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发了一条博文,里面有剧迷说了句她认为成毅 《莲花楼》是可以跟《漫长的季节》相媲美的作品。然后某博主大肆批判说:“《莲花楼》有什么资格跟《漫长的季节》相提并论”。这话让我很不舒服。
当然,《漫长的季节》我看完了、《莲花楼》还没看完,我没资格下论调。但也我知道《漫长的季节》有多好。那种时代的闷响与轰鸣,那种被碾过的时代与悲痛。但是,我不会将它捧上神坛,然后别人拿什么剧对比的时候就说,你们不配跟它相提并论。不光我不喜欢这样。我想《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也不喜欢这样。归根结底。文艺作品从来不是专横的。审美更不应该狭隘的、窄化的。文艺作品不会设立标准答案、设立鄙视链。即哪个艺术作品比哪个作品优秀。
艺术作品永远是文艺工作者私情绪的延伸、然后情绪会蔓延到每个观众心里。每个人接收到了什么、哪个作品触碰你的心弦、带给你心灵上的感悟或体察,跟很多因素有关。或生活方式、或情绪共鸣、或你遭逢的一切。又或者,没有原因,就是喜欢。这也可以。感受从不存在鄙视链条。而这也是独属于文艺作品的玄妙。所以当你拥有这种情绪蔓蔓时,别定义它、去感受它吧。
文艺作品,可能在制作规格上有区别,但作品抵达观众后得到的情绪感知,没有优劣、只有情绪淌溢的多寡。所以,艺术是绝对开放的。作为观众,你有资格去评选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你觉得他天下第一,他就是天下第一。可以不答应。但不代表要拉踩彼此、不代表要说服彼此。而是遵从个体的情绪感召。
看到有人说《莲花楼》是年度最佳剧集,我不会反驳,不会带有偏见。我只对这部剧越发好奇。好奇它是怎样的作品,它一定很不一样吧?《莲花楼》那种情绪跟惆然一定很特别吧。我真的好期待,尤其是对一个非常感性的影迷而言,这样的机会、去坠入一个世界,感受他的悲喜与怅然、他的生逢与放下。
这次也很荣幸,能以备受关注的形式跟大家一起重新踏入《莲花楼》。这些对我而言都是未知的、崭新的一切。所以相比期待结局、我更期待过程。这就好像我观看《漫长的季节》,结局重要吗?就像最后的列车。它仆仆风尘、冒着浓烟。飞驰而过,留下车辙。《莲花楼》里有什么、李相夷结局如何,都抵不过,我最后可能会理解李莲花,与他共情,与他共悲喜。而那一刹那的懂得。可能抵过一切的造神跟评分。所以,喜欢永远是很私有的事情,剧迷不必妄自菲薄、更无需矫正自我。你们认为李相夷是天下第一,他就是天下第一。
没有一部剧是完美的,莲花楼我也知道有缺点,但是它戳中了我的点,很喜欢。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喜欢的电视剧类型也不一样,漫长的季节我知道这部剧,但不是我喜欢类型没看我就绝对不评价,而且我讨厌拉踩,个人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你代表不了大众,而且现在对流量演员有偏见,但是年青演员没流量又没背景根本就没戏拍,因流量而自带偏见对有些青年演员而言又何尝不公
很中肯的评价。我也喜欢莲花楼,没看漫长,不说人家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