽然早已变成了残垣断壁,可是山林里依然显得风声鹤唳,仿佛隐藏着千军万马,让人不由得怀念起那些千古风流人物。

奔腾的河流遇到坚固的孤岩,立刻激起阵阵怒涛,好像是金戈铁马发出的激越声响。中唐诗人刘禹锡曾经吟诵山形依旧枕寒流,故垒萧萧芦荻秋。李晏的这两句诗出口成章,丝毫不逊于唐人,值得称赞。

结尾呼应开篇,令人感慨万千,“回首烟霞应笑我,人间官职倍徒劳。”诗人担任县令后,工作上一直踏实勤勉,却多年未曾得到提拔,心中不免感到压抑和惆怅。

在寺院住了几天之后,诗人倍感轻松,完全忘记了在尘灰中四处奔波的辛苦,他回看雨后的璀璨烟霞,陶醉的同时又深感羞愧,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叹息自己不断地打拼真是“倍徒劳”。

人生之路就是如此曲折,只有历经艰辛,才能体会到恬淡生活的不易。不过经过此次古寺游访,诗人的命运好像突然改变,不久之后他就因为政绩卓越而得到了提拔,此后又不断地加官晋爵,最后终于成为朝廷的肱骨大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