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清华国徽小组上交最后设计稿,林徽因一看,就让他们把优美华贵的康乾线条

恰同学的娱乐说 2023-12-14 14:15:30

1949年,清华国徽小组上交最后设计稿,林徽因一看,就让他们把优美华贵的康乾线条换成汉唐线条,学生不解,最后却纷纷叹服!

在20世纪中国的建筑学界,林徽因的名字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

她的贡献不仅在于学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她对国家文化认同与民族尊严的坚守。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个新国家的形象急需确立,清华国徽小组承担起了设计国徽的重任。

林徽因,这位中国建筑学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了这个项目的主导设计师。

根据上级要求,开始为新中国的国徽进行设计方案的征集和评选工作。

当时,林徽因已经因患上严重的肺结核而卧床不起,但她还是积极投入到这个工作中来。 根据上级批复的指示精神,国徽设计需要体现出中国走向复兴的鲜明方向。

因此在设计方案初定时,林徽因认为优美华贵的康乾线条并不合适,她提出将其改为简约大气的汉唐线条。

这个建议遭到了一些人的不解,认为从纯艺术角度来说,康乾线条更为精美。

但是林徽因分析指出,国徽的设计考量远不止艺术态度,更需要考虑社会政治方面的内涵。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汉朝以及“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唐时期,都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向上的精神面貌。

而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则日渐衰败、积弱不振。新中国的国徽必须要与当下的形势相呼应。 林徽因的设计理念得到了专家和学生们的认同。

汉唐线条替换康乾线条之后,国徽设计方案的整体感更加流畅大气、简约而不失力量。

最终,采用汉唐线条设计的国徽通过了评审,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 在设计国徽的同时,林徽因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设计工作。

她精心筛选了8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按照严谨的史实进行刻画,突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英雄的气概。这些精美的浮雕至今仍在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在文物保护方面,林徽因发起成立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测绘、保护和修缮工作。

她还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培养了大批建筑和城市规划人才。可以说,林徽因在中国建筑教学与文物保护事业上都有卓越的建树。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快速发展扩张。

然而在各项规划中,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墙和古迹都面临拆除的命运。林徽因对此极为痛心。

她四处奔走,找到了考古专家、建筑专家以及文物和城市规划部门的领导,希望他们能从文物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拆除方案。

然而此时的形势并不容许这位病中的女建筑师有太大的作为。

在她心碎的目送下,一座座古城墙在改造工程中轰然倒塌。城墙的倒塌也随之碾碎了林徽因对古迹保护的最后一丝希望。 见识过中国古代建筑鬼斧神工的她,无法忍受这些文化瑰宝被无情摧残的景象。

她的病情加重至无法继续治疗的地步,并在1955年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的逝去可以说是对古迹保护事业的又一沉重打击。

多年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古迹的重要性,也看清了林徽因当年努力保护的意义所在。

我们不禁要感叹,如果当年采纳了林徽因的建议,也许北京的城市面貌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回顾林徽因的一生,她怀揣着对中国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热爱,不畏艰难险阻,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参与设计的国徽至今仍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她记录下的古建筑资料成为日后研究的重要依据,她开创的建筑教学仍在发扬光大。

尽管在古迹保护上的努力未能奏效,但林徽因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