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一条痴龙退休了,42年的工龄多吗?

巴山井哥 2024-12-21 10:33:11

人生如白驹过隙,弹指间,60年的光阴悄悄地从身边飘过。一条六四年出生的痴龙无声无息地上岸了。上岸,又称到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光荣”退休。

退休了,我本想静悄悄地渡过人生的剩余时光,不想提及过去,但在打发时光的过程中,头条、抖音等网络媒体不停地向我推送关于退休啊、工龄啊、退休金啊,等等的风容,禁不住的网络媒体的狂轰烂炸,让我也动了回味过去的念头。

人生经历了60年,老牛般地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劳?了42年多,也就是说工龄是42年多。在现在的人的眼里,60岁退休的人,40多年的工龄是有点儿夸张的、不可思议的。

本文我就专门来解释这个42年多的工龄是怎么算出来的

吉祥的出生日期

60年前的1964年,农历为甲辰年,属龙年,那年出生的人属龙,都是龙人。

我的出生日期是八月五日,这个日子是按农历来算了。在过去那个年代,人们都是用农历来记录人的生日的,没有阳历一说。因此在很多年后,推行使用身份证时,自然就以农历的八月五日为出生日期了。

及到很多年后,我已参加了工作,国家发明了一个教师节。在一次翻阅老黄历时,偶然发现,九月十日教师节这一天,正是我的阳历生日啊。

想把生日改成教师节这一天,但习惯是不容改变的,身份证的信息也是不容更改的的。

后来,发现一个名叫马云的老师,他的出生日期和我是同一天呢,也是九月十日,但不知他是依的阴历还是阳历啊。

能和马云同一天的生日,身份也都是老师,我很惊喜,在这一天出生的龙人该是有多么的有搞场啊,但我更多的还是落寞,人家马云成为了最不喜欢钱世界顶尖的人物,而我呢,整天还不得不为钱而弄得灰头土脸,郁郁寡欢。

后来,在我和马云有了频繁的经济合作和往来后,特别是我们经济收被平均后,我也一下子进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成为了有钱一族中的一员。遗憾的是,自从有的拼夕夕后,我和马云的经济合作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发蒙,上学读书

我上学是很早的。那时的农村,只有小学,还没听说过幼儿园。五岁半时,家长就将我送到了学校,曲指算来,那应该是一九七O年的春天。当时,学校是春天入学,不是现在的秋天入学。

一年级新生入学叫做发蒙。在那偏远的农村,新书都是在学期中途才会发到学校手中。在我的记忆中,整个小学甚至初中阶段,都是这样的,新书都是在学期中途才来,上到一半,就该放假期了,第二学期接着学习,半学期后又来新书,只读一半又放假。

新书只有两本,一本叫语文,头三页内容是: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记得好多学期的语文书都是这个内容开头的。另一本书叫算术,记不得几年后改成了数学。

五岁半上一年级,学习应该还是比较吃力的。

在记忆中,我只记得一个画面。在家里当着父亲的面默写写阿拉伯数字,写到7时,实在不知道是先向右再拐还是先向左再拐。磨磨蹭蹭,下不了笔。好半天,终于把7字画了出来,没有挨训,说明蒙对了。这不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是父亲额外要求的,那时,还没有家庭作业这一说法。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当时的小学只上五年就毕业了。毕业那年,新生入学由春季改成了秋季,我们自然就多出了一个学期。那个学期,好像是早上去学校上半天课,下午就回家放牛,很好玩儿的。

五年级毕业后(多上了一学期),接着考初中。上初中必须考试。

那时叫人民公社,下辖那几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所五年制初小。全公社的五年级毕业生要统一参加初中长学考试,初中只能招收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小学毕业生只能回家务农了。除了成绩差考不上外,还有一些地主富农的子女,压根儿就不让你考试,直接就回家了。

两年初中学习阶段

在小学阶段,特别拔尖的学生可以跳级,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留级生就比较普遍了,只要成绩不合格,就不能升级学习。

我在学校没有跳级,但也没有留级。考上初中也很顺利。

初中学校就在公社所在地,我样离公社比较近,实际上小学和初中就是同一所学校。离家远的学生就只能背上铺盖,住校了。学校没有食堂,同学们只能每人搭一个小灶,下课后自己煮饭吃。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上晚自习。

初中也只是两年制的。初一时,记得最明显的是政治内容太多了,成天都在背政治。开始是批林批孔,写大字报,反击右倾翻案风,接着就是四五清明运动,暑期是闹地震,秋天是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等等。这一年是一九七六年。

上初二时,是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学校开始抓教学质量。

县上组织了一次理化单科竞赛考试。由上级派人到学校来监考,学校按人数比例选拔人员参加。我们几个学习拔尖者,连夜被老师组织起来突击“复习”。其实新课本还没上到一半呢。考试完后,试卷被带回县上统一阅卷。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反馈回来的成绩是:我们这些优秀生,啊好的成绩有三五分,我的成绩是0。我到现在都没弄不明白,人生第一次正规考试,就不能蒙上过一分二分的?

我的数学天生的不错,特别是平面几何。晚自习时,煤油灯下,老师念完一道后,总是让学生们思考,再回答如何解答。回答问题的总是我。

后来就成为了一种固定模式:老师念回题后,就由我来给同学们说,怎么画辅助线,用什么定理、公式来证明。

我们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对老师那叫一个尊重。没事就给老师送点土豆,白菜,四季豆什么的,反正什么瓜果成熟了就送什么,隔三差五地还把老师喊到家里吃个便饭。

把个老师乐得过,不停地夸我,表扬我,赞美我。我的学习也进步得更快了。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饭后夸完我后,说我有点儿骄傲情绪。我如五雷轰顶一般。我哪儿骄傲了啊?至今我都想不明白我怎么骄傲了。我再猜想,是不是老师老是说这优点那优点,必须挑出一点儿毛病啊。

不管怎么说,我要谢谢我的老师。

两年初中学习结束,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高中也只是两年时间就毕业了

上高中的时间是一九七八年,学校地点为区上,名为观音中学。那时的“区”是县上的一个派出机构,介于县和公社之间,掌管着好几个相邻的公社。

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因为高考和中专的指挥棒被高高的竖起来了,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已转到狠抓质量的轨道上来了,和现在没有什么的异样,只不过是学校条件、师资水平和现在相差十万八千里罢了。当时,还没有硬件、软件设备的名词出现。老师不要命地“教”,学生也都是不要命地“学”。

高中的学制也是两年。毕业后,要进行一次选拔预考,成绩合格的有资格参加高考,上大学,不合格的只能参加中考,上中专。取得高考资格的同学为了保险,也可以参考中专,胜出的把握是很大的。

观音中学是区级中学,但在全县来说,除了县中学以外,那是顶呱呱的老二。因为在头一年,从观间中学考走了一名大学生。那是观音中学有史以来最为高光的事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几年后,学校改制,高中部被撒,变成了初级中学,只有初中学生了,学制也变为了三年。

就是那一个大学生,观音中学是县上除了县中以外,唯一一所考走了唯一一名大学生的区级学校。当年,全县能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也只有十来个。后来慢慢增加到几十个,几百个,现在当然就变成了几千个了,只要能上县中学,基本上都是准大学生了。

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都是农村娃儿,毕业前的思想教育主题是“一颗红心,两种打算”,就是说能考上大学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考不上呢,那就从那儿来还回那儿去吧。“广阔农村,大有可为”,人人都想耍笔杆子,但最终的归宿还是回老家捏锄头把子吧。

我已忘了选拔预考是否取得了高考资格,大概率是考过了的。

和现在先考试后报志愿的高考程序不同,那时是先填报志愿,然后才参加考试。

等到我们要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学生间流传出了一条消息,说陕西城固师范学校(中专)会在我县有100多名的招生名额。我们好多同学都在合计,100多的名额,平均到我们学校至少也得有10来个吧。

有了这10来个师范生的名额,我是毫不犹豫,毅然决然报考了中专,而且只填了唯一的垫底的师范学校,至于其他“高大上”的的农、工、商、卫、邮、交通学校,都不予考虑了。

农村娃儿嘛,那能有多大的志向和抱负啊。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窘况,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那就是天大的理想啊!

跳出农门,读了两年师范

学已上完,标志着学生时代的结束。算算已是十五、六岁了,未来的命运只能是跟着家长参加农业社劳动,每天可挣5个工分。烈日当头,我和生产队的大人们一同钻进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挖洋芋,那个闷热啊,才真是想找个地缝钻下去,汗水模糊了眼睛,也不想擦,因为根本擦不完。

因为身体单薄,或许是运动量过大,流汗过多,出现了多次程度不同的眩晕状态。同队的社员,有的关心、有的同情、有的怜悯,也有的风言风语:“变了泥鳅还怕泥浆糊眼睛啊,那能那么容易都端上铁饭碗?”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子。公社的邮递员送来了一个信封。父亲接过黄色的牛皮纸信封,见到落款那几个印刷体的“陕西城固师范学校 缄”,长长地舒了口气。

我们继续劳动着。

第二天,父亲就不让我下地参加农业社的劳动了。

端上了“铁饭碗”,42年工龄计时开始

秋季开学后,我穿上父亲脱下的一条裤子,来到了几百里之外的城固师范学校。

那个年月,考上中专,就是上学不掏学费,毕业就包分配、有编制、稳端“铁饭碗”的人了。真凤毛麟角。事后得知,就这个学校,在我们县还真是招了近百名学生呢。

师范也只上了两年,可谓是速成班似的。眨眼间,也就毕业分配工作了。

从出生后,懵懂之中玩了5年半,小学5年半,初中2年,高中2年,中专2年。1982年秋,在临近18岁的门口端上了铁饭碗,工资35元,副食5元。

42年工龄的倒计时开始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