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要永远相信老谋子的眼光和创意。 此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陆川担任总导演,除了颜色上为了衬托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做了些调整,整体还是照搬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尤其是在地面铺开巨型LED屏的一幕,更是让人瞬间回到了08年那场举世瞩目的盛宴中。 十五年过去了,老谋子开创的大型盛况模式,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可见,这个七十多岁老头子眼光的前瞻和独到。 说到老谋子的电影,虽然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深耕,佳作不断,但最好看也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是他早年间的作品:《活着》《菊豆》《秋菊打官司》。 但要说老谋子在电影上江郎才尽也不公道,电影艺术是一个集体艺术,不单纯靠优秀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剧本做支撑。 现如今快餐文化的盛行下,能够再写出余华的《活着》,刘恒的《菊豆》这样作品的作家太少了,也可以说不可能了。 这里又不得不提老谋子眼光的老辣了,很多时候伟大的成就都是在偶然间碰撞出来的。 当年,张艺谋已经是拍出《红高粱》家喻户晓的名导演了,而余华还是个名不见传的小作家。 他们的交集源于余华的另一部小说《河边的错误》,张导想将这部先锋小说拍成惊悚片。 两人一见如故,谈了半个多月,第一稿都出来了,偶然间,余华说起,我新写了一个故事,你要不要看一看。 张艺谋出于礼貌,也想进一步了解余华,以便对《河边的错误》深入探讨的目的,把《活着》的初稿接了过来。 谁知一看就欲罢不能,他用了一晚上就看完了这部12万字的小说,第二天一早就找到余华急迫地说道,你这个有人拍了吗?没人拍我就先拍这个,那本《河边的错误》回头再说。 余华犹豫:《活着》还只是个清样,没有发表,拍成电影行不行啊? 张艺谋斩钉截铁:行!一定行! 自此这部经典作品横空出世,张艺谋和余华的珠联璧合、相互成就,也让这部作品的热度和深度,时至今日,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发凸显。 或许人在失意或者走下坡路的时候,才会去领悟活着的意义,才会明白余华在《活着》这部作品里表达出来的活着的力量。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因为不得不来;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参悟透了这些,其他的蝇营狗苟、功名利禄,也不过一场云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能够活着,活得健康,就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