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对联:“碧血洒南疆,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艰苦守边关,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故取名“碧血南疆”。
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们曾经的欢笑与关爱,虽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精神与爱,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怀念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怀念。
上图: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
上图:荆建平烈士的名字在英烈墙本张图片第4组第18行
荆建平,石家庄陆军学校在138师参战见习学员,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大南庄村金华桥人,1962年9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1次,受嘉奖4次。1985年8月从石家庄陆军学校19中队毕业后,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在138师414团一营一连代职见习,1985年10月31日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牺牲时23岁,上级党委为他追记二等功,骨灰安葬在江苏省丹阳市烈士陵园。1982年1月,20岁的荆建平参军入伍穿上了军装。不到一年,他被任命为副班长,由于学习训练刻苦,被树为“精神文明标兵”“训练标兵”。1983年,驻地一位老大爷被洪水卷走,荆建平奋不顾身相救,荣立个人三等功。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石家庄陆军学校19中队学习。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有一批特殊身份的“战士”,他们刚刚从军校毕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申请到前线参加作战。石家庄陆军学校见习学员荆建平就是其中一员。
荆建平同志怀着报效祖国,奉献青春,热血洒南疆的豪迈情怀,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来到老山前线。荆建平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其实他是可以不用上前线参战的,他本人是再三申请争取,组织上才让去的。从昆明向战区开进前的一个星期天,荆建平特意到市里去了一趟。并在日记中写下:“当我漫步在繁华的城市,看到人们脸上露出的甜蜜微笑,看到那花丛中的世界,想到自己即将奔赴前线了。此时此刻,多么向往那美好生活啊!但作为一名军人,就应该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让后方的人们过上安静幸福的生活。”
1985年8月参战见习连到达前线后,在麻栗坡县水地方村进行了十几天的临战训练。荆建平非常热爱生活,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向往,衣服总是洗的干干净净,特别是平时总爱写日记。9月4日,临上阵地前,荆建平写下了一首豪壮的《志气诗》:“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为国重义气,无功终不还。”
9月9日荆建平生日那天,他拿起一块压缩干粮,想起在家时吃生日面的欢乐情景,写下他在阵地上的《生日诗》:“今天我生日,整整二十三;饼干代面条,吃的香又甜。”在当天的日记中他接着写道:“9月9日,雨。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山前线,细雨绵绵。我躺在猫耳洞里,回忆起我这23岁所走过的路程……一幕幕的往事不断在脑海里闪现。在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教育下,经过几十年的寒窗攻读,我才有了今天……让我思念的是家中可怜的父母,为了使儿早日成才,他们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供我读书……这不寻常的生日啊,我终生难忘。”
在教师节,荆建平写道:“9月10日,雨。今天是教师节,我想起了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我很想写信给他们,但又没有条件和时间。衷心地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在中秋节,荆建平写道:“9月29日,星期天。今天是中秋节……月亮照亮了大地……多好的夜晚啊,我多么希望全家团聚,共赏明月……我们来到这弹片横飞的战场,不能与家人团聚。正因为如此,天下无数人才能幸福安宁的生活,才能愉快地度过这美好的夜晚。”
在国庆节前一天,荆建平写道:“9月30日,晴。明天就是国庆节了。我作为前线一名普通战士,只有站好这个岗,才能对得起祖国和人民,才能对得起父母。”荆建平平时生活简朴,非常孝敬父母。他说前些年家里穷,父母拉扯我这么大不容易,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我毕业后,每月四十多元津贴大部分都寄给家里了,想让父母在晚年享点福。两年的军校生活,建平没有买过一双新袜子,入伍四年,他没有穿过一双皮鞋。出征前,荆建平给父母留下了遗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就要赴前线参战了。这次回家,怕你们担忧,影响你们的身体,因此也没有告诉你们。在家自己是老大,父母都希望我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然而忠孝不能两全,现在祖国需要我,请父母原谅我吧。假如我有意外,希望家里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不要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感到高兴。”
1985年9月,荆建平来到老山前线那拉口414团一营一连阵地报到。对于来到前线的全军各军事院校的参战见习学员,上级有要求,他们是国家培养的军队建设人才,是来前线参观见习的,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安全,不作为作战人员使用,一般不要派往最前线。来到一连后,荆建平主动找到连长指导员,申请要求到最前沿哨位去。刚开始,连长刘祥义,指导员曹祖额考虑到军校学员都是大学生,又是军队的培养人才,没有战场经验,一时没同意他的要求。他们对荆建平说:“你是学员,就留在连指吧,先适应一下环境再去一线哨位。”但荆建平认为,来到前线,不到前沿阵地,不到硝烟弥漫的前沿哨位,不真枪实弹地跟敌人作战,那不是白来一趟吗?于是他软磨硬缠,就是不肯留在连指,向连长指导员争取道:“我是一名学员,又是共产党员,更应该去最危险的哨位,与战友们同甘共苦,把自己在军校里学到的军事技术用到实战中去,让我在枪林弹雨中真正锻炼吧!”最后,连队党支部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把他分配到了一排防守的169高地。
荆建平同志来到169高地一排一班防守的1号哨位后,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主动配合班长李立阳和副班长周兴平抓好阵地管理,很快适应了战场环境,迅速融入了战斗群体,与一班战友刘虎,刘玉峰,程显功亲如弟兄。在前沿阵地上,荆建平主动背水,运送物资,先后30余次往返在生死线上,四次抢修电线,两次抢救伤员,带领战友多次粉碎敌人的偷袭,歼敌6人。
就在牺牲的前几天,荆建平在哨位上代替战友执勤时,腿部三处负伤,本应该下阵地治疗,但他拒绝了。为了防止敌人偷袭,荆建平每次前出哨位布雷,设置障碍物等他都抢着去,受到战友们的肯定与赞扬。边境气候湿热,荆建平全身皮肤溃烂数十处,有时发高烧达39℃。他谢绝了党支部让他到“二线”治疗的建议,顽强地战斗在哨位上。
战士刘虎立即用884电台向连部报告伤亡情况,连队立即抽出约一个班的兵力利用夜暗和炮火间隙抢送荆建平遗体。在172高地的军校同学马新强得知消息,主动前出到153高地迎接荆建平。接上头后,他在担架后端,以上坡时托举,下坡时跪步前行的方式交替送行,马新强含着热泪,目送着荆建平烈士回撤。
“战士多英豪,立志振国威,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长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安宁和领土完整,为了践行“立志振国威”的铮铮誓言,荆建平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炮火纷飞的战场,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荆建平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军校同学马新强和夏俊德下阵地后,回首硝烟弥漫老山战场,云雾缭绕的那拉口阵地,饱含热泪写下了悼念荆建平的小诗:“白雾长纱挽青山,银溪清弹诉小涧。韬文执笔学冀东,略武挥戈战滇南。碧血洒山易春色,白骨流江换冬寒。此去苏南三千里,留下忠魂镇边关。”作战期间,通讯很不方便,等军校同学们完成任务撤下阵地时,见到的只是荆建平被炸烂的钢盔和血染的日记,他在猫耳洞旁的照片成了永恒的肖像。荆建平没有来得及跟大家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
荆建平刚刚从军校毕业,美好的前程在等着他,但他却选择了前线,选择了战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冲到了最前沿,在艰苦的环境里作战。 荆建平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从菁菁校园毅然奔赴硝烟弥漫的老山战场,在生与死、苦与乐的严峻考验面前,用宝贵的生命和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人生壮美篇章。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荆建平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只把一道光亮留在人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血染的答卷,为八一军旗增添了光辉。
1985年12月,荆建平烈士的父亲来到石家庄陆军学校。面对老人,战友们谁也不忍开口直说荆建平牺牲的消息,这位伟大的父亲哽咽地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我儿子死的光荣,全家也光荣……”老人什么要求也没有提,只带着儿子的忠骨默默地返回了老家。这就是养育了烈士的父亲,我们的人民。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伟大的行列中,有无数跟荆建平一样的革命英烈,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这样一批义无反顾、勇于担当、奋勇献身的军人,才能建设自己的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才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资料提供:胡国桥、马新强、刘虎)
上图:荆建平烈士生前照片
上图:荆建平上前线之前送给战友的相片(资料马新强)
上图:1985年8月,原北京军区机关首长同石家庄陆军学校赴云南前线代职见习连全体同志合影,前面第二排左二是荆建平(资料胡国桥)
上图:荆建平烈士生前在老山前线猫耳洞口(资料胡国桥)
上图:荆建平烈士生前日记(资料胡国桥)
上图:荆建平烈士立功喜报
上图:荆建平烈士通知书
上图:战友林广龙(右)在做英模报告讲到荆建平牺牲时手捧烈士的钢盔忍不住流泪,台下听众很多人都哭了,排凤拥(左)抚摸着烈士钢盔怀念战友(资料胡国桥)
上图:荆建平烈士追悼会(资料胡国桥)
上图:丹阳市烈士陵园荆建平烈士碑背面文字(孙荣远摄)
上图:丹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孙荣远摄)
上图:丹阳市烈士陵园荆建平烈士墓碑,荆建平妹妹荆玉妹全家在2024年10月31日去扫墓(资料林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