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人生,是一种戒贪、戒散、戒消极的修养

红苓读书 2024-06-22 12:06:12

美国著名科学家弗兰克林说:

“克服一切坏的自然穷倾向、习惯或伙伴的引诱。”

人性里面有许多弱点需要克服,否则就会让人忘了初衷心,走向不归路。

戒贪

看过一篇《红薯与腊梅》的故事。

一位富人从不相信人可以知足,他想找机会做一个实验。

有一天,他走到一座桥上,听着桥下有人在说话:“知足了,知足了。”

富人走到桥下一看,是一个乞丐在用一堆炭火烤着几个红薯。

看着乞丐知足的模样,富人决定用这个乞丐做自己一直想做的对人性的测验。

他把这名乞丐领到了家里,花钱给他建造了一个房屋,命名为“知足堂”,让乞丐在里面好吃好喝。

一段时间后这名乞丐吃的又白又胖,他渐渐的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太满意的心态。

乞丐感觉自己的衣服太过于破烂,向富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富人立马命人定制了一些名贵的衣料,给他做了好多衣服。

饱暖思淫欲。

又过了一些时日,乞丐看上了屋子里伺候他的丫鬟腊梅。

当妇人看到乞丐的这种表现时,就想结束实验。

他把乞丐叫到身边,给了他一些盘缠,然后说:

“我在南京有一个姑表弟,他家里比我还有钱,你到他那儿住上一阵子去吧,都给他打好招呼了。”

乞丐拿着盘缠来到南京,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姑表弟,打开信一看,上面写了一首诗:

“知足堂里想腊梅,忘了桥下一堆灰。南京并无姑表弟,盘缠用尽永别回。”

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常乐”是大家谁都知道却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有人把“不知足”看成人类向前的一种动力,这无可厚非。

但凡事都有度,如果失去了分寸,“不知足”就会变成贪婪,就会让人走到一种极端,心里把自己当成了一种异于普通人的“特殊人”。

时常让自己进入“普通人”这一角色,用正常的心境去进取自己的人生。

戒散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最神奇的神通,莫过于用心至诚。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周处斩蛟”与唐朝卢伦《塞下曲》中的“李广射虎”,都是用心专一、至诚的表现和结果。

要想一件事达到出神入化的结果,就要用心至诚,切忌精神涣散。

禅宗《慧远修禅》的故事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慧远大师年轻的时候,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爱抽烟的人,两个人相谈甚欢。

临走的时候,这个人送了慧远大师一根烟管和一袋烟草。

慧远大师心里想:

“抽了烟草能让人精神愉悦,那肯定是能让人上瘾的东西,我要是抽了它,肯定就不能专心致志修禅了。”

想到这里后,他就把烟草全部扔了。

后来慧远大师又迷上了《易经》,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他让人快马加鞭给师傅送去一封信,希望师傅能给他送一些棉衣棉被来。

但一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还没有收到师傅送来的棉衣被。

慧远就想是不是师傅没有收到信,他就用《易经》卜了一卦,结果是没有收到。

但慧远突然又想:“如果我沉迷于卜卦,是不是又忘了修禅的本分?”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不再学《易经》。

再后来,慧远练书法的时候,好多人夸赞他书法写的好。

他当时就想:“我的目标是做一名禅师,而不是书法家。”

他又把书法给舍弃了。

一心不可二用,慧远大师为了专注于修禅,不单单扔掉了让人上瘾的烟草,连学习和书法都舍弃掉了。

专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他成了一代高僧。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不无意识的浪费时间,只做那些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偶然想到的事。”

戒消极

清代李渔《鹤归楼》的小说里描写了这样一件事。

正直暑夏,一位富人出门在外,他在一家旅店休息的时候,搭起了纱帐。

他躺在沙发里面想着:

“如果在家里就好了,有丫鬟给自己扇扇子,还有一些仆人给自己驱赶蚊虫,这些烦人的蚊虫声音根本就入不了自己的耳。”

他正想着是听着纱帐外面有跑步声,一看原来是跟自己同住着的穷人,因为受不了蚊虫的叮咬而占了起来走动。

他刚想说什么时只听了穷人,还一直说自己很快乐。

富人当时就问:“你都被咬的睡不着觉了,怎么还可能感觉到快乐?”

穷人回答说:

“我一旦想想比我处境更糟的人,就感觉自己是快乐的。

比如那些在监狱里的死刑犯,他们被死死的栓在铁床上,蚊虫叮咬时候是怎么也动不了的。

而我可以自由的活动,让蚊虫叮咬不着,难道不应该快乐吗?”

谁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境遇,但遇到这样的境遇时,你是被动的接受还是积极的应对?结果是不一样的。

消极的心态只会让我们丧失信心,困难重重,而积极的应对不仅将把一切艰难看成可以解决的问题,还能找到突破口。

结语

睿智的人生,是一种戒贪、戒散、戒消极的修养。

这种修养不是为了该戒贪而戒贪,该戒掉涣散而逼着自己去专心致志,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努力把消极心态变为积极。

开始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但时间久了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性格。

这种习惯和性格被我们称为修养。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2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