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Arc新作:顺德云鹭湿地博物馆

建日筑闻 2025-01-11 14:19:45

云鹭湿地博物馆位于顺德云鹭湿地公园内,场地毗邻着一片栖息着2.5 万只鹭鸟的生态岛屿。建筑集观鸟塔和湿地展览馆于一体,旨在提高游客对湿地生态的认识,并提供独一无二的观鸟体验。

© Arch - Exist

© 田方方

© 田方方

01

项目缘起‍

项目缘起于 26 年前“鸟叔”冼铨辉在这里种下的一片竹林,随着大量鹭鸟的迁入,一念善意促使鸟叔通过数十年的努力,让这片绿洲成为了城市中的“鹭鸟天堂”。如今顺德政府将鹭鸟天堂的保护范围扩容 13 倍,与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一起,修复水系、更新竹林,将这个区域重塑为云鹭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原生状态, 竹林、椰林、榕树 © Link-Arc

© 田方方

© 田方方

© 田方方

02

消隐的选址

湿地博物馆的基地坐落于云鹭湿地公园的西北角,毗邻鹭岛。场地被护林河一分为二,河道两侧生长着繁茂的水杉和榕树。业主与建筑师一致认同项目的选址要从保护鹭鸟的角度出发,施工过程要避免打扰鹭鸟,建筑体量尽量“消隐”甚至“消失”。最终的建筑选址退到了一排落羽杉林之后,让水杉林与大王椰林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最小化建造过程对鹭鸟的影响,用谦逊的姿态与这片区域里的“原住民们”和谐共处。

场地模型 © Link-Arc

© Arch - Exist

03

打工的“鹭鸟”

考察场地时建筑师登上了鸟叔搭建的简易观鸟塔,虽然构造简单粗暴,但是观鸟塔的高度让游客的视野越过密林,在树冠之上感受到“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的自然奇观。鹭鸟在广东当地被戏称为“打工鸟”,它们会在清晨“上班”出门觅食,傍晚“下班”,在落日的余晖下回巢休憩。建筑师希望新建的湿地博物馆可以在节制建造的前提下,体现空间的高远与生命的辽阔。

© Arch - Exist

© 田方方

04四个镜头

建筑形体由四根不同方向的清水混凝土筒体组成,像是在场地上水平旋转的四个“镜头”,躲在密林之后捕捉鹭鸟的生活瞬间。为了尽量减少建筑的占地面积,建筑师把筒体竖向叠加起来,形成一座四层的观鸟塔,最高的筒体只比南侧的水杉林梢略高。从鹭岛望向博物馆,建筑“消失”在了亚热带的密林中,只有一片通透的“镜头”躲在密林后,管窥鹭鸟。

旋转的四个镜头示意 © Link-Arc

© 田方方

© 田方方

05

四个取景框

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博物馆的每根筒体都被旋转至最佳的观景方向,在内部空间形成了四个错落的“取景框”,一至四层分别望向亚热带雨林的树根、树干、树冠和树梢。游客逐层观景,可以在建筑内部的不同高度上望见鹭岛的树影婆娑与鹭鸟蹁跹。建筑内部空间简洁、纯净,通过具有方向感的空间指向,藉“取景框”为桥梁,建立起与周边鹭岛在时空上的联系。

© 田方方

© 田方方

与传统的展览建筑不同,这座建筑叠了 4 层,建筑师力图实现形态的相对高隐与与视线的远达,前者体现为“身之所容”的空间高度,后者体现在“目之所瞩”的视线实验上。

建筑剖面与视线分析 © Link-Arc

© 田方方

06

管窥自然

博物馆四个筒体相叠加的部分被“布尔差分”成一个竖向的三角形中庭,四层的体量在这里被串联在了一起;自然光通过顶部深梁的过滤变得柔和,均匀地洒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中庭是建筑内部不同透视方向的共同“视点”,站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不同透视角度相切得出的物理边界,同时视线也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筒体“管窥自然”——筒体尽端的取景窗,像是镶嵌在空间中几幅精心挑选的风景画。身处建筑之中,被柔和的自然光包裹着,人们透过取景窗可以感受到季节的流转与自然的变迁。

轴测图 © Link-Arc

© 田方方

© Arch - Exist

© 田方方

© Arch - Exist

07

散点透视

建筑采用箱型混凝土结构,每个筒体的侧墙、顶板和底板共同作用,提供整体承重支撑。整个建筑中没有一根柱子,盒子的悬挑端都挂在三角形的核心筒上受力。

© Arch - Exist

© 田方方

筒体结构的布置约束了建筑内部东西向的视野,同时在建筑南北向呈现了类似于散点透视的内部构图;具有方向感的空间指向把游客的注意力引导向南侧的热带雨林与鹭岛,景观的取舍之间,体现了“远近取与”的空间视角。

© 田方方

© 田方方

© 田方方

© 田方方

08

松木混凝土

混凝土的结构形式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做法,建筑师希望通过“建构合一”的筑造过程,实现更为真实、自然的建造效果。外立面采用现浇松木模混凝土,松木的细腻纹理赋予了外墙自然的质感,与周围的亚热带雨林遥相呼应。

施工过程 © Link-Arc

© Arch - Exist

© 木析AlexanDENG

© 木析AlexanDENG

白天的混凝土墙面像一幅干净的画布,安静的接受自然在它上面作画,树影水光在画布上随着日照在一天之内不断变化。

© 郭诗雨

© 郭诗雨

© 郭诗雨09生态保护‍

为了不破坏湿地环境,在对现有的 560 棵树木进行测绘后,建筑师仔细确定了建筑的位置,缩小建筑的占地,然后旋转了每一层的体量。在减少砍伐原生树木的同时,确保建筑可以捕捉到良好的观鸟视野。建筑外立面采用现浇松木模混凝土。松木的细腻纹理赋予了外墙自然的质感,与周围的密林遥相呼应。建筑屋面被荷花池覆盖,生态水景弱化了建筑在第五立面上的存在感。

© 田方方

© Arch - Exist

© Arch - Exist

© 郭诗雨

10

观鹭之“器”

游客秋日登临观鹭,远望顺德天际线,雨林、鹭岛、湿地、沙洲、城市,视角由近及远,心理空间逐渐投射至远方。虽然建筑选址被隐藏在了一片热带雨林之后,“自找”的局促总图关系背后是建筑师对“高”与“远”的另一种思考:“高”是一种生命的追求,登临观鹭的空间叙事以层层叠加的的形式体现在空间中;“远”是一种生命的展开,经过约束后的“取景器”通过有目的性的空间指向,将游客的注意力投射到更远处,从而引发对另一种生命的关怀与关照。

© 田方方

© Arch - Exist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