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就不能谈恋爱?女强人不能爱做饭?格局小了。《化学课》推荐

好剧榨干 2024-05-10 09:08:34

早上中午晚上好~翘首以待的小伙伴们久等啦,爱你们!

最近喜欢的好剧太少了,最后作者还是捞到了一部不错的美剧《化学课》。

对性别困境、女性崛起感兴趣的同学看过来~非常推荐!

之所以喜欢这部《化学课》,是因为它不像某些打着“女性精神”旗号割韭菜的劣质电视剧一样——

要么幻想把所有男性踩在脚下,要么通过不合逻辑的复仇大开爽文模式,要么宣传口号喊得震天响、最后却白崛起。

与之不同的是,《化学课》的节奏很温和、并没有太多纯恶的男反派——

但它带给观众的情绪力度依旧很强,女性处境的残酷性也不减分毫。

受网络过激舆论的影响,可能很多人觉得“女拳”是一群无病呻吟、没事找事的女性群体;(某些自视甚高、刻薄自大的群体的确不是真正的女权,女权的目标应当是男女平权。)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历史上的女性名人那么少?难道是因为她们天生智商低?

大家可知,科学界鼎鼎大名的居里夫人跟的是丈夫的姓、她真名根本不叫“居里”?

而这只是女性价值不被认可的冰山一角。

旧时代女性要想在“男性专属”的领域成功,到底还要经历多少挫折?

本剧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故事,想了解,看它就对了!

根据《化学课》前几集剧情,我整理出了它能超越俗套烂剧的几大亮点,不容错过~

一 独立女性一定要和爱情分割?别自己为难自己。

自从国内女性精神觉醒以来,被压迫太久的女性们轰然清醒——

结婚不再是一件为了生存而勉强进行的事,所以女性群体中不乏一些对爱情故事厌烦、讽刺恋爱脑的观点。

这当然是没错的,就怕有些剧为了抵制而抵制。

人人视爱情为洪水猛兽、想爱又假装不在乎,这未必是真正的清醒。

女性该反抗的是被迫的、消耗自己的婚姻,而不是纯粹的爱情;

女性也可以为了事业放弃爱情,但这种现实的妥协,亦并不代表爱情就有错。

本剧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就是如此:

她在学生时代遭受过性侵犯,也一度惊恐应激、害怕男性。

作为科学家,她讨厌男性一口一个“甜心”的叫她、不把她当普通科研人尊重;

但当有个和她灵魂相契的人出现时,她也没有欺骗自己的心,而且是爱情梦想两不误。

【我们这部剧的男主角凯文,也不是什么大女主故事中常见的“完美工具人白月光”——

他是个“科学直男”,有自己的怪异和缺点;甚至初见时他也对女主有过偏见、对女性处境一点都不了解。

但随着和伊丽莎白接触,他对女主又有了足够的尊重、细心和鼓励引导。

这是一个合理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有血有肉的男主,是个真实的好男人。】

而且,后来的男主角意外车祸后:

编剧也没有逼迫我们的女主迅速走出来大杀四方,反而徐徐描绘她对他的留恋、两人未结的遗憾。

凯文死后,她在迷茫中发现自己怀孕,对于这个不合时宜的“拖油瓶”,她愤怒过、责怪过:

但产子那天,在麻药的影响下,她还是看到了他的幻影;

她没有亲人和朋友,最脆弱时想到的依然是这个最爱自己的人——

这是人之常情的情感需求,看到这一幕,相信讨厌“恋爱脑”的人也很难不动容。

可能有人会奇怪 : 为什么导演要设置这样一个情节?

甚至男主角的幻象在后续情节中也频频出现。女主痛苦了好几个月才走出阴霾,她就这么缺爱吗?

因为编剧想告诉大家,真爱是该被认可的、普通人渴望温情也并不是可耻的事。

相信大家也有体会,一些大女主剧推崇“心中无男人、出刀快又狠”;

早点往前看当然好,但本剧的编剧又提供了另一个观点——

【重情不该是一件错的事、也不该只是你前进路上的拖累;

认真爱过一个值得爱的人,是一段珍贵的人生阅历,更是一种力量。】

“女人是感情生物”这句话现在常常用作贬义,但我觉得某些时候讽刺得太过了、不该矫枉过正——

人如果没了感情,几乎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与灵魂的价值,多半会活得浑浑噩噩;

哪怕你不爱别人,珍惜亲人和朋友、爱自己也是一种爱。

我一直觉得,女性骨子里的感性是一种优点才对,这个冰冷的世界需要感性,它是人性里的光——

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为现实所迫、不敢爱了,但它其实一直存在,而且会永远传递下去。

二 做饭给男人吃就是卑微吗?

《化学课》的女主还有个很特别的设定——爱研究做饭。

近几年,女性给男性做饭、或者男性给女性做饭都变了味儿,容易引起敏感言论。

但有趣的是,同性之间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比如,刷爆某短视频平台的《爱做饭的女人与爱吃饭的女人》。

她俩一个爱做饭不爱吃饭、另一个爱吃饭不爱做饭——

这对同性百合cp,观众看着只会觉得很治愈很甜蜜;

而这种模式一旦换成异性,就必定有人替做饭的那个感到憋屈。这是为什么呢?

而我们的男女主就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 女主恰恰爱做饭、男主就不擅长。

但他们的相处就不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主要是因为两点——

一则,曾经的女主每天实验做饭、自己吃,没人为她品评,而男主满足了她的情绪价值。

而且男主这边,也并没有把女主的辛苦当成理所当然;

他会主动为她倒咖啡、努力为她学做饭,深知做出一顿美食真不容易。

所以,他们之间是有平等的尊重和回应的——

她爱他,当然愿意为他做好吃的,而这份心意也被他好好地珍惜了。

而传统婚姻中,就有很多男性把这当成理所应当的低级小事,甚至对妻子呼来喝去;

因此,做饭的女性难免敏感,反过来,做饭的男性自己也觉得憋屈。

这其实是被观念困住了,无论男性女性,爱做饭爱手工爱科研爱机械都没错。

哪怕做饭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事,但人不吃饭就是会饿死、没人做饭还是不行;

只要付出了心意和劳动,就没有“微不足道”之说。

人的爱好和劳动不分贵贱,是某些高傲的人忽视了别人的价值,男女都有——

这种不被尊重感觉不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永远都不能感同身受。

三 女性爬不上去就代表没用吗?

本片非常细致地展现了一个要强的女性的成长困境,既不卖惨也不矫情,正是这种习以为常更引人深思。

我们通常提到高学历男性比女性多的原因,都会说是女孩受教育机会少——

就不说封建观念中“重男轻女”的国内了,国外也一样;

西方的女子学校还是精英阶层的女孩才进得去的,那种慈善教会学校也只教女孩们缝纫、劳作等基本生活技能。

还有我们熟悉的居里夫人,她原名是玛丽·斯科沃多夫斯卡,波兰人:

当时是19世纪末,即使她再出色,波兰国内的大学也不招女学生;

她只好辗转进入巴黎大学,但依旧没什么用——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也只能当个中学老师。

而几十年后的1950年,本剧的伊丽莎白处境虽然好了一些,但拼搏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她一路考到硕士,却因反抗教授的性侵犯并拒绝道歉、中断了博士学位。

作为女性,除了有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觊觎之外,更是连基本的竞争机会都没有;

比如剧中科学家们的基金申请表上姓名栏就只有“先生”,女主角只能手动划掉“先生”、自己写上“女士”,这自然是不符合规定的。

一个申请表就存在这样的障碍,可想而知,科研领域一路下来对女性有多大的不公。

除此之外,男性女性要想兼顾感情与事业、所面临的困难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传统男人们之间流传这一句话,“先成家,再立业”;

因为结婚生孩子对男性的事业没有干扰,反而生活琐事有妻子的照料,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工作。

而女性就不一样了,怀了孩子之后身体机能下降不说,以后照顾孩子也默认是她们的责任;

就算男方愿意分担,但妻子怀孕时始终存在“他们想走就走”的风险,就像剧中的伊丽莎白随时可能怀着孕突然变成单亲妈妈一样。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科书上,介绍起一些女伟人时充满赞颂口吻的“一生未婚”;

她们未必不想拥有爱情,只不过身为女性不得不硬下心肠,为了理想和事业放弃一些东西。

剧中的伊丽莎白有了孩子后被炒鱿鱼,之后不得不兼顾打工赚钱、养孩子以及坚持做研究——

由于她和凯文的研究成果还被上头盗用了,要想争回公道、她就必须忍辱负重。

本剧女主的崛起之路并不顺畅,编剧给她设置了很多困难:

她的人设跟别的女强人相比,看似踩了很多雷点,比如像平凡女性一样谈恋爱、怀念男友、爱做饭、生孩子养孩子等等;

但实际上,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不逃避问题的拍摄方式——

谁说独立女强人没有七情六欲、谁说爱做饭就是没出息、谁说为了工作一定要放弃孩子。

就像做饭一样,很多影视剧中的“女性楷模”都会说一些“我绝不端茶倒水”之类的话——

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女性都有改变的契机、思想启蒙的条件,她们更不该被女同胞苛责;

本剧的立意就更温柔,它完全尊重后厨的平凡女人们、号召人们看到她们的价值和情绪。

伊丽莎白的日子很憋屈,但熬过这段时光后的她,不但成为了一个有情有义的独立女性、优秀的母亲,还是受欢迎的烹饪主持、严谨的科学家。

伊丽莎白身上兼有人性的温度与智慧、勇气——

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影视大女主,傲娇幽默善良、韧性不屈。

四 人物塑造的复杂性

除了女主角,本剧的配角们性格也很真实,没有那种很片面的正派反派。

例如,一时为钱而故意乱写的小报记者,也会因愧疚而做出善良的弥补;

女主的邻居,有着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黑人男性,也会在妻子提出不满时、尊重妻子出去工作的意愿;

欣赏、维护女主角的电视男编导,人很善良,婚姻却经营得一塌糊涂、也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作为一部女性主义电视剧,片中有脱离传统观念、尝试理解女性处境的男人,也有愚昧无知、仇视同为女性的女人;

一个坏人也会在某些时刻说出有道理的话,一个好人偶尔也会做糊涂事。

比如,女主同公司里有个浅薄狭隘的人事部女职员——她举报过女主角好多次、让人恨得牙痒痒;

但她其实也不是那种针对女主的恶毒女配,只不过是一个尚未觉醒的“封建女性”而已。

那个女职员只是在维护秩序和规定,她被洗脑习惯了,以为女性的人生也就是打扮漂亮、嫁个好人;

所以当女主看不起她辛苦筹备的、给男职员表演节目的选美舞会时,她勃然大怒——

因为“取悦男人”一般情况下就是她这个阶层没有选择的选择,她无力改变世界、只能按部就班。

被压迫太久的人,就算突然给他们一个“解放”的机会,他们也不会立刻相信的。

剧中有很多伤害过女主的人,也不能说他们是绝对的坏,只能说他们浑浑噩噩、没意识到不公平:

太多角色的台词都是“我没想过这个问题”、“这是规定”、“你女人就该这样”,越是习以为常越可怕;

直到女主发出质问和控诉,冷不丁敲了他们一锤,他们才会或多或少开始思考。

综上所述,《化学课》绝对是一部温和理性、格局很大的女性主义剧集,这才是大女主~

演技、配乐、台词和立意深度都有,而且为观众展现出了一种直面困难、坚韧温柔的女性力量——

对于屏幕前的女性观众来说,比爽剧更有现实参考价值。

《化学课》不但鼓励女性独立自强,还意图教所有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未知。你的潜力比想象中大;

把你讨厌但不得不做的事、内化成身体中岁月的经验和豁达,这是一种温和绵长的女性力量。

就像剧中对女人生孩子的讨论一样——

一开始,伊丽莎白为了理想绝不打算要孩子,但孩子来都来了,她只能继续面对;

如果能重新选一次、那当然是没孩子更方便,这孩子是计划之外的。

但时光无法倒流,坚强的伊丽莎白开始好好教育这个孩子、努力赚钱——

她的梦想或许实现得太晚,但她学到了很多,这样的成功难道不也很有意义吗?

好啦,本篇解读先到这里(˃ ⌑ ˂ഃ )

后续应该还会有一篇,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下期再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