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最容易升高,应该如何治疗?

俊恩谈健康 2024-05-30 03:22:42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高低直接关联着多种潜在疾病的风险,尽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公众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使其成为健康的隐形威胁,最近诊室接诊的刘先生就是一个例子。

刘先生平日不太注重生活细节,最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头晕目眩,偶尔还伴有手脚发麻的症状。他以为这只是休息不足所致并未在意,直到一天早晨,他在起床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整个人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家人见状立即将其送来医院。

到达诊室后,医生对其进行了初步检查,患者自述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史约20余年;查体发现他的血压172/100mmHg,自行行走有困难,左上肢尚可抬举,一侧发麻症状持续两三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初步怀疑他可能患有脑血管疾病,症状比较像一过性的脑缺血,于是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项目。

结果显示,他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升高,分别为3.2mmol/L、4.9mmol/L,而同型半胱氨酸则为20umol/L,已远远超出正常水平。

影像诊断提示,刘先生右侧小脑、脑干及左侧顶叶急性脑梗塞;左侧小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软化灶;轻度脑萎缩;脑动脉硬化。

结合以上检查结果,刘先生最终被确诊为高血压二级(中危)、高脂血症、脑梗死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症(HHcy)。

医生表示,Hcy已被认为是脑梗的独立危险因素,它的异常升高可能与营养、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刘先生的脑梗很可能与其水平的异常升高有直接关联,现在最重要的是积极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随后医生给予叶酸、维生素 B6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面对这一结果,刘先生及家人都难以置信,后悔自己平时没有注意身体健康,没有及时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不让此类悲剧重演,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同型半胱氨酸这一指标,探讨其该如何治疗,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降低其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注:目前文章超过3000字将自动附带广告,广告观看完全免费。

广告解锁方法如下:

广告时长仅5秒,之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叉号,继续享受阅读。

一、为什么中国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最容易升高?

每个人的体内都会存在不同含量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其产生源自我们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肉、奶、蛋等食品中,在消化系统中蛋白质被转化为能源,而Hcy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副产品。

正常情况下,其在叶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的协助下能够被有效代谢至较低水平,当这一过程出现障碍时它的水平会异常升高,形成所谓的“高血同”状态。此时便转化为一种潜在的毒素,其危害性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已被广泛证实与心脑血管疾病、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等)、糖尿病(DM)、多种肾病以及癌症相关。

年龄大于四十岁的人群中有百分之十四的高血压合并HHcy患者(在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约占75%),他们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具体表现为脑卒中风险增加约四分之三,其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尤为显著(约88%),高于出血性脑卒中风险(约40%)。

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达到11.8 µmol/L时,被认为是诊断脑卒中的关键界值。

北京一项超过10万人的长期前瞻性追踪研究,结果揭示高Hcy值联同高血压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的五倍,是健康人群的二十五倍;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更是高达健康人群的十二倍。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当血浆Hcy>14 μmol/L时患AD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每增加5 μmol/L风险便上升五分之二;MS和NMOS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疾病进展和复发风险密切相关;

Hcy能更好地反映肾功能程度,并与血清肌酐值呈正相关,特别是在终末期肾衰竭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约十分之九的患者Hcy水平普遍增高;

Hcy还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并与妊娠期血压、血糖异常有关,DM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能增加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导致Hcy浓度升高,Hcy的升高不仅增加DM发病风险,还与多种DM患者并发症相关;Hcy是多种妊娠并发症的预测指标之一,Hcy的升高与胚胎生长受限和出生体重降低有关。

在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患者中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当少蔬菜、水果饮食或吸烟、饮酒的人群血清Hcy水平>15mmol/L时,其胃癌患病风险将显著增加,同时血浆Hcy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我国约有一亿八千万人口存在HHcy,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这个话题的重要原因所在,难道是国人的Hcy更容易升高吗?

基于数据来说确实是。

以中美对比来看虽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低于美国,但脑卒中与冠心病比率高达十比一,远高于美国的一比一,脑卒中是中国人口的首要死因,占死亡总数约百分之二十二,居民患病风险率约百分之四十。

研究表明,这与HHcy紧密相关,中国人群Hcy水平普遍高于美国。

进一步探究发现,这种差异源于中国人群中TT型基因的高频率出现(约25%,是欧美国家的二倍),该基因影响Hcy代谢,导致Hcy水平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同时,我国以煎炒烹炸为主造成新鲜食材食用不足;饮食习惯又以谷物为主,动物性食品相对较少,这种烹饪方式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摄入不足影响了Hcy的代谢。再加上高盐、高脂、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共同促进了Hcy的生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国际化行业共识明确指出,当Hcy水平达到或超过10µmol/L时即界定为HHcy,其实当血浆中Hcy水平超过6.3µmol/L时,个体即进入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区域;若Hcy水平达到10µmol/L,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是翻倍是正常水平的两倍。

人体内Hcy的安全范围被界定为低于6.3µmol/L。研究显示,当Hcy水平被有效降低至该安全范围内时,可以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如癌症的患病几率能下降约百分之三十,心脏病的发病几率降低约百分之八十,中风的风险减少约百分之八十,甚至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能降低一半。

所以,面对高Hcy血症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的损害,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这些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至关重要。

二、Hcy偏高应该如何治疗?

为了有效降低Hcy水平,采取一系列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其中调整饮食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建议增加富含叶酸、维生素B6和B12的食物摄入,如深绿色叶菜(如花椰菜、菠菜和甜菜等)、豆类、水果(特别是橙子)、动物肝脏、瘦肉以及全麦食品等;应减少精白米面、高脂肪、高糖、高盐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研究发现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大蒜素(如每天剂量为1000毫克)有助于降低Hcy水平。

在烹饪方式上,应少用煎、炒、烹、炸等高温方式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降低不良食物的摄入;多采用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法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在生活方式方面,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结合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以改善身体机能,并促进Hcy的代谢;学会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如咖啡、某些茶类、碳酸饮料等)也是降低Hcy水平的重要措施。

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降低Hcy水平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采取营养剂补充治疗。

临床上,营养剂补充方案均遵循针对病因对症治疗的原则。

对于因缺乏特定营养素(如维生素B6、B12和叶酸)而导致的Hcy升高,医生会推荐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需要注意的是,叶酸的最佳补充量应控制在0.8mg/日,过量摄入(≥1mg/日)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的缺乏,并引起锌的缺乏,长期大剂量服用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VB12的推荐用法为4.8μg/d,餐后口服吸收更佳,而对于VB12缺乏或有基因缺陷的患者可能需要加大剂量或补充甲钴胺;VB6的推荐用量为2.8mg/d,但单独使用时其降低Hcy的效果并不显著。

在此基础上,联合补充多种营养素可以更全面地改善Hcy的代谢过程,其降低Hcy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

天然甜菜碱作为甲基供体,能有效降低Hcy水平;而异黄酮如大豆异黄酮等物质,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Hcy水平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和多种营养素水平,制订个性化的精准补充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Hcy水平及相关营养素的状况,可以进行血Hcy、血清叶酸水平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测定以及叶酸代谢基因检测,将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状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关键的生物标志物,Hcy对人体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是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肾病等)的独立风险因子,由于基因及饮食习惯等原因促使我国人群普遍面临Hcy水平偏高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基于此,实施精准调整和改善尤为重要,健康生活方式和营养治疗是两个核心方面,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减少压力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补充某些营养素是降低Hcy水平的重要手段。

只有当我们找准了导致Hcy升高的具体原因,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精准的调整和改善,我们才能有效地降低Hcy水平维护我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岩,霍勇.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32(1):4.DOI:10.3969/j.issn.1004-3934.2011.01.002.

[2]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et al.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32):3057-3061.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26.044.

[3]李秋菊,刘斌,郑贇贇,等.三联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 2023, 44(9):959-965.

[4]程丝,冯娟,王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 2011, 42(5):6.DOI:CNKI:SUN:SLKZ.0.2011-05-003.

3 阅读: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