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不再永驻加沙,呼吁真主党商讨建立安全区 来源:軍軍的小也 近期以色

闪耀中原 2023-12-14 22:41:17

以色列宣布不再永驻加沙,呼吁真主党商讨建立安全区 来源:軍軍的小也 近期以色列发出了一份“缴械声明”,随后立场迅速发生变化,表示不打算永久驻扎在加沙,并呼吁真主党商讨建立安全区。这一态度的软化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人猜测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且对巴以冲突的持续时间产生了疑问。 据《土耳其新闻》等媒体披露的消息,在12月10日,以色列向黎巴嫩发出了一份“缴械通牒”,要求真主党在48小时内放下武器并从利塔尼河以北地区撤离,否则以军将进攻黎巴嫩南部,并摧毁所有真主党武装设施。 然而,以色列和黎巴嫩官方均未对此作出回应。外界普遍认为,即使以色列的“缴械通牒”属实,也只是一种虚张声势,因为真主党是他们最大的“苦主”。一些观点认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进攻让人联想起了他们曾经发动的另一次入侵。 在上世纪8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将总部迁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并控制着邻近以色列的一些地区。1982年,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以“清除巴解组织”为借口,对黎巴嫩进行入侵,动用了约8万名军队和超过1200辆坦克。 这场战争导致黎巴嫩1.7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尽管以军最终赶走了巴解组织,但他们的暴行激起了黎巴嫩的伊斯兰民众,他们在伊朗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什叶派组织,即黎巴嫩真主党。 经过18年的战斗,真主党在2000年将以色列军队赶出了黎巴嫩南部。2006年,以色列再次与黎巴嫩真主党发生冲突,起因是哈马斯。当时,美国倡导巴勒斯坦举行民主选举,哈马斯获胜。 美国和以色列不承认这一结果,对哈马斯实施经济封锁,试图迫使其下台,最终引发了2006年的巴以冲突。最近,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城镇和军事基地发动了远程火力袭击,以支持哈马斯。 以色列进行了代号为“正义报酬行动”的军事行动,进入黎巴嫩作为回应。这场战争导致了1200多名黎巴嫩人(包括平民)和160多名以色列军队人员的死亡。然而,尽管以色列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他们未能找到真主党的主力部队。 随着自身装备和人员的损失不断增加,以色列最终选择了停火。这表明以色列并没有能力将真主党武装从利塔尼河以南地区驱逐出去。与此同时,真主党的实力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还装备了许多来自伊朗的先进武器。 由于加沙之战的持续,以色列被迫调动了大量的部队。然而,由于真主党持续在北方进行行动,以色列不敢将所有部队都转移到加沙地区。 因此,他们多次口头进行威胁,试图缓解自身的压力。然而,近期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公开表示,他的言论相比之前有明显的软化。加兰特强调,以色列军队会采取一切行动将哈马斯摧毁,但他们并不寻求在加沙地带永久驻扎。 他还表示,以色列愿意与黎巴嫩真主党进行谈判,但要求在临时边境建立一个安全区,并达成一定程度的安全共识。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向哈马斯发出呼吁,要求后者立即放下武器投降。此外,内塔尼亚胡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就巴以局势交换了意见。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转变,考虑到以色列之前一直表态要永久托管加沙,而且公开反对美国将加沙交还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要求。这些变化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以色列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这或许标志着巴以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变化,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美国支持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严重谴责,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美国一直以来对以色列持偏袒态度已经难以为继。 尽管美国政府在安理会否决了巴以停火协议,并提供了1.3万发坦克炮弹等极大支持,但在安理会的投票中,只有美国一国反对巴以停火草案,其他13个国家均表示支持。中国、法国和日本等国也对美国的立场表示遗憾,并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人道主义停火。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压力下,美国政府的态度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经要求以色列在今年结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实际上,有观点认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推动冲突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巴以冲突,以达到其独揽国家大权的目的。尽管这种行为可能会破坏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正常化进程,甚至引发国内民众的抗议,但内塔尼亚胡似乎不顾一切地维护其总理地位。 而内塔尼亚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的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被视为以色列对俄罗斯寻求支持的表现。有人猜测,以色列可能希望俄罗斯出手,将美国拖下水。在等待局势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入分析并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获取信息和保持耐心来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闪耀中原

闪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