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散去之后,千万网红曾经飘得有多高,如今摔得就有多惨

积远观看世界 2024-10-31 02:06:59

2023年5月,山东菏泽。

这座向来低调的鲁西南城市,因为一个叫郭有才的年轻人,意外地登上了热搜。

彼时,郭有才在菏泽南站的直播,几乎霸占了所有人的手机屏幕。他梳着油亮的大背头,戴着斯文的黑框眼镜,一身略显复古的棕色西装,在一众穿着奇装异服、拼命博眼球的网红中,显得格外“另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平凡无奇的年轻人,凭借一首翻唱的《诺言》,在短短九天内,就吸引了上千万粉丝的关注,甚至超过了许多出道多年的明星艺人。

一时间,郭有才成了流量的代名词,也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

有人说,他是“草根歌手”,是“励志典范”,是“小城青年”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被资本包装出来的“商品”,是流量时代的“牺牲品”,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那么,郭有才的故事,究竟是“励志”还是“悲剧”?是“真实”还是“虚假”?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爆红前后的经历中,找到答案。

穷小子翻唱走红:被算法选中的“幸运儿”

在成为网红之前,郭有才的生活,可以用“平淡”甚至“落魄”来形容。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年幼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再婚后,他便寄住在三姨家。虽然三姨对他很好,但生活的重担,还是让他早早地就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13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郭有才辍学了。没有学历,没有技能,他只能四处打零工,修过电动车,当过服务员,摆过地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尽管生活艰辛,但郭有才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热爱。他从小就喜欢唱歌,但家里条件有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

为了学习唱歌,他花6块钱在网上买了一套音乐教程,跟着视频一遍一遍地练习。后来,他又省吃俭用地买了一把吉他,开始尝试自己创作歌曲。

2017年,短视频平台开始兴起,郭有才也注册了一个账号,尝试着拍摄一些搞笑视频。凭借着当时流行的“精神小伙”形象,他收获了一些粉丝,但账号的流量一直不温不火。

为了维持生计,郭有才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烧烤摊。白天,他在烧烤摊忙碌,晚上,他就打开手机,在直播间里唱歌给网友听。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因为经营理念不合,郭有才和朋友最终分道扬镳,他的烧烤摊生意也一蹶不振。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郭有才开始尝试在不同的场景直播。他去过热闹的商场,去过人来人往的广场,甚至还去过偏僻的农村田野。

但无论他如何努力,直播间的流量始终不见起色。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菏泽南站。

那天,郭有才像往常一样,架起手机,调试好设备,准备开始直播。就在这时,一首熟悉的旋律,突然在他耳边响起。

那是李翊君的《诺言》,一首发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歌,也是郭有才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或许是触景生情,又或许是内心深处的情感被旋律唤醒,郭有才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

他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在直播。

浑厚沙哑的嗓音,饱含深情的演唱,加上略带沧桑的复古打扮,让直播间里的网友们瞬间沸腾了。

“这嗓音,太有故事感了!”

“这才是真正的灵魂歌手!”

“唱出了我的心声!”

弹幕和礼物,像潮水一样涌来,郭有才的直播间,第一次变得如此热闹。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被欲望吞噬的“提线木偶”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意味着财富和名气。

郭有才的爆红,很快引起了资本的注意。

各大平台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各种商业合作也接踵而至。

曾经无人问津的烧烤摊,如今门庭若市,甚至还有不少外地游客,专门慕名而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位“网红歌手”的风采。

菏泽市文旅局也看到了郭有才身上的流量价值,邀请他担任了“菏泽市文旅推荐官”,并以他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宣传片。

为了更好地利用郭有才的流量,当地政府部门还对菏泽南站进行了改造升级,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然而,流量的到来,也带来了混乱和问题。

大量网红涌入菏泽南站,为了争夺流量,他们不惜穿着奇装异服,进行各种低俗直播,甚至还出现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原本安静的火车站,变成了喧嚣的“秀场”,噪音、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和诱惑,年仅24岁的郭有才,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他开始频繁地接商演,参加各种综艺节目,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个人单曲。

然而,这些作品,大多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的,缺乏真诚和深度,也难以复制他最初的成功。

与此同时,关于郭有才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有人质疑他“人设造假”,指出他直播时使用的设备价值不菲,与他所塑造的“穷小子”形象不符;

有人批评他“忘恩负义”,爆料他成名后抛弃了曾经一起打拼的朋友;

还有人指责他“过度消费”,炫耀他购买豪车、豪宅,生活日渐奢侈……

面对质疑和批评,郭有才一开始还会解释,但渐渐地,他也麻木了。

他开始沉迷于流量带来的快感,迷失在名利的漩涡中,逐渐忘记了当初那个热爱音乐,怀揣梦想的少年。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流量操控的“提线木偶”,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自我。

被遗忘的“过气网红”

2023年6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郭有才的流量神话,就戛然而止。

先是有人爆料,郭有才翻唱的《诺言》,并未获得版权方的授权,涉嫌侵权。

随后,又有网友扒出,郭有才在直播间发表过不当言论,宣扬“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引发了大量网友的举报。

迫于舆论压力,各大平台纷纷对郭有才采取了限流、禁言等措施。

一夜之间,郭有才从“流量宠儿”,变成了“过街老鼠”。

曾经簇拥在他身边的粉丝,如今纷纷对他口诛笔伐,曾经追捧他的媒体,如今对他避之不及。

而那些曾经将他捧上神坛的资本,也迅速撤离,转而去寻找下一个“流量密码”。

失去了流量的加持,郭有才就像是被戳破的气球一样,迅速地瘪了下去。

他的直播间,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热闹,他的社交账号,也停止了更新。

有人说,郭有才“凉了”,被流量反噬,最终自食恶果。

也有人说,郭有才“消失了”,在经历了爆红与沉寂之后,他选择了回归平淡的生活。

无论如何,郭有才的故事,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流量的泡沫与真实的重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创造了无数一夜成名的神话。

然而,在这个看似公平的舞台背后,却隐藏着资本操控、算法推荐、流量至上等不为人知的规则。

那些被流量选中的“幸运儿”,往往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就被裹挟着,身不由己地陷入名利的漩涡,最终迷失自我。

而那些被流量抛弃的“失意者”,则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落差和打击,独自舔舐着伤口,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等待着被遗忘。

郭有才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在网红时代,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有人为了流量,不惜出卖色相,炒作绯闻,甚至触碰法律的底线;

有人为了流量,编造谎言,欺骗粉丝,最终人设崩塌,身败名裂;

也有人为了流量,迷失自我,放弃梦想,最终沦为资本的赚钱工具,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流量,就像是一剂毒药,它能让人快速地获得名利,也能让人迅速地走向毁灭。

如何正确地看待流量,如何理性地利用流量,如何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坚守初心,保持自我,是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拒绝成为流量的奴隶

郭有才的经历告诉我们,流量并非万能的,它只是一时的狂欢,无法支撑起长久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实力,来自于努力,来自于对梦想的坚持,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和把握。

网红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流量的宠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拒绝成为流量的奴隶。

不要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

不要为了追求流量,而迷失自己的方向;

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内心的价值观,才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活出真实的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郭有才菏泽南站停播背后

澎湃新闻:再看“郭有才”:文旅长红不能靠一两个网红

观察者网:张旻:郭有才和菏泽火了,怎么又变成危害孩子的“毒瘤”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