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的注意力有两种,有些人只注意了一种,忽视了另一种

科学的故事 2025-01-09 16:03:44

学习需要注意力。老师讲得再卖力,书本写得再清楚,再有条理,只要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力,都是白搭。

家长会告诫孩子:“上课听讲要专心!”,是要求孩子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老师讲到关键处提醒学生“注意了!”,是希望引起学生注意力。

这种做法有用吗?通常没用。因为它根本不科学。

杜威与人合著的《应用心理学》,是专门讲心理学在教学上的应用。对于注意力,书中提出6条教育原理。其中第3条说,注意力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条件。如果孩子乘法没掌握好(这个例子不是书上的,是我为了说明而举的),在学习除法时,他再想集中注意力,也做不到。

(这一点的后果有多严重,稍微一想就可明白)

第4条指出,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也还不够。因为那些储备可能一直处于潜伏状态,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能立马浮出水面。

但这些都不是本文想说的。本文想说的,是第5条。这一条说,有一种注意力,是虚假的,是有欺骗性的,这种注意力没多少用。

这是指这种情况:学生学习很用心,对于学到的每个事实,每个原理,一个个都理解得很好,但是从来没注意(这个词是老贾特意用的)过它们背后的统一性。

学习语文的例子:学生读课文,很用心,做到了每句话都理解,但是整篇课文传达了什么?他没有注意。他只注意了每一句话在说什么,没注意各句话之间的联系,没注意到:末一段第一句话是对第一段最后一句的回应,第四五段是对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分析,第四段是针对问题中的这个词语,第五段是针对问题中的另一个词语,等等。

学习数学的例子:学生理解了数学证明中的每一步骤,但是还不能“洞悉”整个证明,因为没有注意各步骤如何配合等等。

这种对各部分知识之间联系的注意,对结构的注意,对统一性的注意,属于高层次的注意力。

根据我的观察,相当大比例的人,都缺乏这种注意力。

举三个我遇到的例子:

第一个。我读大学时(声明:我在大学时,除了自学了费曼物理学讲义,学校的正经功课都一团糟),有一天读光纤光学上的一页,读不懂作者在搞什么。于是去请教班上的一位优等生。

他很耐心地给我解释。

遇到一个方程,我问:“为什么要推它?”

他说:因为上一个方程如何,再根据什么,所以得到这个方程。

我说:我不是问它是怎么来的。我是说,作者现在是想得到什么的分布,在后面的步骤中,这个方程根本没起作用啊!

他仔细看了看,恍然说:就是呀!

第二个。有一天,一位朋友发给我一篇鲍鹏山的文章,说:“这文章写得好!你一定要看。”

我读完了,对他说:“不好。根据文章标题和开头,作者是要讲两件事之间的关系,结果他后文只对第一件事展开,大讲特讲,就结束了。第二件事只在标题和第一段出现了一下。我也没看到,他认为两件事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朋友说:“这个我倒没注意。”

算了不讲第三个例子了。否则好像我在自夸似的。重点是说,缺少高级注意力,学习就没效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