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控力?家长需要做好榜样!三点做法培养自律的孩子

亲子的时光 2019-06-29 21:32:00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手机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孩子们总以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自由,却不知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往往要付出代价;放纵只会让孩子舒服一时,而自律却能让孩子自由一辈子。自律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冲动。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自律的孩子不但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也会更加自信。因为他们能通过自我管理,加强对自己的认同。而自我价值的认同是自信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就会变得自卑,变得自暴自弃。孩子未来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想要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自律必不可少。一旦孩子在父母的培养下,拥有了自律的能力,他就能掌握自己度过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方式,那将会是我们送给孩子最为宝贵的财富。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曾经看过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记得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孩子要往哪个方向发展,都应当成为一个热爱祖国、自信、自律、坚强,有上进心、有思想、有爱心、快乐的人“,这里面提到的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刘亦婷父母的家规,也是全家人都要遵守的。

这并不是说,父母本人的自律必须达到“神”或“机器人”的程度。而是说,父母虽然是凡人,虽然也常常失控,但始终不放弃追求自律的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律要尽早抓起,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做起。

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必须先成为什么样子。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 20多人当过议员,75人是军官,1人当过大使,1人担任过副总统。

这样一个开挂的家族,正是得益于优良的家庭氛围,一代代优良品质的传承。

这个例子有点高大上了,举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吧。我是一个守时的人,如果有约,一定会提前十分钟到达,风雨无阻,从不给自己找借口。前段时间,广州台风肆虐,本来约好的带大宝去医院复诊,医院的规定是患者如果不能前去可以提前改期,但大宝说,约好的事就要去,反正走出了地铁口不过50米的距离,路过建筑物时,远离广告牌就好了,不要更改了吧。后来还是医院主动打来电话问我们能否如期复诊,我家姑娘告诉医生阿姨没问题时,医生都很佩服我们的守约精神,因为那天,基本上其他的患者都说要改期。

父母手把手教孩子自律

自律不是天然就会的。它是需要学习才能不断增强的一种能力。

比如:教会孩子如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进行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我家大宝在自律这点上做的比较好,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教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学习任务进行了分解,把时间规划好,放学先在小区里玩找小伙伴玩半个钟,回家后尽量在晚饭前独立把作业完成,晚饭后看课外书,这六年虽然中间被要带弟弟这件事打断,但基本上形成了规律,孩子很自觉,哪怕是有一次我们自驾回老家,到酒店已经凌晨两点了,孩子说自己不困,让我们先休息,她的作业还有一个小尾巴,搞定了就睡觉。

从小习惯做起,渐渐的将自律的习惯投射到大事情中

科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律水平无论在小事还是大事上都是基本相同的,那么如果在上进行自律性训练,提高后的自律性也会投射到大事情上。

例如:我现在坚持训练元宝回家后将自己的鞋子摆整齐,书包放在固定的位置。玩玩玩具要收拾起来,看完书要放回书架,吃完饭要把碗筷放回水槽,脏衣服要丢进洗衣机等等,通过慢慢的坚持,孩子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这样的方式孩子也不是很费劲,大人也不需要白费口舌的讲道理。

完成阶段性目标后,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很重要

当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引导孩子去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满足,用这个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强力量,而不是用“补偿性”的放纵去庆祝和奖励。

我家大宝这个学期给自己数学考试设定的目标是要比上学期多一个满分,上学期,前前后后有15次考试,她只拿了5个满分,其余都是她认为“悲催的”109分。这学期当她完成6个满分的目标后,我和宝妈便带孩子出去吃了顿豪华大餐,用来奖励她一段时间的努力付出和坚持不放弃。

结束语:孩子未来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想要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自律必不可少。自律是孩子迎接开挂人生的最佳姿势,我们努力掌握一些恰当的教养方法,总会事半功倍的。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