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

绮晴评社会趣事 2024-12-19 10:06:57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胡林翼的认知并不多。只知道他曾经三荐曾国藩,七荐左宗棠,对于这两个我们后世所熟知的晚清名臣来说,胡林翼无疑是他们的贵人。

曾国藩在给咸丰的奏折中曾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评价之高,可谓罕见。

他的治兵语录,更是被作为黄埔军校的官方教材。毛蒋二人都是“胡粉”。毛21岁读《胡文忠公遗集》,心生钦慕,“毛润之”一名即来于此。

为什么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却不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被后世所追捧呢?

毛曾如此评价,“每觉胡林翼之所以不及曾涤生者,只因胡夙不讲学,士不归心,所以影响只能及于一时”。这里的讲学不是字面意义的讲课,而是讲求学问。

张彦明所著的《帝国之翼》一书,以胡林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细致再现了他从少年纨绔不羁到中年幡然醒悟,继而担任湖北巡抚,整顿军政体系,推动地方改革,策划东征,确保湘军崛起,奠定晚清中兴大业的非凡一生。

胡林翼是耕读世家,到了父亲这一代,已崭露头角,在京城任职,所以也属于官二代。

18岁到南京完婚后的他,曾一年花去时任总督的岳父一万两白银,也曾流连风月场所。

后来还是受岳父启发,决心出仕为官。23岁先中秀才,再中举人,24岁中进士,可谓科举连捷,跻身翰林,人生如同开挂。

但随即因考场舞弊牵连被贬,如同复制了父亲的仕途轨迹,陷入人生低谷。次年父亲去世,后来又连失祖父、岳父、侧室等亲人,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五年。

受老师贺熙龄、朋友左宗堂、林则徐等影响,决定复出。

34岁,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筹银10640两谋得四品职位。在选择官职时,放弃肥缺,而是“到最贫瘠的地方去”,去边僻之境,为人所掉首而不顾者”的山区贵州。彼时,他的内心已经为自己定下了为官的基调:初为政,遇贫瘠之土,当可保清白风而不致负国。

到贵州以后,经历了他的“龙场悟道”。在任期间,安民生、肃吏治、治匪患、办教育、启民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回乡办团练。后主政湖北,扩充湘军。在曾国藩回乡丁忧期间,实际主持了湘军。同时多次奏起复用曾国藩,参与营救左宗棠,调和曾左矛盾。

在官场上,胡林翼是权谋与智慧的化身,他深谙人性,善于交际,却又不失原则,以超凡的手腕平衡各方势力,为湘军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拘成法、通达权变。任湖北巡抚时,为了给湘军筹措军费,他撇下读书人的面子,同湖广总督旗人官文搞好关系,打破了流传甚久的“湖北督抚矛盾”的传说。

顾全大局、能屈能伸,也许就是胡林翼为人、为官的高明之处。

战场上,他英勇无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曾、左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他从中调和,取长补短,三人共同创下了千秋伟业。

“严吏治,祛积习,屏巧猾,惩贪墨,剔私蠹,诘戎兵,勤训练,教将才,整牙厘,减钱漕,裕军需,精器械,厚风谷,举节孝,恤忠义,奖廉洁。功名之际,退让不居。”也许这就是我们走近胡林翼的意义所在吧。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