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娃人生指南:停止「过度共情」

天玉谈育儿 2024-01-16 12:04:39
刷,会发现「共情」像网络病毒一般蔓延全网。 但我却发现,共情并不总能让孩子变好。作为爸爸长期的情绪超载,反而痛苦不堪。 北欧心理医生开解我,不要过度解读孩子的情绪,多数父母对孩子不缺爱。只有适度共情,孩子才会变得懂事又好帯。 ⚠️几个高频陷阱: 🧸过度纠结过去的情绪 如果孩子的情绪已经过去,大人不要不停地安抚翻旧账,你刚才很难对对不对,你还生气吗?于是孩子又开始陷入情绪。 🧸过度害怕孩子哭 有时候,哭是一种心理需求。有时就是想发泄一下,哭完自然不哭了。这种时候,说的越多,孩子越烦,哭得越久。 🧸过度想看透孩子 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些小挫折,但他们并不想无事不说地分享,大人还一个劲的圣母心,非把孩子弄得像透明人般,会愈发触发孩子的连带情绪。 🧸过度变相的控制 在一些高敏感孩子眼中,家长的过得共情,反而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自身能力不足,所以妈妈要无时不刻地接纳我的情绪,而帮助我。 🧸过度关注孩子。 孩子刚学会走路,摔了一跤,本身不想哭。妈妈赶紧跑过来,抱起孩子,一个劲地问,宝宝你疼不疼?孩子一听妈妈这么说,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过度共情而威胁到规则边界感的建立 孩子每天去幼儿园都会哭,在妈妈无节制的共情下一来二去,每天拉锯的时间有增无减。在原则性的事情面前,爸爸反而要人狠话不多。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弱,过度解读和干预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措施了很多自己消化和调节情绪的机会,让孩子的情绪被引导到一个非常单一的固定模式。 现在回想,与其执着于每句话说得完美,精通共情术,不如换个角度跳出来,培养孩子的强大的内心。人非圣贤,退一步,给予无条件的爱,却有不管教的勇气,仿佛才能真正在育儿路上不睬坑。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