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改编向来是剧集制作方的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成也IP,败也IP。IP小说怎么选对大多数制作方来说都是件既重要又头疼的事儿。
为此,我们与几位资深的版权策划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够通过对话与讨论,总结出一些有助于行业良性发展的思路。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平台会优先选择大IP改编项目。但随着近年来影视市场的资本收缩,大IP的成本越来越超出预算,眼下中小型IP更符合大多数制作方的需求。”
曾在头部视频平台从业多年的制片人紫南开门见山,说出了当下版权开发的基本行情。
诚如紫南所说,入手自带受众基础的大IP就像买名牌,价格高但基本能保本儿。
只是大牌成本高、盘子大,还特别抢手,入场门槛高,对于不少制作方来说并非最佳选择。万一玩砸了,就难免被书粉、观众、行业吐槽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而采买轻量级的IP,就像逛地摊淘宝,主打一个以小搏大。一旦淘到宝贝,小IP产出大爆款,那就很可能以小搏大,一本万利。但要想沙里淘金,必须具备火眼金睛,才有可能“捡漏”。
小众IP,降本增效所谓的小众IP可能在数据上不打眼,或者还没有发酵出大量书粉,就像一块璞玉。这样的作品在播出前没有大IP改编剧的万众期待。
但如果能发现独具特色的作品,并加以精心打磨,转化为符合剧集受众审美的表达,往往能出人意料,成为超出预期的剧集黑马。
比如今年8月播出的超级黑马《边水往事》。沈星星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同名原著小说,也于2024年出版。虽然这部小说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出版后也颇受关注,但还没等大家反应,剧版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与观众见面。
若论小说的书粉基数,实在快到未及成形,但剧集火爆的播出效果证明,这是一次如“赌石”般大获成功的小众IP改编实践。
当然,《边水往事》的小说带有很强的特殊性,而对于更多的小众IP而言,找到与大众链接的方式,是扩大剧集受众的关键。
比如2023年颇为出圈的都市话题剧《装腔启示录》。
“我们当初看中《装腔启示录》这部小说,就是因为它犀利地抓住“装腔”这一都市人的生存切面,视角独特地书写CBD红男绿女的爱情与生活。但它所聚焦的精英群体,离大部分观众太远。为了引发共鸣,我们在改编时着重展现了精英装腔背后疲惫不堪的一面,以贴近广大观众的真实生活体验。”
这部剧的制作方“芒果用心玩工作室”(李漠田莹工作室)的版权策划潞潞告诉我们,他们在选择IP时非常看重作品内容与观众生活的贴合度。
比如他们接下来要改编开发的《致我那菜市场的白月光》,就是看中了这部小说聚焦小镇职高女孩儿成长的接地气儿。
贴近更广大观众的普通生活,或许就是所谓小众IP有机会转化为大众剧集的一把钥匙。
另一位资深策划也强调说,“内容创作要为受众的情绪服务,而不能闷头陷入自我表达之中。”
所以,要想降本增效,以小IP改编出大爆款,那不如放下数据迷信多看看那些内容上贴近大众生活的所谓小众作品。
毕竟它们大多物美价廉,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只等着有眼光的制作方磨刀上场。
短小精悍,腰部捡漏为了压缩IP成本,以小搏大当然是值得一试的策略博弈。
而所谓的“小”其实有两层含义,除了小众IP以外,它的字面含义即小体量IP,反而容易被忽略。
一般而言,大多数制作方在选择IP时,会划定一个基本的体量范围。基于市面上的长剧集多以二十四集至四十集为主,二十万至六十万字的小说体量最宜改编。近百万字的长篇巨制内容虽足够丰富,但在驾驭和转化上是巨大挑战。
而小体量IP则是另一个极端,中短篇小说对于长剧集来说内容太少,改编这类作品几乎约等于原创。
但小体量IP在成本上有它的独特优势。虽然买IP不像买菜一样按斤两算价钱,但毕竟小说IP蕴含着知识劳动和时间成本,同级别的作品体量与成本也基本正相关。
而一部优秀的中短篇小说,虽然需要填充大量内容,但它在人物、世界观、审美风格等方面所提供的价值也能值回票价,甚至物超所值,也正因为难度大,才有可能捡漏。
比如今年五月播出的《我的阿勒泰》,原著小说仅有10万字左右,而且是一部散文集,版权价格约20万。虽然这部剧也只有8集,却大火出圈以至于带动了新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这说明,体量并不是IP改编的硬性指标,看似改编难度较大的短小作品也能转化为优质内容,只要找到这些作品独特的改编价值,同样能够以小搏大。
而且当下市场和政策都更倾斜于短小精悍的剧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体量IP的价值也就更值得重视。
而比起小众和小体量IP,还有一类IP作品有比较大的开发空白。
“热门大IP肯定还是有很多公司争相购买,而以小搏大也是很多影视公司的IP开发思路,这就导致两头热而中间的中间量级的作品反而容易被忽视。”紫南在交流中指出。
比如今年比较出圈的两部作品《墨雨云间》和《永夜星河》就是这类IP影视转化的成功案例。
《墨雨云间》改编自千山茶客的《嫡嫁千金》,而《永夜星河》则改编自白羽摘雕弓的《黑莲花攻略手册》。
这两部小说当然都绝不能算小众IP,它们都有一定的书粉基础,在垂直领域里也是个中翘楚。但从打破圈层来看,论出圈程度和国民度它们又确非第一梯队作品。
而恰恰这样有受众基础又不至于高至天价的作品,更适合接下来逐渐回归冷静和理性的剧集改编市场,也更容易挖到物美价廉的宝贝。
要偏锋,不要无聊除了以小搏大之外,“剑走偏锋”也是杀出IP改编之路的一条捷径。
采买IP的本质是一种前期投资,投资往往是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大的路常常也容易杀出重围。
而选择锐意创新型作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IP开发层面上高风险又高收益的一种选择。
要想拍出非常之作,就要迎难而上,拍别人不敢拍的作品。
比如年末的黑马剧《九重紫》,就选择并巧妙保留了重生设定,辅以精美的制作和唯美的镜头语言突出重围。
而在各类型赛道中,悬疑类作品尤其适合应用这一思路。以悬念、犯罪为核心要素的悬疑剧,格外需要求新,更需要一些承担风险和改编难度的勇气,才能在同类作品中杀出血路。
比如“李漠田莹工作室”接下来要改编开发的悬疑小说《刹那》,就是一部既新颖又很有挑战的作品。
这部90后新锐作家郭沛文创作的社会派推理的小说原著,是以罪犯为第一主角的。
这样的设置在社会派推理小说中还算常见,紫金陈的小说《坏孩子》也是如此。
《隐秘的角落》在改编时选择了改变主角朱朝阳的底色,弱化其黑暗面;而这部正在筹备中的悬疑剧则通过增加正义对照组的方式,保留了原著主角的设置。
“我们把重点放在男主何以成为犯罪者上,追溯他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捕捉一个又一个微小“刹那”,如何推动他走上犯罪道路。”
这样的人性探讨和以“刹那”为切入点的方式,在悬疑类作品中也算得上一种开拓。
而不惧艰险,寻找充满新意之作,在改编过程中以专业技巧转化风险,并开拓新元素、新视角,是悬疑IP改编剧绕不开的路,也是所有题材类型剧集都值得挑战的突破方式。
毕竟,要想在IP开发上降本增效,就必须在眼光上力求独到,敢为人先,还要在改编上另辟蹊径,才有可能既尊重原著,又对得起观众,立于不败之地。
【文/云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