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当土匪挖清东陵,让人没想到,儿子却成为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历史龙元阁 2024-10-11 23:37:26

2001年,黄帝陵一期竣工,一位老人看到参观者在皇帝陵墓前恭敬燃香后,感慨万千,看着天边喃喃自语:“父亲,我现在做的事情算是功德无量了吧。”

此人叫孙天义,黄帝陵基金会的会长,也是“东陵大盗”孙殿英的儿子。这一对父子,都是名人,是什么让他们在文物界的名声截然不同?

1889年,孙殿英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出生,父亲很早离世,家里没有多少钱,他没有上学的机会。

青年时期,孙殿英只能混迹于社会的三教九流中,和地痞打交道,为了生存,他迅速练就了一番坑蒙拐骗的本领。

很快,孙殿英傍上一位社会大哥,开始跟随贩卖违禁品。贩卖违禁物品虽然不仁不义,却是积累财富的捷径,在这个过程中,迅速组建属于自己的团伙。

在旁人眼中,孙殿英行事作风就是个土匪,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江湖气息反而有助于他在乱世有一番作为。

民国时期,军阀握有一定的军事权,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能控制地方政权,孙殿英敏锐地意识到投奔军阀更有利于自己的前途。

在几次自立门户中,孙殿英找到奉系军阀张宗昌,自己的势力也不断扩大,在北伐战争中,张宗昌被打得落花流水。

孙殿英又改变想法,偏向蒋介石,帮助老蒋获得重要胜利和资源,被任命为国民军队高级将领,可这并不意味着在国民党就能一帆风顺了。

1928年,国内军阀混战,民众过得极其艰难。孙殿英的部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粮饷被克扣,军中人心浮动,眼看就要控制不住形势。

孙殿英所部在河北遵化县,附近恰好是清东陵,葬着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等多位清朝掌权人,不仅风水好,而且宝贝多。

由于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清东陵多次被所谓的垦植局公开偷伐树木,变成一座光秃秃的山,偶有盗墓者,也防不住,孙殿英多次看到被偷偷砍掉的树木往外运输,心里也产生了想法。

孙殿英先试探性地询问顶头上司徐源泉,说了自己的困难,也悄悄暗示有人建议挖皇陵的想法。徐源泉磨磨唧唧不表态,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孙殿英暗自高兴,看来上头这是默认了。

孙殿英迅速组织属下,对清东陵开始大规模的盗掘,好久没发薪水的士兵,看到墓穴里的宝物,像饿狼扑食一般围了上去。就这样,乾隆墓和慈禧墓被洗劫一空。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孙殿英的所作所为传遍了全国,很多正义人士痛惜宝贵的文化遗产被破坏,大骂孙殿英,他因此声名狼藉,被唤作“东陵大盗”。

1931年,孙殿英之子孙天义在北京出生,父亲虽作风土匪,毕竟和儿子聚少离多,孙天义没有受太多父亲耳濡目染影响。

当时,距离盗墓事件已经过去好几年,孙殿英的所作所为依然为人所不齿,幼年时候的孙天义,偶尔会被人们指指点点,称他是“盗墓贼”的儿子,这让年纪尚小的孙天义十分难受。

孙天义多么渴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光明正大地屹立于世间,不受人指指点点。

好在母亲的谆谆教导,坚持给孙天义良好的教育,养成一身正气,一直提醒自己,绝对不能走父亲的老路。

追随内心的呼唤,孙天义顺利从辅仁大学毕业,进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迈入知识分子的行列。

工作以后,孙天义在文化领域做出很多积极的贡献。一方面,他对英语语言文学了如指掌,像园丁一样教出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另一方面,他也将汉语的博大精深,传播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

后来,孙天义在西安教书时,看到黄帝的陵墓,作为中华儿女的文明之根,黄帝陵墓居然十分寒酸、粗陋。

或许是内心就想弥补父亲的罪过,孙天义主动挑起担子,担任黄帝陵基金会的会长,想对这文物古迹做一番彻底的改造。

诸事开头难,想修缮,首先需要的就是钱,因心中有着一份对文化遗产的使命,他四处演讲,筹集资金,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黄帝陵完成了第一期修整的竣工。

从历史的长流来看,这是一对很有趣的父子,父亲盗墓,儿子守陵。

孙天义的选择,充满对中华文化和民族传承的敬畏,敬人者人恒敬之,因他守护黄帝陵的发心和举动,被众人敬仰爱戴。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