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避无可避,中美之间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3-24 21:49:32

全球经济危机正在逐步逼近。这样的事件对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无疑是一个令人不快的预期。然而,现实情况更为复杂。尽管没有国家会主观上期待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但经济发展自有其周期和规律。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危机的到来可能不可避免。强行阻止这种自然的经济周期,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问题累积更多,最终使危机的爆发更加猛烈。

因此,既然无法完全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那么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最大化利用其中的机遇上。在危机带来的危害中,需要敏锐捕捉其中的机遇,通过成功把握机会,降低经济危机对国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危机后的重新洗牌中,实现更胜从前的目标。

事实上,观察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领者,似乎都已放弃阻止“全球经济危机”的想法。与之相反,两国似乎在默契地期待这场危机的爆发,以期待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目标。

中美两强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全球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周期的尽头,积累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解决的境地,甚至连延缓其发生都变得困难重重。其次,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不可避免地正走向全面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不仅无法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困难,相反,冲突还在不断加剧,导致全球经济风险不断上升。

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实际上都已经放弃了阻止全球经济危机的努力。然而,基于政治现实主义的天然属性和政治向前看的基本操作原则,双方都希望能通过这场经济危机以及随后的全球经济重新洗牌,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和麻烦。这种刮骨疗毒的方式,甚至可能为双方未来谋求更大的利益。

对于美国来说,它“期待”全球经济危机的动机可以简单概括为:首先,美国自08年金融海啸后就开启了大规模放水政策,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是加剧了这种做法。然而,虽然这种放水刺激并没有带来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反而催生了巨大的股市泡沫和债务风险。现在,美股已经到达历史高位,美债也处于极值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通过大肆印钞来挽救经济危机。

这种做法的唯一后果是全球资产价格被泛滥的廉价美元抬到高位,一旦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泡沫破灭,不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还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崩溃。届时,美国可以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冲出去收割全球优质资产,对冲掉自己的债务,让股市泡沫合理化。这是美国的唯一自救之道。只有它拥有金融霸权,只有它的货币是世界货币,所以只有它能够利用这种方式,割全球的肉,补自己的疮。美国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收割的进度,以确保爆发对自己的伤害相对可控,并能如愿收割到足量海外资产。

中国方面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尽管中国经济没有像美国那样面临巨大问题,但仍然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调整。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国内消费需求和内需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并不希望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放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

尽管中国主观上并没有期待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但客观上却不得不面对美国施加的强大外部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美国收割全球的普遍性行动,更重要的是来自美国单独针对中国的战略遏杀。

美国的对华战略遏杀对中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它威胁到了中国的产业转移。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大规模爆发以来,美国加速推动了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越南、印度等国家作为潜在的替代者,确实从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这种转移,享受了一波红利。然而,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发,其他工业生产国纷纷受到严重影响,中国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这使得产业链转移被迫中止。

现在美国已经重新启动这一战略,甚至鉴于中美实力差距在疫情后进一步缩小,美国的这种诉求和动作可能会更加猛烈。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也可以接受产业转移,但这种产业转移必须建立在中国主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产业转移与构建中华经济圈应该同步进行,转移的对象必须是中华经济圈体系内,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这样一来,中国才能在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

现在,我国内循环尚不能够支撑国家经济,国内消费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很显然还不够。这个时候,如果太早的就将产业转移出去。对我们来说势必加剧危机的伤害。

这第二个担忧,是科技卡脖子的风险。目前虽然美国旧金山的峰会已经结束,但是丝毫看不出科技战熄火的迹象。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快科技产业的投入,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但是科技产出并非投入马上就会看到收益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们当下的资金紧张,在当前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波动势必难以避免。

与科技封锁同步进行的,是美国的金融战争。产业链转移没个十几二十年是无法完成的,但是金融脱钩则要简单很多。这两年,美国专门针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审查,还有各种制裁,将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等等。在影像这些企业在全球经营的同时,还会推高这些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成本和融资难度。

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组建针对我国的联盟体系。自从这种趋势从十年前开始出现,到现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诸多东南亚国家,事实上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虽然他们想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因为这样可以赚到中美两国的钱。但是在关键时刻,诸多周边小国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美国,这个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早就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表述了一切的原因。

而接下来,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欧盟。因为欧盟具备中美同级别的体量,欧盟在中美博弈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一旦欧盟全面倒向美国,参与美国的反华联盟,那么我们的外部压力将会上升一个数量级。如果东南亚国家的站队无足轻重的话,欧盟的站队则要重要的多得多。

到今天为止,欧盟在中美之间的立场还不明朗,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洲资本出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去了美国,一部分来了我国。从资本的走向选择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欧盟的态度,至少现在还没有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彻底倒向某一方。

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理解,欧盟不是美国的天然盟友吗?为什么在中美博弈中没有明确表态站在美国一方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国不是苏联,不是欧洲的对手。相反的,作为一个全球顶尖的市场,巨大的体量决定了巨大的利润和商业机会。作为人口最多,收入相对不错的国家,欧盟需要中国市场,撑起逐渐陷入衰退的欧洲经济。

任何一次博弈,所争的要么是原材料来源地,要么是商品销售市场,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概莫能外。欧盟虽然是美国盟友的成分更多一些,但是他们也想从我们市场中分一杯羹。这也是我们着力培养和欧洲关系的原因,通过一些经济上的让利,换取欧盟保持中立,是当前我们的主要外交努力。

美国自然明白我们欧洲外交努力的意图,所以也不可能坐视欧盟永远中立不持立场。就像破坏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管道一个道理,中欧投资协定也在美国的渗透下搁浅了。说白了,美国虽然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对欧盟做出经济让利,但是美国的软实力毕竟摆在那里,搞点破坏,美国还是可以做到的。

目前看起来,欧洲已经在美国的破坏下,陷入了一个经济下行周期。这个时候,欧洲内部的民众就会收到舆论的裹挟,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法国前段时间的混乱背后,不就有美国的影子吗?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欧洲依靠中国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自然就不可能跟我们搞对抗。如果可以将欧洲的经济发展预期给削弱,民间力量就会左化,届时社会就会更动荡,越动荡就越好控制。

很多同学看到这里明显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不是经济下行压力下,更应该寻求经济突破口吗?越是经济下行,越应该依靠我们才对啊。实际上,一旦经济寒意传导到民众身上的时候,舆论裹挟着民众往往就会失去理性。一些相对正确的经济决策在经济下行周期的时候反而会遭遇到更大的阻力。

我们的理念,是全球合作,重回全球化时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核心思维是合作共赢。而美国的理念,则是依靠美国手里掌握的金融霸权,对全世界进行金融收割。本质上,美国不是想把蛋糕做大,而是通过掠夺的方式,将美国手里能拿到的份额做大。中美之间对于全球化的诉求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注定了,我国在经济诱惑力上面比美国要更好。从公元1299年大航海开启以来,全球文明,意识形态的引领者都是西方。这注定了在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上,美国比我们更厉害。而这种软实力可以是合作的粘合剂,也可以是破坏我们经济诱惑力的利器。

这种我们无法避开的对抗,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以外部压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做,才可以破开美国的舆论和文化优势呢?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所有的自我感觉良好,无非是对比出来的。而所有对比的核心,无非是经济实力。过去几百年西方文化主导全球的根本原因,还是西方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所以我们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在科技上获得突破甚至超越,整体实力获得一次提升,所有的外部压力都会消失。就像二战欧洲诸国,都不愿意在战争前期激怒美国一个道理,面对一个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对手,无论她持有什么态度,但是最好都不要将其作为敌人看待。

但是,提升经济实力谈何容易?现在早已经不是过去韬光养晦的时代,美国已经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跟我们搞对抗上面。现在的美国不但不会容许我们和平崛起,而且还会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处处阻挠,想尽办法搞破坏。破坏我们的外部环境,破坏我们的外部优势。很显然,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内部想要默默发展是无法完成的。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抵消美国破坏导致的外部压力剧增的情况呢?

经济危机,并且是全球爆发的那种危机,应该是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经济危机对什么样的经济体摧毁能力最大呢?在我看来,就是美国这样制造业空心化,但是金融强悍的国家。虽然经济危机也会让我们实力下降,但是我们的国家实力基于制造业为主的内生之力,就像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影响全球一个道理,在经济危机之后的二战中,美国以一家之力生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武器装备。这种基于硬实力的国家基础,并不会在经济危机中被摧毁,相反的,这样的国家实力,还会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过程中,让自己的比较实力更强大。而美国那种依靠收割维持国家实力的形式,在全球遭遇无水可吸的时候,就会出现实力快速不济的状况。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到,现如今我们在如此经济困境中,坚决不放水,不救房地产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不让美国完成这一轮的收割。就算现在的下滑趋势维持下去,美国只要收割不成功,自然会被长期的高息引爆。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美国依然是那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对外收割不成功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加息将自己加到自爆,美国会怎么做?我的看法很简单,将他的盟友体系中的国家,一个个的当作维持自身的养分。欧洲,日本韩国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在关键时刻,就会成为美国维持自己不自爆的核心。说白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美国不可能忍受自爆,而不去想办法维持下去。

而现在,实际上就已经发生了这个趋势了。比如说美国精心策划的俄乌战争,就是为了吸走欧洲的资本。美国的贪婪最终导致了欧洲对美国提高了警惕,这其中最最核心的就是欧盟准备建立自己的芯片生产联盟,以杜绝对美国的依赖。因为欧洲明白,一旦美国获得中美博弈的胜利,美国这种依靠金融收割所获得财富消耗完之后,下一个宰杀的目标就是欧洲,欧洲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提前的去美国化而已。

欧日韩在遭遇到美国的收割之后,最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跟美国开始离心离德。没有哪个国家不恨将自己搞垮的国家。而这种恨会长时间表现在国家关系上。而这个,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利好。毕竟一个松散的美国盟友体系是符合我们利益的。

一旦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产业转移的主导权,就会回到我们手里。说白了,谁在经济危机中能够保持相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矬子里面选将军的时代,谁就可以主导全球的经济秩序。中国依靠庞大的内部市场,足以主导一场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分工,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至于说到科技封锁以及金融战争,两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无非是融资而已。任何一次科技突破都是建立在低成本融资的基础上,我们当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正在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我国,以方便我们的企业融资。但是做出姿态,不代表就可以做的成。而做成的关键,还需要一个关键的机会。毕竟在美国加息背景下,是很难将资本吸引到我国的金融市场上的。

而这个机会,或许就是金融危机。一旦危机爆发,我国的比较优势就会放大。那个时候,美国也无力用加息来维持下去。在一个危机遍布全球的时代,谁的碗里有肉,资本就会到谁那里去。届时很显然,没有哪个国家的资本,会拒绝重新在一个制造业大国中重新布局。如此,我们的吸纳外资的速度就会成倍增加。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个单一市场,加上对外资的吸引力,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随之逐渐完成。就像二战前后美国完成美元国际化也是源于一场经济危机一个道理,所有的一切,无非是不破不立。而制造业作为创造财富的根基,谁能在危机中保持强大的产业链,谁才能最终赢得最终的博弈胜利。

假如危机全面爆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损失惨重。这个时候不要说美国再想通过过去的方式收割了,在危机中剩余财富早已蒸发殆尽,这个时候就算美国想收割,也没有了收割的对象。这个时候,大家觉得美国会怎么做?会重建产业链吗?我的看法,美国不能收割存量财富,但是还是会用收割的办法继续搜刮各国仅剩下的维持下去的资本。这种情况只要一出现,全球资本就会纷纷抛弃美元,美国的强大政治经济影响力也会在一夕之间,面临瓦解。

经济危机的本质,无非是债务危机引发的。而债务危机无非是让一些存量流动性消失而已。然而事实上,虽然危机后大家都需要还债,但是谁能做得更好呢?答案一目了然,就像现在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一个道理,谁手里掌握的生产资料更多,在危机的恢复中自然也就动力越强。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势必造成所有资产狂贬到地板价,这个时候看似美国可以出来完成收割,但是只要中国手里掌握着产业链优势,美国的企图就会被我们的产业链优势给对冲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