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强制迁移远东华人始末

云飞四海 2024-10-02 13:32:26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工人、农民、渔民、猎户、手工业者、小企业主和商贩先后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个人发展,但他们的行为本身却有效地促进了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往来。在他们中间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劳工,以自己的双手直接参与了俄罗斯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对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1911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阿穆尔地区工人问题研究资料》的记载,19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滨海两州工人总数为103825名,其中俄国工人61290名,中国工人42535名,中国工人的数量相当于俄国工人的70%,占到工人总数的41%。次年,中国工人的比例上升到42%,特别是在私营企业中,中国工人占到了75%强。这一比例说明当时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劳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中国劳工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劳动,早期远东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设施、港口和要塞、铁路和车站、民用建筑和工业项目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甚至根本就无法完成。中国劳工的劳作促进和加快了俄罗斯社会,特别是远东地区的发展。正如苏联学者索罗维耶夫在《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一书中写的那样:“在资本主义时期的俄罗斯远东,没有一个经济领域里没有中国工人,特别是在建筑、木材采伐、烧砖以及服务领域。他们的劳动促进了远东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进程。”实际上不仅在远东,在俄罗斯许多地区都发生过这种情况。这一现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中国劳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支撑俄罗斯战时经济的作用。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之而来的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由于长年的战乱和饥荒,大批的在俄华人陆续返回祖国,与他们一同来到中国的还有数以万计的俄罗斯难民。有一部分中国华工投身苏维埃军队,参加了俄罗斯的国内战争,其中许多人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倒在了血泊之中,葬身在异国他乡。内战结束之后,幸存下来的在俄华人,一部分辗转回到祖国,一部分为了生计继续留在了苏俄和后来的苏联。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在俄华人数量显著减少,根据1926年全苏人口普查结果,当年在俄常住华人只有9063人。在以后的年份里,随着俄罗斯社会的逐渐安定,中俄(苏)两国经济联系和劳务合作又重新活跃起来,赴俄华人再度增加,到1937年,在俄常住华人已经增加到38489人,10年间增加了3倍多,非常住华人的数量就更多了。俄罗斯东方学家、著名作家欧福钦不无感慨地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远东地区居住着超过百万的中国人和朝鲜人,当地种植的蔬菜完全能够自给自足。30年代末,斯大林将中国人和朝鲜人迁到哈萨克斯坦,远东地区的蔬菜种植业从此一蹶不振。”据此我们得知,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远东地区居住着大量的华人,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作为当地居民提供商业服务和副食供应,他们的离去,使远东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1938年,苏联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的哈桑湖地区与日本军队发生武装冲突(张鼓峰事件),之后,苏联政府担心亚裔居民会成为日本间谍,于是将大批当地的华人和朝鲜人驱逐出境,并将剩余华人和朝鲜人强行迁往中亚地区。这是20世纪30~40年代苏联政府一系列民族大迁移行动的一部分。经过这次非常行动以后,俄罗斯境内的华人大幅下降。由于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接壤,因而被迁往中亚的许多中国人从那里越过边境进入新疆回到祖国,而朝鲜人则远离祖国,被迫在中亚定居,至今他们的后代仍然居住在那里。这就是为什么如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尽管在地理上远离朝鲜半岛却有大量朝鲜族人口的原因。

当年苏联政府是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闭苏中、苏朝边境的,随后边境苏方一侧的中国人和朝鲜人便被限期迁往中亚地区,许多分住苏中、苏朝边境两侧的中国家庭和朝鲜家庭被拆散,从此天各一方,再无音讯。

1939年1月全苏人口普查时,在俄常住华人已减少到2.2万。当时在远东地区还居住着少量华人:阿穆尔州华人有3172人,占当地人口的0.7%,按民族人口算,排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莫尔多瓦之后名列第五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华人有5117人,占当地人口的0.4%;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华人有1377人,占当地人口的0.3%。到20世纪40年代初,在俄华人尤其是在远东地区的华人已经很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更是实行了严格的边境检查和户籍管理制度,对人口流动实行严格的控制,跨国人口流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加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体的外国劳工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两国人员交流频繁,中国向苏联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和实习生,但在人口学意义上的人口流动却极少,因为两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均不支持这种流动。从历次全苏人口普查得出的结果看,战后几十年间在俄华人数量呈持续下降态势:1959年1.9万人,1970年0.8万人,1979年0.57万人,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历史最低点,1989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在俄华人只有5197人。

2 阅读:395
评论列表
  • 2024-11-17 17:15

    远东是一定要收回的,至少一百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