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学历的国家,名校毕业生尤其是清北、“华东五校”以及“C9联盟”等顶尖名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都是优先考虑的。
但是同样是名校毕业生,也是存在歧视链的,985、211名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含金量往往会比本科在“双非”院校就读、硕博才考进985、211名校的毕业生更高,这就是“第一学历”现象。
“第一学历”现象在企业秋招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日前,一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秋招求职经历,对自己的二本“第一学历”和冷门专业背景表达了深深的无奈。
该国科大博士表示,他今年12月就毕业了,从9月开始,他就开始积极参加各高校秋招,海投简历,几乎把所有“大厂”都投了个遍。然而如今2个月过去了,他几乎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更别说offer了。
堂堂国科大博士,为什么会“0 offer”呢?他经过分析,认为自己有两大劣势:
第一,“第一学历”太差了,就读于一所二本院校。
第二,专业太小众,211硕士和中科院博士期间做的都是理论物理——偏原子分子领域的,所发论文含金量又不高。
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不是985、211大学,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所以没有清北复交等名校知名度高,这跟长期以来只招收硕博研究生、20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有很大关系。论学科水平、科研平台以及科研成果,在中国高校体系中也是很靠前的。
能够从国科大博士毕业,足以说明了他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在参加秋招2个多月后还是“0 offer”,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第一学历”不够亮眼。虽然教育部多次重申不存在“第一学历”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在用人单位中根深蒂固,因为这是用人单位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下来的比较行之有效的用人经验,不是随便可以转变过来的。
第二,专业太小众。现在用人单位做招聘时,不同岗位往往都有明确的专业要求,如果专业过于小众,可以应聘的企业岗位就少,加上其发表的论文含金量又不高,对其感兴趣的企业就更少了。
第三,择业目标太高。这位国科大博士投简历的目标都是一些“大厂”,而“大厂”招聘要求历来是最高、最挑剔的,其不怎么好看的“第一学历”以及小众专业、含金量不高的论文,让其更加被淘汰了。
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人才市场面向大学生就业岗位一直在萎缩,就业机会僧多粥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越来越挑剔、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必然,这就迫使大学生在自身的学历背景、专业以及论文含金量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才可以找到工作。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暂时无法找到满意工作的情况下,建议这位国科大博士把就业目标从“大厂”转移到其他规模相对没有那么大的企业,相信很快就可以找到专业对口,或者薪资待遇也不差的工作。随着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做出了成果,相信“大厂”也会看到你的价值,然后将你争取到他们的阵营中去。甚至到时候你已经有自己的公司和独一无二的产品,对方还要求着你跟他们合作呢。
对于国科大博士秋招求职2个多月还是“0 offer”,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