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戴名世参加殿试与赵熊诏争状元,两年后被赵家诬告酿成冤案

吕布省愚 2024-08-18 21:48:34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37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1 分钟)

巴黎奥运会在时间轴上已经成为过往,在描写了两期与奥运会相关的历史故事之后,这位倔强的历史博主重新回来讲明清的历史故事。

系列内上一辑,咱们讲述了庄廷鑨《明史》案,其实在《明史》案发生后的几十年,在清朝富饶的江浙地区还发生了另外一个案件,此案件与庄廷鑨案件一起并称为清初江浙两大案。如果说,庄廷鑨《明史》案涉及与牵连的人物众多堪称对于清初人们的思维模式进行了重大影响,那么今天要讲述的这个案件,只用一个人的生命彻底将后续清朝二百年的禁锢深深埋在了江南文人雅客的心中。

《南山集》书抄

不多赘述,让我开始今天故事的讲述,今日之故事,是为“一本《南山集》的消亡,带走文人最后的倔强,这是历史本真的哀伤”。

·事件经过,简单到无法想象

首先,我们需要明晓的是,《南山集》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的作者叫戴名世。

戴名世先生生于1653年,卒于1713年,字田有,又字褐夫;号药身,又号懮庵。戴先生为安徽桐城人,人称南山先生,又称“潜虚先生”,所以,其作品被称为《南山集》,正因为这本书给戴先生带来了深远的灾难,所以,此案也史称为“南山案”。

而案件的经过,也非常的简单,康熙四十一年,即是公元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引用了另外一位学者方孝标的《滇黔纪闻》,而《滇黔纪闻》中使用了永历的年号。咱们曾经专门为永历帝朱由榔写过文章,朱由榔人生不少时间在云南与贵州组织抗击清军的活动,所以有关于永历帝的故事被称为《滇黔纪闻》也是可以想象的。

原本,《南山集》完成之后,这本书安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里,结果却在康熙五十年,也即是公元1711年,被时任都御史赵申乔参奏,两年后,戴名世因此被斩首。此案最后只斩首戴南山一人,康熙以牵连太广,“览奏恻然”,原定处死者皆改流放,“得旨而全活者,三百馀人”。

以上便是事件的经过,简单到无以复加,但是事件内部的思想黑洞,却发人深省。

·“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戴名世

其次,整个事件中唯一的刀下冤魂,戴名世,咱们就从他的故事说起。

戴名世出生于1653年的清朝辖地内的安徽桐城县,但是实际上,戴名世直到56周岁的时候才正式通过科举考试高中榜眼的结果正式出仕为官。

清康熙二十二年,也即是公元1683年,时年年满三十周岁的戴名世才正式应试,在此之前,戴名世早已经通过文章在桐城当地美名远扬。应试后三年,三十三周岁的戴名世,便通过贡生的名义入京师国子监。此处解释一下何为贡生。

明清时期,所谓“秀才”是指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所谓考取“功名”也就是中秀才的意思。在地方上,秀才会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徭役,见知县时不用跪拜、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还有生活津贴等。而在明清两朝,秀才当中的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样的人才可称为贡生。所以,可千万不要被一些影视作品里所谓“穷酸秀才”的说辞迷糊双眼,“秀才”的身份在农耕时代便是免除徭役这般让基层人难以羡慕的阶级,更别提秀才中的佼佼者-贡生了。

看看能否买到这本书

入京师国子监求学之后,贡生戴名世很快表现出极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其以敢言敢说的特质被广泛知晓。

生而才辨隽逸,课徒自给。以制举业发名廪生,考得贡,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弃去。自是往来燕、赵、齐、鲁、河、洛、吴、越之间,卖文为活。喜读太史公书,考求前代奇节玮行。时时著文以自抒湮郁,气逸发不可控御。诸公贵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尝遇方苞京师,言曰:“吾非役役求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人。然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无所累,未能诱而出之也。”因太息别去。

以上便是《清史稿》对于戴名世的记载。一个颇有性格的读书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处提及的方苞,算是戴名世一生的知己,两人年纪相差五岁,感同身受一般的展现了清朝初年在原明朝龙兴之地出生的文人最本真的气魄。

因为以上这些有着明显符号特征的表象,戴名世被称为一代狂士,不知不觉,这位已经有着大量著书立传成果并且早已经声名远扬的文人,终究还是在56周岁那年走上了最终殿试的考场。此番殿试,由康熙帝玄烨亲自督考,考前能够获得状元呼声最大的两位即是戴名世与赵熊诏。最终的结果为,赵熊诏高中状元,戴名世为榜眼。不过在京师一带,流传着此次殿试由不公之说,也只能是道听途说,无从查证。赵熊诏较之于戴名世年幼十岁,当年也已46周岁,换言之,两位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家伙为了状元的名目最终争得两家成了仇家。

从结果上推断,这次是赵家大获全胜。

两年后的1711年,也即是康熙五十年,戴名世曾经的作品《南山集》中据桐城老乡方孝标所撰《滇黔纪闻》一书对南明诸君王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永历帝之年号,遭人发现。这在康熙年间是无法被接受的,换言之,这是思维导向与思维方式甚至是意识的主观选择。

仇家赵熊诏之父,时任左都御史赵申乔得此机会,参名世“为书狂悖”,戴名世因此而被收监。两年后,六十周岁的戴名世被康熙处决于菜市口法场,其辉煌的一生最终悄然消逝在时代斗争的烙印中。

值得一提的是,戴名世以其优异的文学创作能力而闻名遐迩,但是最终却在“桐城派”成为正式文学流派的时候,不敢被人提及,后世方苞、姚鼐等人于祖述桐城派渊源时均不敢对其人有所涉及。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出现的明初诗人高启和《高青丘集诗话》一书,即影射清初戴名世与南山集一案。这也算是清朝版的“借古讽今”。

·名字听上去就很霸气,他叫方孝标

上一章节提及了方孝标,没错,这个名字听上去霸气如方孝孺的人,他的《滇黔纪闻》一书,最终成为导致戴名世身陷囹圄的根本原因。

方孝标亦是安徽桐城人,出生于万历四十五年,也即是公元1617年,其于清顺治六年考中进士,这一年,他32周岁。

一些民间传说与旁支史料记载,此后,方孝标主要活动在云南,在云南期间,这位明朝遗民选择追随吴三桂。但是读书人心中最原始的理想一直存在于方孝标的心中,三藩之乱前,方选择以自己曾经进士的身份,归顺清朝,后任内弘文院侍读学士,人称方学士。

由于追随吴三桂期间,与永历帝朱由榔的故事有过充分的了解,此后,方孝标撰写《滇黔纪闻》,便尊崇明朝永历年号,戴名世著《南山集》时加以引用。南山案爆发,戴名世被斩首,此时方孝标早已故去,却被戮尸锉骨。方孝标之子方登峄,孙方式济谪戍黑龙江齐齐哈尔,也即是当时的宁古塔,后世有云:“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

·那位告发者,居然飞黄腾达了

整个“南山案”中,戴名世耳顺之年就戮,方孝标殁后多年受辱,两位成为了仅有的所谓刀下的亡魂,而赵家父子作为既得利益者却飞黄腾达。

不可一世的赵申乔

我们看看告密者赵申乔后来的履历。

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南山集》被告发的第二年1712年,赵申乔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充壬辰科会试大总裁。左都御史在清初为从一品官衔,主要职责就是纠察百官,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相当于什么职务。

康熙五十二年,也即是处斩戴名世的1713年,赵申乔改户部尚书,官衔正一品。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时年已经74周岁的赵申乔以户部尚书兼管钱法事务,充戊戌科会试副考官。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赵申乔卒,时年76周岁,康熙为其上谥号“恭毅”。

更离谱的是,雍正元年,也即是1723年,赵申乔死后三年,赠太子太保。

十六年后的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赵申乔入祀贤良祠。

这都不能用“飞黄腾达”来形容了,简直是不可一世。

一位心怀不轨的告发者,居然飞黄腾达了,这就给当时所有人树立好了榜样。大家都学习他,都可以飞黄腾达,这也即是当时时代悲哀最直接的写照。一个时代是否能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就看这个时代对于行善与作恶的回报,赵家出生于明朝的南直隶,江南鱼米之乡,文学熏陶,却铸就了向清朝跪求富贵的特性,着实是一大悲哀。

·两百年后的报应

咱们回过头看,这本《南山集》引用了永历帝的年号,就这般上纲上线吗?案发十余年后,雍正帝胤禛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胤禛未登基时曾阅读《滇黔纪闻》和《南山集》二书,认为:

“虽皆非臣子之所宜言,实无悖逆之语,当时刑部复旨,亦未谓此外更有违碍之词,故亦以为冤。”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其下旨特诏:“凡此案牵连隶旗籍者,尽得释归。”

可惜的是,方孝标的孙,也即是方登峄之子方式济已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病殁于黑龙江卜魁,也即是齐齐哈尔。又结合当时朝纲混乱,利益集团错综复杂,雍正自己的旨意,居然都传达不到黑龙江,雍正六年,方登峄亦病殁于卜魁,卒后始有诏赦归。

既得利益者-赵熊诏

不过,报应有时候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前文提及,赵申乔1720年去世,其子赵熊诏也于1721年去世。公元1940年,“赵熊诏墓被发,棺中殉葬珍物、尽被盗去、靴帽狼藉、尸身赤体横卧草地、皮绉干瘪、数百年来幷未腐烂、白须盈尺、两目深陷、因受日光薰曝、尸已变黑、经守墓乡民报明其后裔赵民轩、赴乡重行棺殓。”

这段记载,被当时的《申报》发表,传于全国,也算是两百多年后的报应往来。这即是历史给予的最终答案。

而更值得深思的是,这本《南山集》的出现与处置方式,直接影响了江南文学素养之地人们的思维导向,这也为后来的清朝灭亡之时,江南四处揭竿而起埋下了伏笔。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