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正考】可笑的“观象制器”
——《赵洪钧说〈周易〉·第五节 可笑的〈易传〉》说:
所谓“观象制器”见于《系辞下》。原文如下: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按照八卦取象之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兑泽、艮山,则《涣》卦是:巽上坎下,即风上水下。风上水下,是不能据以造出舟楫的。只是《说卦》又有“巽为木”,《涣》卦就成了木上水下。于是古人据以造出了舟楫。然而,若问:古人为什么不是看到木头漂在水上,就据以造出舟楫呢?为什么一定要看到《涣》卦才造出舟楫呢?我们无话可说。总之,《说卦传》只能是西汉中期才能问世。舟楫早在之前至少二千多年已经造出来了,与《涣》卦毫无关系。
《随》卦是:兑上震下,按八卦取象是泽上雷下。怎么会据以发明“服牛乘马”呢?恐怕还是卦名的“随”字起了作用,因为牛拉车,是车随在牛的后面。
《豫》卦是:震上坤下,按卦象是雷上地下,与“重门击柝”没有关系。恐怕还是卦名的“豫”字起了作用,意思是预先有警惕。
《小过》是:震上艮下,按卦象是雷上山下,不可能据以造出杵臼来。恐怕还是那时早已有了杵臼。
《暌》卦是:离上兑下,按卦象是火上泽下,与“弧矢”有何关系呢?
总之,观象制器之说,无一不是幼稚可笑的。
洪钧按:《系辞下》还有不少“观象制器”之说,上文仅举五条说明,是因为此五条比较简明之故。读者有兴趣,可参看《周易·系辞下》。
金栋按:观象制器,即“尚象制器”,指《周易》中指出的古代科技发明创造与卦象有关。见于《易·系辞传上》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亦即《系辞传下》所说的十二种“盖取”之器物,由圣人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等所创制、所创造:
即捕鸟兽与鱼之网,伏羲氏取象于《离》卦而创制;犁地锄草之耒耜,神农氏取象于《益》卦而创制;货物交易之市场,神农氏取象于《噬嗑》卦而创造;御寒避暑之衣裳,黄帝、尧、舜取象于《乾》《坤》而创制;创制舟楫,取象于《涣》卦;牛马驾车,取象于《随》卦;更梆巡夜,取象于《豫》卦;创制杵臼,取象于《小过》卦;创制弓矢,取象于《睽》卦;创建宫室,取象于《大壮》卦;创造棺椁,取象于《大过》卦;始作书契,取象于《夬》卦。
所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说:“人类种种的器物制度都起于种种的‘意象’……人类的一切器物制度礼法,都起于种种‘象’。”
实际上,并非如此!如
对于“观象制器”之说,近代疑古学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认为,“是没有观象制器的故事……依我看来,这件故事简直不能成立。创造一件东西,固然是要观象,但这个象乃是自然界之象而非八卦之象。”
顾颉刚先生说:“细想起来,《系辞传》的话颇不合理。因为照它说,制器之理既全具于卦象,则画卦之后马上可以推演出许多新东西来,而伏羲是画卦的人,他早已把卦象、卦变弄清楚,看明白了,为什么他只把这个方法使用了一次,作成了网罟之后就停手,不再造船以便捕鱼、乘马以便打猎呢?神农既会观象而制耒耜,为什么不再观象而制杵臼,使田里出产的五谷可以舂掉了粰皮呢?如说制器之理虽具而不明显,必待观象者的徐生妙悟,则卦象之用尚有未尽,伏羲、神农们也不能推为聪明睿智的圣人了。况且,黄帝、尧、舜之后也不乏圣人,何以再没有观象而制器的呢?夏以下也屡有新器出来,何以再没有从《易》象里推演而成的呢?
“于此可见所谓‘以制器者尚其象’,本是莫须有的事。这很明显,制器时看到的象乃是自然界的象而不是卦爻的象。……
“写到这里,真使我短气了!《易》理的圆融如此,想要把它应用的如何可以捉住它的真实的意义?照那样讲,只要看了一个卦尽够造出无数东西来了,为什么古先圣王只能于一卦之下制成一件东西呢?许多卦中既有同样的象存在,为什么他们只会取了这一卦的象而失掉了那几卦的象呢?费了圣人的许多心思制成了几件东西,然而《世本》中却没有记载,所记载的古圣人的制作都不是由观卦来的,除了《系辞传》这一章之外再没有同样的故事,可见圆融的无路不通的,实际上却是一无所通。”
即不合逻辑。见于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第三册》“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于此不赘。
要之,《系辞传》观象制器之说,乃孔门后儒之所附会推演,精心设计而已,且不合逻辑,非是!顾颉刚先生虽有“疑古过勇”之嫌,而其所辨“观象制器”之说,当从之。所以,赵洪钧先生认为“观象制器”是可笑的,一笑了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