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已弱,美为强敌,对马海战后IJN的“渐减消耗,迎击决战”的方略谋划

钢铁咆哮俱往昔 2024-04-07 18:30:15

1902年英国为了制衡沙俄帝国在远东的战略扩张,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这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坚定了其与沙俄争夺东亚的决心。1905年5月27日由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日本海对马海峡与航行了3万公里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展开了决战,升起了“Z字旗”的旗舰【三笠】带领着舰队在“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口号下完胜了沙俄舰队,最终迫使之前一直死扛的沙皇俄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从此,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思想深植日本海军精髓。

油画中东乡平八郎在舰桥指挥,左上可见“Z”字旗

虽然赢了沙俄,但终究日本是个资源贫瘠、国小民弱的次等列强,能战胜沙俄一是它的海军在东亚的力量本就不十分强大,其在法国的扶植下也就是列强中二流水平,再就是其波罗的海舰队历时7个月的远航与以逸待劳的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日本相遇即决战才有如此大胜。

对马海战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敷岛”型四号舰【三笠】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本一直支持日本的美国突然翻脸,担心日本觊觎东亚的殖民地和远东利益的美国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打压日本,致使日本丧失了获得俄国战争赔款的机会。这一切行为引起了日本朝野的强烈不满,美国成了下一场战争的头号假想敌……

1905年9月5日,日俄签署《朴茨茅斯合约》

为了对付强于自己的美国,日本早期制定了一套渐减作战的理论,简单说就是在与美国决战前消耗掉对方的部分实力,当己方可图之时在与之决战,而将这套战略系统化的是秋山真之和佐藤铁太郎。这套战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作为基础的对美七成军力论、作为过程的渐渐消耗论、作为目的的舰队决战论。

佐藤铁太郎和秋山真之

在这三个理论上,秋山又将舰队的战斗编制、机动、火力运用标准化,根据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个编队司令同时指挥8艘战列舰为上限分析,他提出了新的舰队编制案:2个战列舰战队,每个战队8艘战列舰;2个一等巡洋舰战队,每个战队8艘一等巡洋舰;2个二等巡洋舰战队,每个战队8艘二等巡洋舰;3个水雷战队,每个战队12艘驱逐舰。这个秋山式编制案是八八舰队的编制雏形,并直接影响到后来日本联合舰队的编制设定,在日本海军眼中,后来的编制多被视为该案的继承发展。

1907年日本《国防军力需求》提出要建造8艘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的目标,这是八八舰队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当年《帝国军队用兵纲领》中提出,针对美、德、法主要是海上作战,目的是消灭敌方海上力量。其中主要目标美国的国力是日本所不能比肩的,日本也不可能前出进攻夏威夷甚至美国本土,且英美作为同种同源的国家,当日美开战后英国会提供多大的支持十分值得考虑,因此最后攻势的防御战成了最终的选择。

1907年12月16日,美国海军大白舰队自汉普顿锚地起航,环游世界

当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刚离开日本后,日本海军即进行了一场针对大白舰队那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演习。演习由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伊集院五郎大将指挥,其主要内容是:当美军舰队大举来袭并控制奄美大岛附近制海权,准备进攻日本本土之时,日本海军舰队在九州岛东南方水域集结,实施舰队决战。决战前,由驱逐舰组成的DF战队、鱼雷艇组成的TF战队和潜艇反复袭扰美国舰队,来达到逐渐消耗的效果。在这次演习中,日本海军首度进行了水雷战队编组的尝试,伊集院五郎司令官亲自指挥了战列舰编队,求证秋山真之的8艘指挥限制论。

至此渐减消耗、迎击决战理论,成为日本海军太平洋作战的指导思想。然而在九州东南海域进行决战毕竟离本土太近,随着日本海军实力的扩充,进一步提出在开战时先发制人的攻击策略,先手进攻菲律宾的美国基地,将决战地点向南进行延伸。

可随着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美国大西洋舰队可以从容地调动至太平洋。巨大的压力促使日本海军要加速实现“八八舰队”,甚至提出了“八八八舰队”的建设构想,准备以足够的实力应付与美国之间的决战。

早期渐减消耗迎击决战的示意图

日本海军以1907年的“帝国军队用兵纲领”为基础,制订了各个年度的年度作战计划。其核心为:对美迎击作战。要求海陆军在日美一旦开战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菲律宾的吕宋岛,使美军前进基地体系瓦解。随后,舰队在奄美大岛泊地集结,将侦察线推进至小笠原群岛附近,主力随时准备出击。在侦察力量确认了救援菲律宾的美国舰队逼近小笠原群岛之后,先以巡洋舰和水雷战队对敌方进行消耗作战,然后主力出动迎击。决战战场定在日本近海或者菲律宾近海。此外,一战结束后,日本夺取了许多德占太平洋岛屿,防线进一步外扩,因此美国的关岛也成为开战时夺取的目标。

但随着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渐减消耗迎击决战的战略也要调整了,九段渐减作战方案呼之欲出。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