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劳山惊险遇刺,11名警卫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大有来历

强强谈历史 2024-07-14 16:28:53



提起周总理,我们的心中总会浮现出一个暖暖的笑脸,和那宽容大度的胸怀。

他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杰出的外交手段以及对人民那深沉的热爱,都令我们折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却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时刻,遇到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劳山遇刺。

那次遇刺,使得11名警卫员壮烈牺牲,周总理也差点命丧当场。

按说,当时周总理的每次行程都相当保密,为何那次就偏偏遇刺且伤亡惨重,这凶手到底是何人?

当真相被揭开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迎来了新机遇,但同时,周恩来总理肩负的使命依然很重大。

除此之外,他个人的生命安全也有着巨大的挑战。

那时,和平的曙光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外部势力的威胁、国民党的挑战、共产党内部的分歧,以及那些潜藏在暗处的敌对分子,都可能对他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于是,他的每一次出行都必须制定详尽对的计划,做到严格保密。

然而,意外还是来了。

1937年4月的一个清晨,周恩来总理从延安出发,踏上了前往与国民党谈判的征途。

他乘坐的卡车穿越劳山、甘泉、铜川、富平等地区,一路风尘仆仆。

路上风景如画,但却危机四伏。

谁也不曾想到,这次旅程竟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劳山的峡谷中,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行动正在等待着他。

当时,周恩来总理乘坐的卡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他透过车窗,凝视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谈判的思考。

同行的有张云逸、孔石泉、陈国桥、温太林和陈友才等,他们都是值得信赖的同志和战友。

在颠簸的旅途中,周恩来回忆起了1935年红军在陕北的艰难岁月,向陈友才讲述起了往昔的战斗故事。

然而,就在他们驶入劳山深处时,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宁静的山谷。

起初,温太林还不以为意,以为那只是牧羊人的鞭子声。

但陈国桥的直觉告诉他,这里不可能有人放羊,那声音很可能是枪声。

不久,枪声再次响起,子弹呼啸着击中了卡车,证实了陈国桥的担忧。

他们,即将迎来一场生死大考。

很快,一声刺耳的枪响划破了山谷的宁静,紧接着是一连串的枪声,子弹无情地击中了卡车。

司机想要加速开出这片山区,可敌人仿佛看中了他的心思,直接打中了司机。

他突然没了力气,卡车也随着他的身体猛地往右倾斜。

也不想,这一倾斜却陷入了敌人预先挖设的堑壕。

而后,子弹又不停打了过来,眼看着就要击中周总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总理借着车门的弹开,奇迹般躲过了致命的子弹。

他迅速从卡车中跳出,寻找隐蔽之所。

这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家,临危不乱,迅速分析形势,指挥随行人员分散站位,利用地形进行反击。

可是,饶是他有经验,但敌人占据了地形优势,从上往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这就使得他们十分被动,反击也是十分艰难。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陈友才挺身而出。

这位曾被周恩来救下的副官,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为周恩来争取逃生的时间。

他换上了周总理的装扮,且命令随行队伍,跟着他一起反击,以此来吸引敌人火力,借此为周总理留下逃生的机会。

此时的周总理,虽然满心不舍,可他也知道,自己还肩负着重大使命,只能选择在张云逸和孔石泉的掩护下,快速向山下撤退。

这时,有着周总理装扮的陈友才,吸引了敌人的大量火力。

敌人们丝毫没有注意匆匆逃走的、陈友才打扮的周总理。

在激烈的交火中,陈友才身中数弹,但他依然坚守着阵地。

另一部分战士,在在曹鸿都的带领下,向着真正周总理的方向跑去,因为他们怕,陈友才随时会倒下,到时候会被敌人发现真正周总理的踪迹。

那一路,子弹倾数飞来,他们的耳边传来一声声呼啸和战友们的倒地声。

他们都很不忍,可也知道,现在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周总理。

战役过后,周恩来的11名警卫壮烈牺牲,连同陈友才在内。

敌人在陈友才的身上找到了一张周恩来的名片,误以为他们已经杀死了周恩来总理。

此时的周恩来总理,他们不敢松懈,马不停蹄地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用尽力气逃命。

逃了很远后,他们才发现敌人并未追来,这才松了一口气。

曹鸿都也在此时赶来,他们一路护送着周恩来翻过山崖,抵达了延安保卫局的检查站——三十里铺。

陈友才及另外10名战士的牺牲,并没有白费。

而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不久之后便引起了周边红军部队的高度关注,他们迅即与党中央直属的警卫团取得了联络。

得知此事后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心急如焚,立即下达了全力营救的指示。

黄霖团长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拯救周恩来同志的艰难旅途。

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三十里铺时,却惊愕地发现周恩来同志早已成功脱离险境。

周恩来同志热切恳求黄霖团长,去援救那些依然身陷囹圄的战友们。

然而,最终黄霖团长带回的,仅仅是一条浸透着陈友才等10位英勇战士鲜血的毛毯,他们全都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望着这条饱含着友才同志热血的毛毯,周恩来同志不禁泪流满面。

返回延安后,延安各界为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举办了庄重的追悼会,他们的遗骸也被安放在延安宝塔公墓中,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时间回溯到劳山事件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没有被前一天的生死惊魂所吓倒,他继续踏上了前往西安的路途。

劳山事件震惊了延安,也震动了全国。

因为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他的行程安排本应是绝对保密的。

保卫部门进行了严密的部署,三辆外形相同的卡车计划出行,以迷惑外界,出发前两天对车辆和人员进行了持续监控,随行人员直到头一天也不知道具体任务。

然而,即便如此,悲剧还是发生了。

事件发生后,延安方面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细致的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出结论:此次袭击并非敌对势力所为,而是由当地的土匪所为。

在这个过程中,边区保安处的谢滋群部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带领侦查队员深入匪区,广泛收集证据,并通过走访群众获取了关键线索。

最终,在李姓老汉的帮助下,成功锁定了嫌疑人李青伍及其同伙。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对李青伍的审讯过程中,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但却拒绝透露其他人。

保卫局只好继续展开行动,他们甚至派特工伪装成土匪潜入犯罪分子内部,获取情报。

终于,经过艰苦卓绝的调查工作,警方找到了关键人物——冯长斗。

他是李青伍在延安南门安插的眼线,负责监视共产党的动态。

他在凤凰山下的停车场附近潜伏观察车辆情况时,发现有辆大型卡车频繁出入,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得知共产党将要派遣代表去南京与蒋介石商谈红军改编事宜,立刻将这个重要情报报告给了李青伍。

李青伍是当地的恶霸,他早就对共产党心怀不满,于是决定趁机报复。

他率领手下的土匪在劳山设下埋伏,等待周总理等人的到来。

然而,他们的阴谋最终还是被公安机关识破,李青伍及其同伙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为了彻底清除这些匪患,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采取“以剿为主,争取为辅”的策略。

他们组建了南线剿匪司令部,由吴台亮担任司令员,贾腾云担任政治委员。

剿匪部队进入劳山金盆湾地区后,发现当地的土匪分为明暗两股势力,分别由李青伍和姬延寿领导。

剿匪部队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成功消灭了李青伍的土匪团伙。

然而,姬延寿的民团却选择投靠了李青伍,这让剿匪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吴台亮请求上级支援,一支二百余人的独立团火速赶到现场。

独立团到达当天晚上,大部分民团成员都选择加入李青伍的匪帮。

吴台亮果断下令逮捕了姬延寿等民团首领,并提出严厉打击土匪的要求。

然而,边区政府考虑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指示剿匪部队尽量争取和平解决,避免发生冲突。

就在这时,剿匪司令部的政治委员贾腾云背叛了组织,他与土匪勾结,企图策反警卫班班长李天杰。

但是,李天杰及时将此事告诉了吴台亮,使得贾腾云的叛变计划未能得逞。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剿匪部队成功击溃了李青伍的匪帮,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驻地的警卫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中央警卫营,从红一军团抽调连队护卫中央机关。

延安的治安力量也得到强化,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保安司令部,统一指挥地方部队和自卫军。

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统管全党情报、保卫工作。

此后,类似的袭击事件鲜有发生。

然而,这次遇刺,却成了周恩来总理一生的痛。

1976年周恩来总理离世时,在他简朴的衣物里,工作人员还发现了那张泛黄的照片。

上面记录着周恩来、张云逸等人的合影,背后题着“劳山遇险,仅存四人”的字迹。

至今读来,还是令人泪流满面。

3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