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的杨振宁因为年初摔了一跤的缘故,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可能去世,而他的去世本身其实并不会让人怎样关心和遗憾,毕竟活到百岁以上已是上天慷慨的馈赠了。但人们对此关心的焦点仍然离不开他——他的18亿遗产到底能分配给现任的娇妻翁帆女士多少。
网上流传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杨振宁的18亿遗产全部分给他和前妻杜致礼的三个子女,翁帆只得到一栋只有生前居住权的别墅,也就是说,这栋房产权属于清华大学的别墅翁帆是没有权利买卖的,她只能活着的时候住在这里,一旦去世,别墅便物归清华原主。从这个角度说,网上流行的这种遗产分配方案,意味着杨振宁没给翁帆留下丝毫实质性的遗产。
网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杨振宁摔跤后发过一个最新视频,称赞翁帆是一个不图名、不图利、勤俭持家的好女人、好妻子,还说已经把家里的经济大权全部交给了翁帆打理,这就意味着杨振宁的遗产分配很可能并不同于第一种传说的那个方案。
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杨振宁的官方证明,所以都是猜测。在这样的前提上,我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以我对杨振宁性格特征的观感,我认为他遗产的分配方案是第二种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真是这样分配,则说明杨振宁确实是被翁帆的善良人格所感动,从而不再设防。为什么我说是“不再设防”?因为一个82岁的耄耋老人,能够娶到一个28岁的、有才情的青春女性,他凭什么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她呢?很显然,这是基于自己有着显赫的地位、名声,以及肯定与之对应的身家财富。如果一个耄耋新郎对年轻新娘有着这样的动机隐虑,很难不在内心深处有意无意地加以设防。而传说也间接印证了这个推测,否则,就不好解释为什么到了和翁帆结婚近20年的现在,杨振宁才将家庭的经济大权全权交给翁帆来处置。
我要在此强调的是,我并不认为杨振宁有这样的“设防”是一种不好的心思,就像我并不认为翁帆愿意嫁给杨振宁是因为有着那种心照不宣的心思就一定不好一样。但如果通过18年乃至更多的婚姻磨合和生活濡沫,最终能让翁杨两人彼此真正交融了解,“心不设防”,就像现在后一种传说显示出来的一样,那当然是再美好不过的一种人世间美景了。
可我却比较多地怀疑杨振宁的遗产分配方案是流传的第一种,即翁帆所得遗产不过是一栋没有产权的别墅居住权——这几乎等同于一无所得。如果真是这样,这对翁帆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众所周知,2004年2月,杨振宁在妻子杜致礼刚刚去世才三个月后,就开始主动联系翁帆并邀她去中山大学见面,随后便开启了以杨振宁为主攻的两人常联模式,同年5月,杨振宁邀请翁帆去香港石澳游玩;10月,杨振宁邀请翁帆去广西北海游玩。从诸次游玩时杨振宁和翁帆还穿着情侣装,共骑情侣车来看,杨振宁显然早已走出了丧妻之痛而重新焕发出了一种“青春”的活力。毫无疑问,这一活力是翁帆带给杨振宁的。同年12月,杨振宁与翁帆正式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一个时年82岁,一个时年28岁。
进入婚姻生活的老夫少妻,会和一切进入婚姻生活的普通人一样,面临着“恋爱”新鲜感的逐步消磨殆尽,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琐碎生活习惯、理念、日杂事务等的侵蚀,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以杨振宁和翁帆之间的年龄、地位、财富的天壤之别,一定是翁帆要以杨振宁为中心来改变自己的。换句话说,为了照顾和适应杨振宁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社交,翁帆是要牺牲很多自己原有的东西的。而杨振宁再婚后的身体越来越硬朗,心理越来越年轻,对长寿越来越向往,这都是娶到翁帆后衍生出来的。而且特别容易让人想到的是,作为芳华正艳的时代女性,翁帆把所有的人生黄金岁月都支付在了一个耄耋老人身上,这样的牺牲和付出,没有世人会不高度关注杨振宁最终能给予翁帆什么。
尽管我们不能单纯用物质去量化翁帆的牺牲和付出,但缺少了起码的物质馈赠,一定会让人看清杨振宁善待他人牺牲和付出的言行是多么无力,甚至虚伪,而且这也能看出一个人对他的另一半是否薄情寡义。没有证据表明,翁帆近二十年的婚姻仅仅是为了一场从不求回报的社会公益行动。即便翁帆自己确实曾经说过,她不图杨振宁一分钱,但作为杨振宁而言,是不是就真的当成自己巨大的“福气”而在遗产分配中无视翁帆的巨大付出和牺牲而让翁帆一无所有一无所得呢?
如果事实真是这么演绎出来了,那么,我认为人们应该重新审视杨振宁所说的“翁帆是上帝送给他的最后一件礼物”,以及“如果不是翁帆,也会是其他女人”(这里插一句,以杨振宁的身家,“其他女人”当然可以轻易拥有,但能做到像翁帆对你那么好么?)等话背后的内心动机,审视的时候,我还建议结合杨振宁当初和李政道争署名权、争荣誉权的那种表现来看。
总之一句话,如果杨振宁去世后,他的遗产分配方案确实让翁帆一无所得,就只能让人们——至少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杨振宁的为人太不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