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困境、追寻自我:门罗《你以为你是谁》

志霖评文学 2024-01-05 03:37:51
当今在世的作家中,称得上伟大的已经不多了,而其中我蕞爱的两位,一位是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另一位则是加拿大的艾丽丝·门罗。 《你以为你是谁》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大师之作,门罗用“短篇”写就的“长篇”:10个短篇,串起了同1个主角的一生。 我们随着门罗的笔触,不知不觉中,目视、探寻、思索了一位女性从儿时到年迈的一生所遭遇的:月经羞耻、容貌焦虑、性骚扰;阶层差异、亲密关系、婚姻困境、母职枷锁…… “逃离”是门罗写作的母题,逃离一个人终其一生不停在变化着的、一直想挣脱的生存困境,一种“胸脯就像挨了一掌,没有受伤,却吃了一惊,感到透不过气来”的困境。 门罗从再庸常不过的生活物件与细节中不断地挖掘出不堪和脆弱: “露丝想知道这里面都包含了多少辛苦。这些面包、肉酱,这些悬挂的植物还有小猫,都彰显着一种摇摇欲坠的临时家庭生活。” 也寻求一些慰藉和坦然: “那些餐具向她暗示,她的状态已经跟先前不一样了。如果说她觉得它们摆放得恰到好处、利落体面,那便是在歪曲事实。她只能说,身处爱情任何阶段的人,都不可能像她这样看待它们。带着一种大病初愈的感激,她感觉到了它们的坚固和厚实,这分量舒舒服服地在她的大脑和双脚上沉了下来。” 生活原本就是一团乱麻,试图规整是人之常情,但往往无济于事——那些潜藏在面具背后的耻辱、乞讨、贪婪、憎恨、冷漠和愉悦,其实全都无处可逃: “那些物件帮不上她的忙,没有一样东西能救她。它们变得冷淡而无用,甚至不友好。汤锅可以露出敌意,油地毡的图案可以抬起头不怀好意地笑,变节是日常的另一面。” “别以为你有多了不起”、“你以为你是谁”,不管哪个阶段,生活的恶意时刻在发生,总会有人劈头盖脸地朝你数落一番,可还是不要灰心,这些都终将塑造成自己的一部分,直到“我认为我是谁”的那一刻,也就足够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