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当中,一直有‘四大天师’的说法。这四大天师,分别是指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
这四位天师当中,除了萨守坚之外,其他三位,都是生活在汉末三国这段时间里。
不管是在道教文化,还是在神话传说当中,这四位天师的地位都极高。在神话传说当中,四大天师是通明殿的四位尊神。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从南天门一路杀向凌霄宝殿的时候,就被挡在通明殿这里了。
按照神话传说的逻辑,玉皇大帝平时都在凌霄殿办公。通明殿,则是凌霄殿的外殿。而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之所以没能成功打进凌霄宝殿,就是因为在通明殿这里,被通明殿的王灵官给拦了下来。
这个王灵官,是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的弟子。
至于在道教文化当中,四大天师的地位,同样也是高到了极点!张道陵堪称是道教的创始人,葛玄是道教灵宝派的祖师,许旌阳是道教净明道的祖师,萨守坚则是道教神霄派的代表人物。
有意思的是,除了萨守坚是生活在宋朝之外,剩下的三位天师,都是生活在汉末三国的这段时间里。
这当然不是巧合!
实际上,三大天师在汉末集中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标志。这标志着在汉末三国的时候,道教或者说宗教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的混战阶段,甚至还出现了汉中张鲁这样的‘宗教势力’,直接割据一方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道教会迅速发展?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三位天师,到底都是怎样的人?他们对历史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先说张道陵这一脉。
张道陵的故事最多,他是张良的后人,后世相对也比较熟悉。
张道陵据说出生在东汉初年,年纪轻轻便进了太学,学业有成,本可以很自然的入仕做官。但后来,张道陵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无法勘破生死。所以就辞官而去,开始云游四方。
后来,张道陵在60岁的时候,终于修道有成。于是他就去了四川,开始教化当地百姓,传播自己的道义。因为加入这个教派,首先得交五斗米,所以后来大家就称其为五斗米道。
而张道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接班做了第二代天师。这个张衡,和那位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同名,但这俩人应该没啥关系。
再后来,到了公元179年,也就是黄巾起义爆发五年之前,张衡去世。而接下来,天师的位置,就传到了张衡之子张鲁的手里。
不过,对于张衡到张鲁之间的这段交接班故事,后世曾经有一些争议。有很多人认为,张衡去世后,五斗米道的教权,一度落入了一个叫张修的人手里。这个张修到底是哪来的,和张道陵、张衡父子有什么关系,我们一概不知。
我们只知道,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张修也在四川地区,带领五斗米道的教众起兵了。
但再之后,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依然不得而知。反正最后,张修先是成了刘焉麾下的别部司马,而后又被张衡的儿子张鲁所杀。在干掉张修之后,张鲁夺回了五斗米道的教权,而后又在汉中地区,依仗宗教势力自立一方。
恰好在这个时候,原益州牧刘焉去世,他的儿子刘璋接班。对于刚刚接班的刘璋,张鲁特别不服气。而刘璋出于愤怒,竟然直接将张鲁的母亲和家人杀害。此后,张鲁就和刘璋成了死敌,双方相互攻伐近二十年的时间。
等到曹操拿下关中,开始攻略四川的时候,张鲁就直接投降了曹操。因为张家在汉中一带,影响力实在太大,之前俨然已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于是,为了削弱张家的影响力,曹操后来就把汉中郡的那些‘五斗米道’信徒,直接迁移到长安、洛阳以及邺城周围。
曹操的本意,其实是想把这些人,全部转移到自己的统治核心,监视他们,别让他们造反。但曹操没想到的是,这帮人搬家之后,反倒是利用长安、洛阳等地的繁华,极力传播五斗米道。
于是,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五斗米道开始迅速发展!就连很多高层贵族,都开始信仰五斗米道。比如后来那位书圣王羲之,就是五斗米道的狂热信徒。
另外,张鲁本人据说一共有七个儿子,在他投降曹操之后,张鲁有五个儿子,都被封了侯。而在这孩子里面,有一个叫张盛,后来他就继承了天师的位置,成了第四代天师。后来,正是这个张盛,去了江西龙虎山传道。而从这以后,就有了天师府的道统传承。
这就是张道陵一脉的故事。
而在张道陵之后,差不多张鲁同时代,还有一位著名的道士。这个道士,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是出场过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左慈。
左慈是庐江郡人士,早年居住在天柱山,修习炼丹之法。而且,左慈还曾经被曹操邀请,做了曹操的客人,并且戏弄了曹操。
对于左慈的那些故事,我们暂且不提。因为不管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对于左慈的记载,都太过魔幻了。但是有一点,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
那就是左慈本人,后来收了一个弟子。这个弟子,名叫葛玄。
所以,历史上戏弄曹操的左慈,其实是葛天师的师父。
正史上对于葛玄的记载,并不算多。但是在道教文化当中,葛玄一生修道,擅长《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
后来,葛玄又隐居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养生,传播教义。因为这一派有一部经书,叫做《灵宝经》,所以后世便称作是灵宝派。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同样都是道教的分支,但是不同的分支教派,理念还是不太一样的。有些分支,主张个人修身养性,不管外物。但是以葛玄为祖师的灵宝派,却主张帮助大家一起行善,普度众生。而后来,灵宝派内部还逐渐出现了另一部重要的神学作品,那就是《度人经》。
在很多玄幻小说当中,这本经典经常出现。
再往后,便是道教净明派的祖师许逊,许旌阳。
从时间上来看,许逊生活的时代,要稍晚于葛玄。他出生在公元239年,这一年,曹叡都已经死了,司马懿和曹爽都已经开始联合辅政了。
许逊是南昌人士,当时他的家乡,归东吴这边管理。不过,等到许逊长大之后,孙权已经死了,正好赶上东吴最乱的那段时间。
所以,年轻时期的许逊,尽管也曾经多次努力,想要入仕做官。但结果,却屡试不中,根本没机会。于是后来,他就开始追随一个叫吴猛的人,一起修道。
说起来,这个吴猛,也是一个狠人。他早年特别孝顺,后来他的故事恣蚊饱血,还被后人排进了二十四孝。大致就是小时候他家很穷,买不起蚊帐。然后吴猛为了让父母睡一个好觉,就自己躺在父母身边,让蚊虫叮咬自己。吴猛小时候觉得,蚊子吸饱了自己的血之后,就不会去叮咬自己父母了。
正是在吴猛的传道下,许逊后来也踏上了修道的旅程。
就这样,许逊修了二十多年的道。直到二十多年以后,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司马炎灭了东吴,彻底统一了天下。然后,司马炎就想要从东吴境内,选拔一批新的人员做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逊接到了征召,让他去做四川旌阳县的县令。
此后的几年里,许逊在职期间,确实做的很不错。他不但在当地施行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措施,还用自己修道时学来的医术,给百姓免费治病。当地的百姓,对他也非常认可,所以后来大家就称呼他为‘许旌阳’。
但是十年之后,随着司马炎去世,西晋的皇位传到了那位‘痴儿’司马衷的手里。在这之后,许逊便敏锐的意识到,接下来西晋可能要天下大乱。所以,他很快就辞职不干,回到了老家南昌,开始在当地继续隐居修道。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逊又和自己的老师吴猛走到了一起。同时,在许逊的影响下,还有好几个许家的亲戚,以及其他想要修道的人,在江西西山组成了一个教团。在这个教团当中,包括许逊在内,有十二个骨干,后世便称作是‘十二真君’。
另外,除了三大天师之外,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找到其他很多著名的道士!
比如说,大概就在司马懿去世一年之后。这一年,有一个叫魏舒的人,生了一个女儿。这个魏舒,多年之后,深受司马昭的器重,官至司徒。而他的这个女儿,则是被他取名为魏华存。
多年之后,魏华存在茅山传道,同样得到了很多人的信奉。后来,魏华存的信徒,又建立了一个道教教派,这就是上清派,也叫茅山派。
总之,在盘点过道教几大分支的历史之后,我们会发现:几个著名分支的祖师爷,基本上都是生于汉末到两晋这段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对于这个问题,最根本的答案,其实就在于‘社会固化’这四个字。
从东汉中后期开始,因为察举制推行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世家大族,开始把持了国家的上升通道。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底层平民,已经没有了上升的机会。就算他们再怎么努力,他们也无法做官。
另外,就算是贵族,或者那些世家大族,已经也分成了不同的阶层。尤其是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后,更是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
在这种社会严重固化的状态下,很多人自然就只能选择去修道,或者归隐田园。
另外,不光是道教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就连佛教,在这期间也发展的极为迅速,后来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
在这些宗教迅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的其实都是当时社会固化的现实。
毕竟,当一个普通人无法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他就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那些宗教神灵。所以后来,道教和佛教,自然也就迅速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