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禁摩的,也很安全,摩托车是老百姓必备交通工具,为什么?

晨泽说家居生活 2024-10-07 17:42:43
导语

台湾不禁摩,摩托车是老百姓必备的交通工具?

台湾摩托车遍布街头,正如台湾话中的一句话“广大的摩托车都是台湾人的家伙车”。

这类似于“广大的摩托车”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摩托车,这种说法道出了摩托车在当地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是摩托车文化在台湾的一个缩影。

有网友就提问道:“台湾摩托车是老百姓必备的交通工具,那为什么不加强管理呢?”

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在台湾被人们称作“主流交通”,在当地家庭中大多选择使用摩托车。

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台湾繁华的经济,还有当地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

摩托车构成台湾的交通文化。

摩托车自六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台湾民众的生活,逐渐发展成为主流交通,最开始进入人们生活中的车型是脚踏式,也就是脚撑起来的机车,需要用手将油门推向前方,才能往前开。

在那个年代,经济起飞,人们都想要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机车,自此以后,摩托车就成为当地家庭首选的交通工具。

后来在八九十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各类新车型不断问世,机车系统也随之升级。

此时在当地市场上流通的是方向盘式机车,这种车型相较于之前的脚踏式机车,更加简单易操作,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再也不用担心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意外。

到了二零零零年以后,电动机车相继推出,与传统油动机车相比,它具有环保、零排放等优点。

同时,电动机车还通过立升式设计使其体积更小,最大时速达到四十公里,可以轻松上下坡道,是老百姓最爱的代步工具之一。

无论是传统机车还是电动机车,都体现了台湾人口密度高的特点。

相较于汽车而言,摩托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可以实现1:1的家庭所有率,同时打破了不同收入阶级之间的出行壁垒,让每个人都有出行的便利和自由,为当地通勤主力军提供了一个选择较多的公共交通形式。

第二种是摩托出租车,主要由公司运营,但是司机必须要自己购买车辆。

此类车辆需要覆盖建筑、工业园区等客流较多的区域,以便于为顾客提供一键叫车服务。

台湾是一个多山地区,许多小巷子都是上坡路,这对骑士的驾驶技术有着很大的考验。

然而,要想成为公司合格的司机,就必须经过严格的独立考核,并提交各类证明材料和资质证明。

一般情况下,司机找准上客点后,会之前开些微远,然后再到目的地跟顾客说一声就离开,让顾客自己找回来,不然会影响后续客流。

因为台湾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原因,当地有很多被认为是不合法的摩托出租车。

由于台湾地区的人口密度极高,所以在当地打工的人也很不少,这无疑给这些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出租车提供了有利条件。

顾客如果赶时间,他们才不会管有没有付钱,这些非正规司机还会提前交代顾客付钱的问题,所以有顾客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来缓解自身急需用车的问题。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非正式司机自然会依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经营,而不是一味追求无偿收费等违法行为,这也反映了台湾民众诚信和契约精神的良好传承。

台湾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摩托车出租方式,就是“骑东鹏”,这是一种以自愿为基准的爱心接送公交模式。

这种形式最早起源于士林夜市附近地区,在旅游旺季时,为了缓解旅游大巴造成的交通拥堵,附近居民主动将自家电动车拿出来,停在路边以供市民和游客随意乘坐,并由乘坐者自行付款或赠送小费,帮居民解决各种困难事宜。

这种善良的大众行为,不仅体现了台湾民众的好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更是在交通管理上智慧有度、任其自生自养,让百姓获得良好的出行体验。

摩托车为何能得到保障?

自从有摩托车以来,很多地区都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采取了禁摩措施。

然而,在“中国台湾”这个特例上,并没有对摩托车采取禁止措施,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规范措施。

因为这不仅关乎使用群体的大量出行权力,同时也是台当局最近才实行的一些法规,更是为了缓解社会冲突问题。

台湾有很多只有机动没有人行道的小巷子,道路非常狭窄,如果贸然禁止主流交通势必会对居民造成生活不便的问题。

但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对这些小巷子的管理以及治安管理就相当于放养状态,对于台当局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更大的麻烦问题。

因此,在台当局想要全面禁摩这一点上,只能先后通过影响主流交通使用者利益以及危害社会不同行为模式来进行管理,同时也会通过限制车辆通行时间来控制使用时间等方式来防止人车冲突。

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保护下间道和机动出入住宅位,以及居民锻炼时安全问题和带孩子出入校门时安全问题。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通过台当局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来保障摩托车使用群体权益和活动区间等行为,因此广大驾驶员都能自觉按照法规执行,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在台当局严禁超速、闯红灯、逆行等不法行为,同时对逃避罚单行为进行管控,这些法规在遵循上都是必须遵循且有明确规定限制着驾驶员行为的。

例如,对于骑乘未满四岁的小孩或身高不足110厘米的小孩,必须要坐在儿童座椅上并系好安全带,不按照规定乘坐会被判罚3000元台币,而未成年驾驶员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头盔,则面临600元台币罚款。

此外,对于四岁以上且身高超过110厘米的小孩来说,无论坐在哪里,只要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同样会面临罚款3000元台币。

就算有父母监管,父母也会面对600元台币罚款,这是教育和责任并重的问题。

然而,在违反这些规则中有一项属于犯罪行为,那就是醉驾,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面临刑事诉讼,共同乘坐者还要承担逃避责任等附带罪名,这些法规都会成为困扰驾驶员和乘客的一大难题。

这反映了台湾在道路安全方面非常具有前瞻性,相比大陆部分地区为了鼓励“大众共享”,采取允许坐三个人等不规范行为,不够科学,有的时候骑自行车都弄得很危险,更何况机动占用资源多,还容易造成伤亡。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台湾在2018年到2020年期间,共发生了46万起交通事故,其中38%都是由于不遵循道路安全规定造成的,因此,如果不遵循将会影响到社会整体安全,这是其背后的动力所在。

环保政策与机械化结合。

台湾空气污染严重,不实行禁摩导致机动车辆数量庞大,其中电动汽油车比例下降,而电动机车仍旧持续提升。

因此,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环境保护转型目标,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地区环保政策,为电动机车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同时,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涌现出新的机会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让电动汽油车逐渐将市场需求从动力转移至环保导向。

电动机车行业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电动摩托车市场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期,人们纷纷将手中的汽油电动车换为电动车。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注册的电动摩托车数量已经凌驾于汽油动力车辆之上,这种现象标志着交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同时也表明政府政策实施成功且得到了民众认可,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有朝一日或许会推出更加环保型且符合现代使用需求的新型交通工具,比如共享电动滑板车等,在与电动车共同出行时,可以形成互补,从而实现绿色出行,提高交通效率。

结语

台湾作为先进地区发展在交管领域可谓是一大成功案例,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城市拥堵管理方面他们也有很好的经营管理,因此可以借鉴其管理模式。

在未来科技不断进步,我国应该引进一些智能交通工具,在交通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科技与人性的良好结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