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老兵聊迫击炮

皖北一隐士 2024-03-06 09:23:02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这一带村子里,有许多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闲暇时聚在一起聊往事。可惜因为咱当时年轻,对陈年往事不感兴趣。还有,那时也没有自媒体一说,没人玩这个(视频和文章)。

现在,想搜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太难了。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人,百不存一。倒是有几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近年来也越来越少。记忆中,有一件事难以忘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晚上,去邻村唐家看露天电影。因去得早,坐在人群里等着放电影。旁边有两位老人在聊天,一个问:落实(政策)了?另一个说落实了。一个月给好几十块(钱)呢!

两位老人接着聊起来,从谈话中得知,唐Ⅹ曾上过国民党的正规军校,是炮校毕业。最拿手的是发射82毫米迫击炮。他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在徐州东部(应该是碾庄战役)的一次战斗中随长官起义。

起义过来的炮兵技术人员,属当时稀缺的技术兵种,解放军高层领导曾真诚地挽留他。希望他参加解放军炮兵,用其所学,为解放战争贡献力量。但他说自己厌倦了战争(后来醒悟说,深层次的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觉悟不高),不想打仗了。只想解甲归田,做个农民。部队没有强留,只好给他开了路条,发给路费,让他回家了。

唐Ⅹ聊起火炮,满嘴专业术语。说实话,当时,我对他们的话题真不感兴趣,也记得不太清楚。还像有什么座钣、瞄准具、缓冲机,还有引信、药包、零线、射角等。后来,这些人相继辞世。

二战原版法国布朗德82毫米迫击炮

近日,找其后人唐正Ⅹ聊天。唐正Ⅹ说,解放前,唐Ⅹ家是大户。父亲先上私塾,后上宿县的洋学堂,中学早毕业后,考取了国民党的一所军校,学的是炮兵专业。

据唐正Ⅹ听父亲说,抗战时期,国军的大炮(指较大口径的身管火炮)无法与日军抗衡。国军的火炮少,而且射程短。一般情况下,日军的火炮总能压制住国军。更何况,日军还有空中优势。

但是,国军的迫击炮装备数量远胜日军。国军中口径迫击炮就同时装备有81毫米和82毫米。这两种迫击炮有国外进口的,更多的是国产的,其中82毫米口径较多。可能是技术工艺等要求不高吧,国民政府军工厂自产的很多。

抗战时期,国产82毫米迫击炮(仿自法国布朗德82毫米迫击炮)

自产的迫击炮,质量谈不上多好,但足堪使用。因为在远程大口径(指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方面难以与日军匹敌,国军装备了许多中小口径迫击炮。主要是炮弹自己也能量产,不必依赖进口。

唐正Ⅹ听父亲闲聊过迫击炮“单指跳眼法”,术语叫“跳眼法”。不用任何瞄准装置,仅凭肉眼配合大拇指,就能估算出射击距离和角度。打敌目标,一般八九不离十,悬殊不大,效果很好。

抗战时期,国产81毫米迫击炮(引用好友天刑先生图片)

要达到这个水平,平时要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生手是做不到的。当然了,射击时,有瞄准具更好。唐正X接着说,很长一段时间,政策还没有放开,父亲不愿多说自己的经历。

有时高兴了,心血来潮,聊一聊火炮。他说82毫米迫击炮虽说口径不大,但光是那个炮筒就有45斤重,连同支架和座钣,也有一百三四十斤。一般都用骡马驮,迫不得已,才用人扛。一般要三人分开携带。

现在,农村中这样的老人几乎没有了,只能听其后人聊一聊。其后人毕竟不是当事人,一是叙述不全面,只能是点点滴滴,只离破碎的资料。二是容易以讹传讹,出现错误。但这些资料,正史里绝无记载,又时过境迁,只能如此,真没有好办法了。

1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