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吐出一只青蛙,胡商花了几万两银子买下来,胡商:这是至宝

一张巧嘴 2024-11-15 07:08:20

海上风平浪静,船只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海上飘荡。胡商拉着束三弄的手说:“我带你到海底游玩,你别怕。”

束三弄怎么可能不怕呢?他是一个旱鸭子,从小连门前的堰塘也没有下去过,让他下到大海里,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的,吓得接连往后退。

胡商大笑着说:“有我在,你怕什么?”可是,束三弄来到船边,始终不敢迈下第一步。胡商就让他闭上眼睛,劝说了好久,他才闭上眼睛,被胡商拉着,跳入了海水里。

可是,他并没有被海水打湿,睁开眼睛一看,他俩已经置身在海水里,海水往两边分开,胡商拉着他,踩着海水往海底走去。

就在这时,束三弄尖叫了一声。

束三弄是一名穷苦的读书人,家境一般,因此他想努力读书,通过科举入仕来改变命运。这是贫穷之家唯一的出路。为了提升学识,他来到州城,在学院里读书。

刚到第一天,束三弄就出了名,引得好多学生来围观。他喜欢吃面,而且总觉得吃不饱。他一顿吃了六碗面,这可是三个学生的饭量,因此引起轰动。尽管他能吃面,却面黄肌瘦,虚弱无力,那些面似乎并没有转换成能量。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名胡商带着几个仆从,找到束三弄。仆从们端着酒肉,放在桌子上,胡商拉着束三弄入座,说是想和他交朋友。束三弄腹中饥饿,也没有多想,当即坐下大吃大喝了起来。

又过了十几天,胡商又来了,送给束三弄黄金丝绸。束三弄觉得礼物太重,坚决不收,胡商丢下礼物就走了。

同窗好友们就来劝说束三弄,胡人从来就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来结交你,恐怕不怀好意。束三弄一想,确有道理,恰好手里有了钱,就躲到城外的寺庙里读书。

谁知没过几天,胡商找到寺庙里来了,笑着对束三弄说:“就算你躲到天涯海角,我也能够找到你,因为我能通过望气找到你。”见束三弄发愣,胡商笑着说:“此处没有外人,我就实话实说吧,我是为了虫子而来。”

原来,束三弄爱吃面,是因为肚子里有一个爱吃面的虫子。面食不是吃进了束三弄的肚子里,而是吃进了虫子肚子里。这一条虫子发出来的宝气,能到达半空里,胡商就是通过望气,才找到学院的,如今也是通过望气,找到这里来的。

胡商拿出一粒药丸,让束三弄吃下去,不一会儿,他便呕吐了起来,竟然吐出青蛙一样的虫子,长达两寸以上。胡商大笑着说:“这就是消面虫,一次能吃一斗面以上。”

束三弄不信,拿来一斗面,把青蛙放进去,果真把一斗面吃了一个精光。它的嘴吸气,那些面往它的嘴里飞,片刻之间就把面吸光了、胡商和随从们似乎没有奇怪的,倒是把束三弄吓了一跳。他不知道青蛙这么一点肚皮,是怎么装下一斗面的。

胡商拿出一个铁盒子,把青蛙锁了进去,让束三弄保管好,明天他就带着黄金来买。

第二天一大早,胡商就带着金银来了,几个随从挑着几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满满的金元宝银元宝,以及珍珠翡翠,还有不少丝绸,估摸着价值几万两银子。他们把青蛙带走了。

束三弄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他在州城里买了宅院,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大鱼大肉,没事的时候,就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不过,从此以后,他最多只能吃两碗面了,多了就吃不进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面色红润了起来,身体也发福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胡商又来了,对束三弄说:“我每天用面食喂养青蛙,如今他已经完全长成,可以带着它寻找宝物去了,你愿意和我一起见证奇迹吗?”

束三弄求之不得,反正他也闲着无事,就跟着胡商走了。他们来到了海边,坐着船只来到了海上,停了下来。

胡商开始在船头上摆上一个银鼎,放进油膏,燃起火,把青蛙放进油膏里,七天七夜没有熄火。到了第八天,海水翻涌,浮上来一个男孩,端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珍珠。胡商嫌小不要,男孩只好回去了。

过了不久,上来了一个小女孩,珍珠大了一些,胡商还是不肯要,小女孩只好回去了。过了一会儿,浮上来一位仙人,盘子里放着一颗大珍珠,大约三寸左右。胡商这才笑着收了,立即熄火,把青蛙拿了出来,青蛙依然活蹦乱跳,被仙人带走了。

束三弄询问,为何煮青蛙,会有人送来珍珠呢?胡商解释,因为这一只青蛙是龙的先锋,每一次龙在陆地上出行,都会有青蛙在前面开路。龙族为了搭救青蛙,这才拿来深海里的珍珠换取。

胡商把珍珠吞进了肚子里,哈哈大笑着说:“有了它,我就能在深海里行走,自由地出入龙宫了。”说罢,他吩咐仆从守在船上,拉着束三弄跳入海水里。

刚走了几十步,束三弄忽然尖叫了起来,因为他看见一条大鲨鱼冲了过来。可是,他马上感觉到羞愧,因为大鲨鱼穿不透海水,就像被一层玻璃挡住了,调转方向远去了。

胡商带着束三弄游览了海底世界,游览了龙宫,又来到了蛟人部落。蛟人部落里遍地都是宝贝,两人捡拾了许多,束三弄甚至脱下长衫,包了许多宝贝。

两人浮了上来,胡商把宝贝分给仆从说:“你们自由了,我要到海底生活去了。”说罢,他挥手向束三弄告别,潜入海水里不见了。

束三弄把这些宝贝带到陆地上,卖了亿万两银子,就住在闽越一带,成了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也不稀罕做官了,读书纯粹是为了乐趣,整天坐拥美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快活了一生。

内容纯属虚构,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它方面,俱是艺术加工的需要,与现实毫无关联,请理性对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