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看花又一年,元末邵亨贞七绝4首,文笔清丽写早春,惊艳感人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1-10 02:45:19

邵亨贞(1309-1401) 字复孺,号清溪,又号贞溪。松江华亭人。身丁元明易代之际,卒年九十三。工篆隶书,善诗文词曲。有《野处集》、《蚁术诗选》、《蚁术词选》。

见梅怀钱南金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东风吹鬓酒涓涓,拄杖看花又一年。

怪底江淹容易老,几回南浦送春船。

首句“东风吹鬓酒涓涓”,描绘了诗人在春风的吹拂下,鬓发飘动,手执酒杯,酒液细流不断的情景。这里,“东风”不仅指春天的风,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酒涓涓”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借酒消愁、感怀往事的情态。

次句“拄杖看花又一年”,诗人手拄拐杖,再次来到梅花前赏花,发现又一年过去了。这里的“又一年”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怪底江淹容易老”,诗人借用了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典故。江淹才情出众,但晚年文思衰退,有“江郎才尽”之说。这里诗人用“怪底”表达了对江淹容易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伤。

末句“几回南浦送春船”,“南浦”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送别之地的象征,这里诗人用它来指代与友人钱南金的离别。“送春船”则暗示着春天的离去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多次在春天与友人分别的伤感,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早春鸳湖夜泊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烧灯过了閒门静,踏月归来宿酒香。

何处高楼夜吹笛,曲中桃叶断人肠。

首句“烧灯过了閒门静”:以“烧灯”这一传统节日活动后的宁静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烧灯”可能指的是元宵节的灯火或某种地方的节日习俗,象征着节日的热闹刚刚过去,留下的是一片宁静与安详。

次句“踏月归来宿酒香”: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月光下归家,身上还残留着酒香的情景,展现了夜晚的浪漫与生活的惬意。这里的“踏月”不仅描绘了归家的情景,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美好。“宿酒香”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归家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句“何处高楼夜吹笛”:一句设问,引人遐想。仿佛那高楼上悠扬的笛声,穿越夜空,传递着深沉的情感。这里的“高楼”和“笛声”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象那高楼上吹笛人的风采和笛声的悠扬。

末句“曲中桃叶断人肠”:以“桃叶”这一意象,借自古代诗人王献之的《桃叶歌》,表达了音乐中的情感之深,触动人心,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断人肠”形象地描绘了笛声所带来的忧伤和思念之情,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春日和钱南金韵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溪上东风散草芽,去年曾此共看花。

至今留得行春屐,犹带西园径里沙。

首句“溪上东风散草芽”:以“溪上”为背景,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环境氛围。“东风散草芽”描绘了春风吹拂下,草芽逐渐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到来。

次句“去年曾此共看花”:通过“去年”与“共看花”两个关键词,引出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同赏花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追溯,更是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至今留得行春屐”:“至今”一词强调了时间的延续性,表明诗人对过去时光的难以忘怀。“行春屐”是春天踏青时所穿的木屐,这里作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见证和纪念。

末句“犹带西园径里沙”:“西园”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或美好回忆的地方,与友人共同赏花、踏青的场景可能就在此处。“犹带西园径里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怀念。木屐上还粘带着西园小径上的泥沙,仿佛时光倒流,让人再次回到那个美好的春日。

和钱思复春日口号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二月江南白雾昏,人家日日候晴暾。

疏林败屋春无主,燕子归来若个村。

首句“二月江南白雾昏”:以“二月江南”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典型的江南春景氛围。

“白雾昏”则描绘了江南二月雾气朦胧、天色昏暗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略带忧郁的基调。

次句“人家日日候晴暾”:“人家”与“日日候晴暾”相结合,展现了村民们对晴天的热切期盼。“晴暾”指的是初升的太阳,这里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暗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疏林败屋春无主”:通过“疏林”和“败屋”两个意象,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村庄的萧瑟景象。“春无主”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荒凉和无人管理的状态,与前面村民对晴天的期盼形成对比,凸显出春天的无奈和落寞。

末句“燕子归来若个村”:以“燕子归来”为结尾,点明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生机。“若个村”则是一个设问,暗示着燕子归来时可能会停驻在某个村庄,但具体是哪个村庄却不得而知,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