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第一大案-“庄廷鑨明史案”之于后世几百年的深远影响

吕布省愚 2024-07-26 02:49:36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35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1 分钟)

朋友,您是否还记得金庸先生作品《鹿鼎记》开头的桥段?

朋友,您是否听说过因为内心的自卑导致的残酷的滥杀无辜?

朋友,您是否知晓这是一场影响中华历史几百年的巨大错误。

没错,今天,鄙人将一改过往着重明朝历史故事演说的套路,为您讲述清朝的第一大案,但是,这场大案的诱因与导火索,却又恰恰与明朝的历史有关。此案便是清初之“庄廷鑨明史案”。

·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

您是否还记得金庸先生作品《鹿鼎记》中第一回的名目呢?也即是本段落标题所引述的文字-“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而这第一章回的故事脉络,便紧紧扣住了今日所要讲述的“庄廷鑨明史案”。

《鹿鼎记》第一回中,雪中一位神奇的乞丐,船中泄密的情节,如今似乎依稀记得,但那深入刻画“明史案”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问题来了,这场“明史案”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喟叹一声,搬好小板凳,为您慢慢讲述。

·庄家姓名中的秘密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庄廷鑨,如今在任何一部史料里皆无法确认庄廷鑨的出生年月,根据其父亲的家世推断,其父名为庄允诚,其还有一弟名为庄廷钺。

庄廷鑨出生于浙江乌程南浔,此地如今被划归浙江省湖州市。根据《明朝庄氏族谱引略》一书记载,庄家原居住于吴江陆家港,大概位置应该在如今苏州市吴江区。另外,庄允诚被记载有两位弟弟名为庄允坤、庄允埰。这里似乎透露着一丝秘密。

根据庄允诚两位弟弟名字的细节能看出,庄允诚本人原名应该为“庄允城”,其第三字应该为五行属土,所以“庄允诚”这一名字要么是记载错误,要么是故意不引起注意的错误写法。再仔细看,庄家完全按照明朝名门望族甚至是皇帝家里才使用的五行“火土金水木”的顺序为子孙后裔取名,所谓“土生金”,所以庄允城的儿子庄廷鑨、庄廷钺,第三字五行属金。

庄家在庄允诚兄弟三人这一代成为一方巨富,然而根据推测,庄允诚应该为其一辈之长子,再者,庄廷鑨应该也是庄允诚的长子,这位巨富家的长子长孙却少时多有不测。

据记载,庄廷鑨“少患疯疾”,此处的疯疾是什么,大家可以猜测一下,把您猜测的答案留在评论区。这位患有疯疾的少年倒是也很出众,他十五岁成为贡生,入国子监,但却因疾双目失明,无法贡献才学于世,颇为感叹。后庄廷鑨因雅爱诸史,欲效法左丘明,目盲尚为左传,广传天下。所以,庄廷鑨遂重金购得明朝天启时大学士朱国祚撰之《明史》为底本,又广聘名士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以高昂的润笔代价,每千字予三十两银钱,补写崇祯朝与南明史事。

江南多义士

所以,读到此处,应该有了清晰的脉络,庄廷鑨的《明史》在天启朝及其之前都是使用朱国祚的版本,其补写的桥段,最终为整个事态奠定了波澜起伏的基础。

·庄廷鑨的一生镶嵌于明史案之始末

很显然,这位出生在江南的文人,其内心中对于江南士族当时所受到的遭遇的态度明显指向于何方。所以,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并增补明末崇祯一朝事,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全都是清朝所忌讳的。这也是满清作为外族入主中原后内心极为忌惮的底线。

书中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帝为正朔,尤其是使用与满清抗衡时间最久的永历朝的年号,并且斥降清之明将为叛逆。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里,是所谓的罪大至极的思想错误。

该书最初定名为《明书》,书凡一百余卷,作为自己的著作,并请李令皙作序,题茅元铭、吴之铭、吴之熔、李涛、茅次莱、吴楚、唐元楼、严云起、蒋麟征、韦金佑、韦一围、张篙、董二酉、吴炎、潘柽章、陆圻、查继佐、范骧等十八人于其上。

这山河分明秀丽

“卷端罗列诸名士,盖欲借以自重。故老相传,二百余人中,多半不与编纂之役。”

此处所提及的名士査继佐,记住他的名字,以后咱们还会多次提及他。

不过,这本书直到庄廷鑨病逝,都暂时安稳,并未出任何故事。公元1655年,是为满清顺治十二年,当然,在庄廷鑨看来应该是永历九年,这一年庄廷鑨病逝,由于不知其出生年,故亦不知其享年几许。

·明史案牵连深远

五年后,波澜四起,一群原本内心中早已经受到文化侵蚀影响的江南文人再次经受煎熬。因为,这本书,惹出了大事情。

1660年,庄廷鑨去世五年后,其父亲庄允诚将该书刊印成册,取名《明史辑略》。在当地流传大约一年后,公元1661年,卖主求荣的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此书,瞬间触动清人的敏感神经。

据称,当时的湖州知府陈永命接受了庄允诚数千两白银的贿赂,拒不审理,也不理会吴之荣的告发。又因为,庄允诚内心中看不起吴之荣,所以也不向吴之荣行贿。吴之荣见敲诈不成,再度告发,事情越闹越大,最后惊动朝廷中的辅政大臣鳌拜等人。

当时,福临已经去世,年幼的玄烨尚未亲政,鳌拜责令刑部的满清官员到湖州彻查,并严厉处置涉案的相关人士。

此处,还有一位最无辜的人受到牵连。由于针对书的原稿,有所谓“朱氏原稿”的说法,实际上,这里的朱氏指的是朱国祯。但是,吴之荣对南浔富人朱佑明怀恨在心,诬告“朱氏原稿”即朱佑明本人。结果,庄允诚被逮捕上京,后来不堪虐待死于狱中,庄廷鑨被掘墓开棺焚骨,最无辜的朱佑明及其子朱念绍、朱彦绍、朱克绍和侄子朱绎先后被斩首。当然,传说中还有一个更离谱的说法,说朱佑明的姓氏首先就让那帮觉罗很害怕,再者,他居然叫“保佑明朝”的中间两字,简单罗织罪名,最终朱家被灭门。

公元1663年,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刻字工汤达甫、印刷工李祥甫,书店老板王云蛟、陆德儒惨遭屠戮。庄廷鑨之弟庄廷钺被凌迟处死,全族获罪;作序的李令皙及其子李礽焘等四人被尽数斩首。

李令皙的幼子十六岁,司法官毕竟也曾经是一位江南文人,知道面前这群人意味着什么,所以心中怜悯这位十六岁的李家少年,命他减供一岁,得免死充军。结果,少年不肯,最后一并处斩。十八人中的董二酉当时已死,尸体被从棺材中挖出,肢解成三十六块,子董与沂,也被诛杀。

日月可鉴的历史往事

最搞笑的是,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本是告发者之一,亦以“私藏逆书久不上缴”罪名被处斩。这位赵君宋,姓着汉人王朝宋朝的皇帝姓氏,取着“君宋”这样的名字,却企图成为满清的奴仆,最终的下场使人啼笑皆非。

·吴之荣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始作俑者告发者吴之荣,得到了庄允诚、朱佑明两家大量财产。在此之后,史料中罕提及吴之荣的结局。

据称,其后来被起用为右佥都御史,最终死于寒热。《私史记事》云:“康熙四年七月,吴之荣归自闽中,行至半山,狂风骤起,雷电交加,之荣随成疟疾,寒热夹攻,两日而死,人皆称为天雷击死之。”

但是省愚认为,这段所谓被雷劈的记载,无非就是当时文人心中美好的愿望罢了,像这种人,反而最终得到了他要的所有一切,还能安享晚年,即便制造了如此大的一场灾难,却毫发无损。什么所谓的因果报应,也并不是随时都奏效的,很多时候,我们几乎不得不接受“恶魔在人间”的现实。

·结案路上的血债

由于瞬间被提升至很高的等级,这案件便在康熙二年,当然,省愚更愿意直接表达为公元1663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正式结案,此案先后因此狱牵连千余人,所有被羁押的犯人在杭州虎林军营被集中宣判执行,囚犯集中在弼教坊广场上等候发落。

并且,在结案的路上,还同时欠下了累累血债。

此案件导致被杀者共七十余人,其中庄廷钺、李令皙、茅元铭、蒋麟征、张寯、韦元介、潘柽章、吴炎、吴之镕、吴之铭等十四人被极度残忍地凌迟处死;杭州将军松奎,浙江巡抚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员,革职查办,撺掇松奎收贿的程维藩被诛。归安、乌程的两名学官处斩。湖州原任知府陈永命于公元1662年罢官,至山东台儿庄,自缢于旅馆。棺材被运回杭州,开棺磔尸。其弟江宁县知县陈永赖,也同时被斩。归安县学新任训导王兆祯、推官李焕、湖州新任知府谭希闵(到任只半月)等人处绞。妻子被发配宁古塔者几百人。

无法忘却的事实

我们提及在过往文章所提及的民族脊梁顾炎武当时在山西,其闻知此惨事,悲愤万状,作《书潘吴二子事》及《祭吴潘二节士诗》。

·你能管住我如何写,你管不住我如何思考

在稀里糊涂中,这场巨大的劫难直接影响了江南地区后世两百多年巨大的抗清热血。

虽说,野蛮的马蹄能够在那一瞬间征服文明,罪恶的屠刀也能一时间成为事件的重要器具,但是,一个古老的定理始终不变。自此以后,几乎很难见到谁还敢这般书写其心中的意愿,因为稍不注意便会被抓住连累家人友人,可是能够管住人们的笔,却管不住人们的内心。始终,江南这群志士心中都代代相传并且深埋着一颗反击的种子。

最终,这颗种子在二十世纪初期,顺应时代潮流一般结出了果实。

没错,你始终管不了我对于一个事件是如何思考的,这也即是当时当世隐忍的社会精英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