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看完释怀所有委屈和不甘

乐人看情感 2024-09-25 05:59:18

你有没有过特别委屈的时刻?

比如,很努力了也实现不了抱负,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

比如,一颗真心待人,却接二连三地被辜负被伤害。

明明你做人做事都特别认真负责,问心无愧,但总是被莫名其妙地误会。

曾经,我也很压抑,很无奈。

但看完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后,我才明白:

即便是天赋异禀的诗仙,才华横溢的词宗,也都有各自的苦楚。

作为一部史诗级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为我们演绎了14位诗人的一生。

为了更好地呈现他们的细节,制作方又将纪录片编纂成一部名为《跨山海》的实体书籍。

在书里,你将跟随诗人们的步伐,跨越人生的高山大海。

七步成诗的曹植,屡试不第的杜牧,刻苦求学的欧阳修,还有上天揽月的李白,悲天悯人的杜甫,痛斥权贵的白乐天……

“他们并不是从呱呱落地就向着伟大前进,而是在才华、尊严、彷徨、诱惑、利益之间来回碰撞,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的那条路。”

当你从文字中越过诗词的山海,就会明白:

再多的不甘,再大的遗憾,都会在岁月的淘洗下,风流云散。

1

迷茫困顿,就读读白居易

公元815年的一天,一声刺耳的尖叫,划破了大明宫的黎明。

这天,唐朝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样去上朝,却不料祸从天降,惨遭暗杀。

一时间,人喊马嘶,血光四溅,大臣们乱作一团,抱头鼠窜。

危急关头,有个人却怒目圆睁,第一个站出来替武元衡喊冤。

这个人,就是白居易。

他明知暗杀背后是权力争斗,但就是改不了仗义执言的性子。

毫无疑问,他的挺身而出,令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很快就被朝廷贬去了江州。

书里写道:

白居易少有才名,十六时凭借一首“离离原上草”名满京城,二十九岁就雁塔留名。

他曾是那样的风光无两,可一走上仕途,就因为各种不合时宜连遭迫害。

他针砭时弊被弹劾整治,他为民发声被冷落疏远,他献计献策也始终不得重用。

治国安民的理想渐次破灭,满腹经纶的才华无处施展,大好前途也变得扑朔迷离。

如此困顿的处境,却没有难倒白居易,他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韧性。

被贬江州后,他专注做好自己的差事,闲暇时就游历山水。

后调任杭州,他更是修堤坝,减税赋,兴学堂,朝“造福百姓”的宏愿前进。

多年后,白居易终于凭借良好的官声位至刑部尚书,也算是功德圆满。

这一天,他登山望远,看见山寺中桃花盛开,不禁有感而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春天,寻而不得时,不妨向更远更崎岖的山中探寻。

当生活有了明确的奋进方向,人就不再迷茫,更无暇痛苦。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磕磕绊绊的一生,总有困顿的时候。

我们会碰壁会受挫,会在沮丧中失去方向,会在迷茫中惶惶不安。

彷徨纠结、难以抉择、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都太正常不过。

难的是,稳住心性,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迷雾中穿越而出。

找准自己的志向,不惧外界评判,更不被任何人左右。

不恐不怖,无怨无悔,你终会在错综迷乱中,找到属于你自己该走的那条路。

2

悲苦委屈,就读读陶渊明

书里,有这样一幅画面。

高大的松树下,一微胖,长髯,葛巾,宽袍的老头,飘然伫立。

他左手持杖,右手把菊,风气高逸,神态怡然。

他是陶渊明,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脱去隐士的超绝光环,真实的陶渊明,半生都在悲苦中煎熬。

他五次入仕,都铩羽而归。

29岁那年,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上司王凝之迂腐至极,使得他难有作为。

他愤然卸任,投身桓玄的幕府,但野心勃勃的桓玄对他也是置若罔闻。

再后来,他又先后投靠了军阀刘裕和刘敬宣。

同样的,他为国为民的主张,被当成了官场笑谈。

最后一次,陶渊明在叔叔引荐下,做了彭泽县令。

到这个时候,他早已厌恶了官场,一点小事就令他火冒三丈。

督邮来视察,他见其傲慢无礼,便愤然脱掉官服,交出官印。

留下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潇洒地走掉了。

从此之后,陶渊明彻底归隐,在庐山脚下过起了诗酒田园的日子,终于倦鸟归林,重获自由。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人活一世,若违背本性而活,与坐牢又有何异。

与其沉浸在过往的逝去当中,何不痛快地过好眼前呢?

回到现实中。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根源就在于太违心,总是不停地敷衍迁就屈从。

短短数十载,许多人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心为形役,全然不是理想中的样子。

人生苦短时难复,何必逢迎百事恭。

不被世俗羁绊,不受名利诱惑,人才能过上向往的生活。

为自己真正活一次吧,向内走关照内心,向外走去见天地见众生。

最终,我们也将找到自己的南山与东篱,走入人生的世外桃源。

3

命运不济,就读读李商隐

看书时,诗人李商隐,令我很是唏嘘。

他这一生,凄惨至极。

他少年丧父,靠替人写字维持生计,后来寄居到叔父家,才开始读书。

十六岁那年,他得到吏部尚书令狐楚的赏识,被推荐到幕府任职。

但幕府终究不入流,想做官,还得科考。

于是,接下来的三年,李商隐鼓足了劲读书,却是屡试不第,越考越差。

更倒霉的是,就在他接连落选后,令狐楚就撒手人寰,导致李商隐在仕途上再无帮衬。

关键时刻,好友韩瞻将他举荐给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不仅将其请入麾下,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李商隐本以为时来运转,却不知一场更大的劫难,正在悄悄酝酿。

王茂元是“李党”领袖,与令狐楚所在的“牛党”向来是水火不容。

夹在两派之间,李商隐里外不是人,牛党骂他忘恩负义,李党说他不知廉耻。

尤其是王茂元死后,他更是被人肆意诋毁欺辱,完全找不到好差事。

纵观一生,李商隐从未懈怠,却始终不被命运青睐。

他渴望做官,仕途的大门紧闭;他施展才华,却又一次次改换门庭。

直到人生暮年,李商隐都是一介布衣,只能靠着微薄的积蓄艰苦度日。

然而,在蹭蹬的命途中,他却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小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过往的人生秋阴不散,晚霜凄寒,但他这束残荷,却也能静静地听听雨声。

他没有被彻底摧毁,枯荷也只有它的韧性与坚守。

《跨山海》对李商隐有个很中肯的评价:

“李商隐不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他对事业非常执着。”

因为这份执着,他才有勇气面对这悲苦的人生。

他从未自弃,一直在苦难中挣扎,也从未丧失良知,对谁都赤城以待。

很多时候,人生的诸多不如意,的确令人沮丧,长恨此身非我有。

然而,命运的疾风骤雨再猛烈,却终究无法熄灭内心的火焰。

更何况,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所以,又有何可惧?

顽强地活着,终有一天,阴霾散去,阳光照耀下来。

到那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而你也淬炼出了更坚韧的灵魂。

4

心怀遗憾,就读读辛弃疾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南宋淳熙六年,一处凉亭里,辛弃疾挥笔写下这句牢骚。

从29岁入仕,到如今的42岁,他13年调换14任官职,尽是文官。

虽受天子器重步步高升,但这对于辛弃疾而言,绝非快事。

因为从少年起,战场杀敌,收复河山,就是他放不下的执念。

一想到朝廷的软弱,金人的强悍,他那颗征战的心就蠢蠢欲动。

所以一到湖南,辛弃疾就偷偷操练兵马,建立起了一支“虎儿军”。

他幻想将来一日,率领此军赶赴前线。

然而,不等他指挥虎儿军上战场,一纸调令,就将他调到了江西。

辛弃疾满心怨怼,抵达江西后,他就开辟了一处庄园,整日在园中借酒消愁。

结果不久后,先是有人拿“虎儿军”的事诬告他,说他拥兵自重。

后有人落井下石,说他为了建庄园横征暴敛,残害百姓。

就这样,辛弃疾被罢免了所有官职。

他渡淮南下,过上了隐居生活,随后便投身到诗词创作中。

随后多年,他写了上千首词,并以豪放的风骨,成为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嘉泰三年,64岁的辛弃疾意外地接到调令,被派往抗击金兵的前线。

他喜出望外,上任后,立马招兵买马,搜集情报,制定战略。

然而,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天子的发兵诏令。

直到两年后,宋宁宗才下达了北伐诏书。

但这次,辛弃疾又错过了——

他身染重疾,已至弥留之际。

在大喊几声“杀敌”后,便溘然长逝。

他写过一首《破阵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真是一语成谶!

但换个角度想,辛弃疾的遗憾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就像书里写的:

辛弃疾终究没有当上将军,却在词的世界中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成为“词坛飞将军”。

人生哪有不遗憾的,一想起那些让人后悔的事,梅花就会落满南山。

世间没有两全法,怎么选都有瑕疵,怎么做都难以圆满。

耿耿于怀也好,捶胸顿足也罢,遗憾就在那,少不了一分一毫。

倒不如坦然接纳,于不甘的心境中,开辟出另一片天地。

5

深陷绝境,就读读曹子建

黄初四年,魏文帝曹丕为彰显自己的贤名,将曹氏藩王召回京师。

他的弟弟——平原侯曹植,那个表字子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自然在邀请之列。

接到诏令的那一刻,曹植激动万分。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兄弟冰释前嫌,走出了当年夺嫡的嫌隙。

为藩王接风的宴会极其盛大,珍馐美食,舞姿翩跹,大家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美酒。

酒过三巡,曹丕忽然兴起,拉着兄弟们玩诗文游戏。

而杀机,就在此刻,像吐着信子的蛇,慢慢从背后游向曹植。

曹丕先是大赞弟弟文思敏捷,又屈尊降贵地敬酒,为的就是让曹植第一个出场。

而曹植也当仁不让,爽快地站了出来。

可一听曹丕的要求,顿时明白这是个局。

“七步成诗,不得敷衍!”

一声令下,全场肃然,落针成雷。

曹植看了看哥哥,一步一句地吟出了那首千古名作: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神情悲伤,声音颤抖,在座之人无不动容。

曹丕碍于压力,也装出一副兄弟情深的样子。

宴会结束后,他毫不留情地将曹植软禁在洛阳的深宫。

直到三年后,确信曹植再无威胁,才将其放回了封地。

书里说,七步诗一事,称得上曹植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而他能绝处逢生,就在于顺应命运,不做无意义的对抗。

曹植还写过一首诗: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人生天地间,好似一粒尘埃,被命运的风随意吹动。

一旦被风卷入绝境,再怎么对抗,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顺风而行,不对抗却也不放弃。

等风向变了,人就能乘势而起,跳出命运的死局。

翻开《跨山海》这本书,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人们来了一场秉烛夜谈。

原来,千古风流人物,也如普通人一样饱经迷茫,踏遍险阻。

生而为人,谁都不可避免地踏上一条翻山越岭的征途。

但险峻的山河里,却藏着一句句催人振奋的诗句。

它们恰逢其时地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前路,释怀了我们所有的委屈与不甘。

正所谓,所愿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坚定不移的人,总能从重重磨难之中,闯出一条生路。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