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平型关会战的总指挥,曾受邀前往延安考察,晚年生活清苦
1959年,台北某偏远山区的简陋小屋里,一位曾叱咤风云的将军悄然离世。他的葬礼上,昔日的上司泣不成声。这位将军就是杨爱源,一个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却在晚年落魄潦倒的传奇人物。
从军界大佬到穷困潦倒
谁能想到,这位在台湾度过清贫晚年的老人,曾是威震华北的军阀?要不是老搭档阎锡山和白崇禧看不过眼,托蒋介石的关系给他安排了个闲职,这位老将军怕是连饭都吃不上。
功成名就到晚景凄凉,到底怎么回事?
杨爱源这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他曾指挥平型关大捷,名扬四海。可到头来,却沦落到住在台湾偏僻山区的地步。这是咋整的?
从抗日英雄到逃亡台湾
说来话长。杨爱源本是抗日战争的功臣。1937年,他在平型关指挥10万大军,与2万日寇展开激战。当时形势危急,眼看晋绥军就要被赶进黄河。幸亏八路军及时出手,伏击了日军辎重部队,这才挽回了败局。
这一仗打得漂亮,全国上下都为之振奋。杨爱源的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可谁知道,好景不长。解放战争爆发后,杨爱源站错了队。他跟着老长官阎锡山一路败退,最后只能逃到台湾。
从乡下小子到军界大佬
其实杨爱源的人生轨迹,堪称传奇。他出身普通,20岁时觉得读书救不了国,毅然弃文从武。凭着一股子拼劲,他考上了名校保定军校,毕业后辗转几番,最终成了阎锡山的得力干将。
杨爱源打仗有一套。1917年,他带兵击退了入侵山西的陕军,一战成名。北伐战争时期,他已经是晋军第2军军长了。虽然开始吃了点亏,但很快就调整战术,配合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把东北军打得落花流水。
抗战爆发后,杨爱源更是位居要职,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他统帅晋绥军和八路军,在平型关一带布防,打了场漂亮仗。这一仗不仅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为中国军队赢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
杨爱源为人挺有意思。他对阎锡山忠心耿耿,蒋介石几次拉拢都没成功。战后,他还去延安参观过,回来后还夸中共做得好呢。要搁现在,这不就是个“两面人”吗?
1959年,杨爱源在台北去世。阎锡山亲自为他操办丧事,还当众大哭,说什么“忠厚人永别人世”。有人说,杨爱源这辈子功过参半。他为北伐、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还是没能跟上历史的步伐。也有人说,杨爱源就是个可怜人,一辈子忠心耿耿,到头来落得个凄凉下场。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