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导致的血糖升高该如何治疗,什么时候开始用药?医生讲清楚

张伟小张 2024-12-21 08:16:50

以往,张医生和朋友们聊过使用激素,会让身体内的血糖严重超标,但是,激素这类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甚至许多外用药物中,都含有许多的激素。这时候我们就走到了一个怪圈里,这种药物不用还不行,用了会引发很多让人担心的副作用,其中以糖尿病最让人感到担心。

很多朋友会提出,我非用激素不可吗,不用不行吗?还真不行,激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是根本无法绕开激素的。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在使用激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去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治疗,很多朋友并不注意这方面的工作,事实上,生活方式干预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基础和前提,生活方式上如果不做出正确的调整,我们的药物只能是越吃越多。更为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需要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其次,对于所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朋友,应在病情控制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咱们的原则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收益。在生活中,很多朋友害怕药量不够,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这个想法是有情可原的,但朋友们也要了解,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与使用量和使用时间是呈正比的。

咱们长时间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升高,有的副作用甚至会100%发生。如何协调用药剂量与副作用发生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在刀尖上跳舞,成功与失败之间,可能就是一分一毫的事。这么细致的调整,必须由专业医生来掌控,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我们,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咱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出现激素相关副作用,不是由我们用药引起的,而是由身体内部疾病引发的,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指南给出的意见是:对于由原发疾病导致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者,其治疗以解除原发疾病为主,比如治疗库欣综合征的原发病,以纠正皮质醇增多的病理生理改变。治病不能治标不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我们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注意了,敲黑板了,咱们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目标均应该为餐前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只有一种情况比较例外,就是重症及临终病人,随机血糖,就是那种随时采集的血糖,可放宽为<15.0 mmol/L。

这是血糖在可控范围内的朋友,对于那些血糖已经超标的朋友,药物治疗就不可避免了,对于有这类问题的朋友,药物治疗可以分为非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素治疗2种。让人感到担心的是,非胰岛素类药物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的降糖效果,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所以,张医生建议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对于血糖轻度或中度升高的朋友,可使用非胰岛素降糖药。对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轻度升高朋友,口服降糖药物要选择那些起效迅速和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药物。这里带出一个概念,什么叫做血糖轻度或中度升高呢?这是有明确标准的,它是指随机血糖在 11.1 mmol/L以下的朋友。

从前面的描述中,聪明的朋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非胰岛素药物治疗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胰岛素才是类固醇糖尿病的首选降糖药物。在给予激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需考虑根据激素的效应时间合理选择胰岛素。

比如说,使用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等中短效激素,可考虑选择中效或预混胰岛素;而使用地塞米松或持续性激素给药,则选用长效胰岛素。使胰岛素的持续时尽量覆盖糖皮质激素发挥效应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糖皮质激素失效后的低血糖风险。

下面,张医生为朋友们举个例子,以早上1次口服糖皮质激素为例,可考虑的初始给药方案有两种:

(1)早上1次按体重给予起始中效胰岛素,每 10 mg泼尼松给予中效胰岛素 0.1 U/kg,直到最大剂量 0.4 U/kg。咱们使用胰岛素治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胰岛素和激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早上1次中效胰岛素按 10 U 起始,日增剂量10%~20%。如果高血糖持续至夜间,可考虑给予基础胰岛素 。这个方案虽然简单,但也比较粗暴,计算上虽然没有那么麻烦,但也没那么精准。

如果一日多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每日1次的胰岛素不足以控制高血糖的情况下,可考虑每日 2 次预混胰岛素 或每日多次短效胰岛素加基础胰岛素的方案,每日胰岛素总量还是参考初始给药方案。

聊到这里,张医生想稍微多说几句,咱们的祖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一个医生的成长,和他的个人经验积累是分不开的,他救治的病人越多,他的经验就越丰富,他的医术就越高明,所以,大家都信任老中医,就是这个道理。

而西医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虽然同样是治病救人,但是,它讲究的是循证医学,就是不管什么治疗方案,您必须有证据证明,不然指南就不会给予推荐,您就不能使用,就是先立规矩,后谈治疗。

这两种思维方式咱不能说谁对谁错,孰高孰低,这两种医学方式在人类历史上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您看看咱们今天探讨的问题,整个药物的剂量调整,就在毫厘之间,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准。非专业的我们也越来越难以把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1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