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好感觉,他一定会充满热情和动力,毫无疑问

内驱力谈家教 2024-09-14 22:36:45

7-16岁孩子拖拉不自律,内收不自信,想做不执行,应付学习没动力……若要“根治”,(点击)!

我是一名内驱力教练,主创“五感内驱力”法,最大特点是“落地”,消除“知道但做不到”通病,使孩子自律自信有动力。众多家长见证有效!()

“我敢保证,所有的老师,有一个算一个,包括所有学生,有一个算一个”。

当我们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愉快感和成绩感,对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一定是事半功倍。

这里给你两大关键方法,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01

学习的快乐哪里找?

魏老师这番话,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每个人都曾经产生过“哎呀,不会的东西学会了,真舒服”,“不明白的事儿,我豁然开朗了,真快乐”,“不会做的题,会做了,真自豪”,对吧!这是真事儿,所有活人都有的。

既然咱心灵深处有这样的幼苗,怎么办呢?

咱就守住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断的享受学习过程中,细节中那些幸福、快乐、自豪、向上、昂扬、拔节、抽穗、成长,心灵幼苗儿成长的快乐。

不研究人家给不给咱奖金,不研究我分数排多少名,这都是外在的感觉。外在的评价和外在的感觉,常常使人忘记了内心这种美好的感觉。这就是舍本逐末!

总惦记分数,总惦记名次,总惦记攀比,而内心过程中那种幸福感愉快感,常常被掩盖了,这是最大的悲哀!咱一定回归内心,找到这种感觉。

02

美美的“成就感”

其实魏老师这段话,刚好就说到内驱力的本质了——内心的好感觉。只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了好感觉,他才会发自内心地快乐和向上。

这里面核心讲的是五大好感觉之一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对孩子而言,就类似于:

“妈呀,这道题终于被我整出来了,哦豁”;

“快来尝一下,我跟着教程,做了一道菜哦”;

“哦,今天我才明白,原来跟同学相处要站在对方角度”;

“原来衣服要这么洗,看我今天洗得多干净”;

“没想到睡觉这个事情,也有这么多讲究和科学呀”;

……

只要孩子日常生活中有较多这样时刻,我确信,他会对生活和学习一定会充满热情和动力,毫无疑问!

03

获得“成就感”,两大关键

第一,孩子要自己去做

他得自己动手,自己去行动,最后完成了或实现了,他才会有感觉(而不是我们帮他做完了)。

如果你帮助他做完确实解决了当下的事,但是孩子没有任何成就感,反而会觉得自己很无能。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包办”或“代办”的原因。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分寸,就是“协助”和“包办”的不同。

有时候确实需要家长的协助,但很多家长不知不觉就把对孩子的“协助”做成了“代办”,其实两者从行为上很相似的,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在心态上,孩子的事始终是属于孩子的,而不是你的。

比如作业,本身就是孩子的事,不是你的,他做好与做不好事实上我们都要接纳,可以给关心协助,但不能代办包办。

不少人内心把几乎孩子所有的事,都当当作是自己的事,这是很多问题的起源根本。

其二在方式上,要么孩子主动来问,要么你的“插手”要经过孩子同意。

不是啥也不说,啥也不问,然后就默默地把本属于孩子的事情给做完了,自认为很关心孩子,带着一种“付出”心态,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力和机会。

第二,全程有正向反馈

“哎,你说对了”,“不错,就是这个思路”,“太棒了,你一下子就理解了”等等类似的话,全程都要说。

如果是“基本是你帮着搞定”的情况呢?

就像孩子有个题一点都不会做,跑来问你,然后几乎全程是在你的指导下完成了,告诉我,功劳算谁的?

当然算他的。

因为这是他的事,他只是求助于你,他运用“合作”完成了自己的事或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懂吗?

所以最后一定要归功于孩子,可以对他说,“哇塞,这么难的题,终于在你的多方努力和我们的配合下给解决了,恭喜你”。

-

不要说“这我知道”,只要没有做到或不是体会,就等于“不知道”……读下面文章,针对性地帮你“教育落地”和“做到”

【这2篇必读】

1.内驱力培养三步骤,我是"过来人":

2.“五感内驱力”落地型方案: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半个修行人。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点个关注,一起共修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