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站在超市货架前,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纠结于各种“健康”标签?
“0添加”、“0蔗糖”、“非油炸”……这些醒目的字眼仿佛在向你招手,承诺着美味与健康兼得,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0”背后,可能隐藏着商家的套路?
“0”添加误区“科技与狠活”的梗,相信大家都听过,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食品行业的一些灰色地带,也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焦虑。
现在很多人为了身体好,都开始避免吃油炸的、甜的、油腻的食品,还有那些加了乱七八糟添加剂的东西。
于是,一大波主打“非油炸”、“0添加”、“0蔗糖”的食品应运而生,仿佛成为了健康饮食的新选择,但是,这些标签真的代表着健康吗?答案可能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如今,各种健康说法满天飞,真假难分,让人一头雾水,消费者很容易被各种营销手段所迷惑,陷入健康消费的误区。
在茫茫信息海洋里辨明真伪,做出靠谱的购物决定,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0”字标签的出现,看似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实则也为商家提供了新的营销策略。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商家玩起了文字游戏,利用消费者对“0”字的理解偏差,制造健康假象,误导消费。
这样做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把市场搞乱了,因此,揭开“0”字标签背后的真相,帮助消费者认清食品的真实面目,显得尤为重要。
“0添加”这标签在食品界可是人气爆棚,它给人一种纯天然、无人工干预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健康和安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所谓“0添加”宣传,常只说在生产中没加其他添加剂,却对食材里本身就有的添加剂只字不提。
例如,一些糕点为了蓬松的口感,会在原料中添加膨松剂,一些肉制品为了延长保质期,会在腌制过程中添加防腐剂。
这些添加剂虽然存在于原料中,但在最终产品中依然存在,并不能因为生产过程中没有额外添加就声称“0添加”。
这种做法就像是玩弄语言,让消费者产生了误解,实际上,市面上几乎找不到完全“无添加”的食品,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的食品制造业中。
很多加工食品都会用到一些添加剂,主要是为了让它更好吃、放得久或者更有营养,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规范,只要按照国家标准合理使用,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消费者不必对添加剂“谈虎色变”,更不应该盲目追求“0添加”,挑选食品时,得学会查成分表,弄清楚里面加了什么,这些成分的量是不是达标,这才是理性消费的态度。
人们对“无添加”食品的追求,暴露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以及对纯天然、健康食品的向往,商家就是看中了这种心理,靠着“无添加”的招牌来吸引顾客。
但这种营销策略实际上是在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制造虚假的安全感,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0”字迷惑,学会理性判断,才能做出真正有利于自身健康的选择。
“0蔗糖”的谎言:糖分的巧妙伪装在“控糖”成为健康新时尚的今天,“0蔗糖”食品迅速走红,成为许多追求健康人士的首选,然而,“0蔗糖”真的等于无糖吗?答案是否定的。
“0蔗糖”只是商家的吸引人的把戏而已,他们利用了消费者对糖的认知盲区,其实这类产品不含有蔗糖,但可能包含其他种类的糖。
水果糖浆、浓缩果汁、蜜糖、麦芽糖浆等,都是用来替换蔗糖的常见食品,这些替代品虽然名字不同,但本质上仍然是糖,同样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一些商家在宣传“0蔗糖”的同时,却在配料表中悄悄添加了这些替代品,以此来误导消费者,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这样干就像是在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
他们可能会因为误信“0蔗糖”而摄入过多的糖分,导致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标榜“无糖”的食品,实际上还是含有糖分的。
根据国家标准,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含糖量不超过0.5克,就可以称为“无糖食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品对血糖完全没有影响。
一些“无糖”食品中可能含有糖醇、低聚糖等物质,这些物质虽然甜度较低,但仍然会对血糖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牛奶中天然含有乳糖,即使是“无糖”牛奶也无法避免,因此,对于血糖控制严格的人群来说,选择食品时不能只看标签,更要仔细阅读配料表,了解食品中各种糖的种类和含量,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非油炸”的误区大家普遍觉得油炸的东西对健康不好,高油高脂、容易上火、致癌风险……这些负面标签让很多人对油炸食品敬而远之。
选择“非油炸”食品,好像给咱们提供了一个更健康的饮食选项,其实“非油炸”其中同样存在着误区。
“非油炸”就是用烤或者烘的方式来制作食品,这样就不会让食物直接和油接触了,所以,“非油炸”食品并不是说一点油都没有。
有些“非油炸”食品在制作时也会加入油类,比如棕榈油或者椰子油,这样它们就能拥有类似油炸食品的口感和外观。
即便这些油脂不是直接通过油炸加进去的,但它们还是会让食品的脂肪量增加,此外,高温加工同样是“非油炸”食品的健康隐患。
即使不添加油脂,高温烘烤或焙烤也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高温烹饪淀粉食物,尤其是超过120度,可能产生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可能致癌。
无论是油炸还是烘烤,只要温度足够高,都可能产生丙烯酰胺,因此,“非油炸”并不等于低脂低风险。
有些“非油炸”薯片,其脂肪量竟然超过了普通的油炸薯片,选“非油炸”食品,别光看标签,得仔细看看配料里的油脂量,还有它怎么做的。
不要被“非油炸”的字眼所迷惑,理性看待,才能做出健康的选择,与其纠结于“油炸”还是“非油炸”,不如关注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和加工方式,要想身体好,少碰加工食品,多吃点新鲜果蔬最关键。
结语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消费者需要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商家营销策略中的误区。
在“0”字陷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商家利用这种追求进行营销的现状。
现在信息多得眼花缭乱,咱们消费者可得长点心,别让各种花哨的标签和广告给带跑了,得学会理智花钱。
要关注食品的真实成分和加工工艺,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健康权益。
参考资料2023-04-16 21:01 上观新闻 “0蔗糖”=“0糖”?这么理解可就错了
2022-11-22 00:20 邯郸晚报 零添加 是不是智商税?
2024-09-09 19:54 光明网 “非油炸”食品未必无油,健康食品应该这样挑→
没杀,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