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凉亭致6死10伤”的灾祸能否避免?

冯海宁 2024-08-14 19:01:40

8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发布通报:11日晚,横山桥镇遭遇强对流天气,雷击致芳茂山公园凉亭坍塌,有躲雨群众被困凉亭。截至8月12日2时许,6名重伤者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10人伤情稳定。同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一遇难者家属刘某,她讲述称,事发凉亭投入使用不满一年,多名伤亡者家属质疑凉亭质量不合格。

每年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雷电、雷暴天气。据常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透露:该局于8月11日19时04分发布了强对流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里我市部分地区尤其是新北区和武进区的镇(街道)将出现雷电、7-9级雷暴大风和小时雨强达20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然而,这一预警却没有换来零伤亡。

如果在公园凉亭躲雨的这些群众,及时收到了气象预警信息,要么不去公园游玩,要么及时从公园回家,都可以躲避这场灾祸。因为预警发布时间距离强对流天气出现,中间相差了1小时32分钟,即群众有充分时间躲避雷击。但遗憾的是,16名死伤者未能躲避灾祸,付出了惨痛代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预警信号未能发挥实效?

究竟是这些群众未在第一时间看到气象预警信号,还是看到后没有放在心上,这是一个有待深究的问题。假如是前一个原因,有关方面就要反思气象预警信号的可及性,即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多元,多少群众能接收到这一信息?显而易见,只有接收到气象预警信号的群众越多,出现生命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相关损失就会越大。

假如这些群众收到预警信号后,仍然坚持去公园游玩,或者不愿意回家,这需要群众去反思安全意识,有关方面要反思气象知识普及是否到位?按说,由于雷电、雷暴大风天气过去已经造成了不少损失,群众应该知晓极端天气的“杀伤力”,该躲避时要躲避。但失望的是,16名死伤者未能躲避,从当事人到有关方面都要检讨自身。

另外,如果涉事公园的凉亭在事发前安装有避雷设施,从理论上来说,也能防止雷击“杀人”。众所周知,避雷设施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有效装置。一般情况下,从公园等公共设施到居民小区等,都安装有避雷针。但涉事公园及凉亭是否安装有避雷针,这应该也成为调查的重点。如果未能安装避雷针就是失责。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群众并不是直接被雷击致死致伤。对于网友猜测,是否由于在凉亭躲雨的群众玩手机导致“雷击”?常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答复称,“这一说法不具有科学依据”。从媒体表述看,是雷击致公园凉亭坍塌造成群众死伤,那么凉亭的建筑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给出答案。也就是说,相关疑问都需要权威调查作答。

尽管我们生活在日益安全的社会,治安案件、刑事警情在下降,道路交通事故等也在下降,公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提升,但极端天气频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仍不容小视。如何最大化减少雷电、雷暴大风制造伤害,这需要有关方面深入研究,拿出更为完善的保障措施。常州有关方面将对相关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拭目以待。

就此次雷击事件而言,有必要深入调查,厘清各方责任,给涉事家庭和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