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历九月初三到了,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老话说:“九月初三,三怕三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着哪些个的说法呢?一起来看看!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暮江吟》,从此让农历九月初三的“月”,闻名天下,世人皆知,也让人们记住了农历九月初三这个“特别的日 子”。
农历初三的月,在“月相记日”中被称为“朏”(fei读三声),表示月亮刚刚出现的样子。白居易对农历九月初三的描绘,给了后人以启迪,让人总是忍不住要记录一下,回味一番,自己的农历九月初三,到底有何的不同。
就像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农历九月初三写下的“新雁如故人,一声惊我起”一样,农历九月初三看似普通,却又如此的不凡。
那么,农历九月初三到了,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老话说:“九月初三,三怕三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着哪些个的说法呢?一起来看看!
农历九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俗话说:“天分四季,人有四时”。农历九月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包含有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
此月,是秋冬之交,季节交替的月份,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受凉而生病。
因受凉生病之人,往往会有高温发热之象,于是古人就将寒暑不调,引发的病症称之为“温 病”。后又因其每逢换季之时,得病者众多,又将“温”改作“瘟”。
古代的医疗水平又较为薄弱,在治疗此类病症之时,通常所花费的时间都会比较长,且耗资也颇多。于是,古人就认为是有“瘟 神”在作怪。
而作为秋冬交替之初的农历九月初三,就被定为了“瘟神诞”。
传说,瘟神共有五位,分别是“春瘟张元伯,执勺子和药罐;夏瘟刘元达,执皮袋和宝剑;秋瘟赵公明,执扇;冬瘟钟士贵,执锤;中瘟史文业,执火壶”。
农历九月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因此农历九月初三这天要祭祀的“瘟神”就是秋瘟赵公明。
在传统文化中,赵公明还是大名鼎鼎的“财神”,所以,旧时人们在农历九月初三这天祭拜瘟神之时,除了求平安之外,还有求财、求取富贵的意思。
那么,老话说:“九月初三,三怕三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三怕:①怕雷
俗话说“九月闻雷,遍地是贼”。农历九月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是深秋。
深秋时节还出现打雷现象,说明气候不顺,冷暖空气出现了强烈的碰撞,容易引发极端天气出现,比如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
农历九月又是收获的季节,万物收敛成熟之时,这个时候出现雷声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而九月有雷,往往又预兆着接下来的冬天雨雪少不说,来年春天天气还会多风干旱。
②怕虹
“虹”指的就是雨后出现的彩虹。彩虹的出现是因为雨后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的色散和反射而形成的。
农历九月,寒生而露凝,露珠的出现带走了空气中大部分水汽。因此,这个时候是不容易下雨和出现彩虹的。
若是这个时候出现彩虹,显然说明气候不对。气不顺,则人易有灾殃。就像《四时调摄笺》中所说的那样:“九月虹现,人有灾”。
③怕霜
在农历月份当中,每月个两个节气。上半月的那一个为“节”,下半月的那个为“气”。一阴一阳,一变一顺,相辅相成。
农历九月初三,尚未到达霜降节气,这个时候若是出现降霜的话,说明寒气来得太早,气温下降过快。
对于地里那些还尚未完全成熟的农作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霜冻的提前到来,也意味着晚秋作物将会出现减产情形。
就像谚语:“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谷满仓”所说的那样,霜降节气前,就出现了霜冻现象,不仅会给晚秋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影响到来年粮食的收成情况。
三安:①喝菊花茶
农历九月,正值菊花盛开时节,因此又被叫做“菊月”。自唐朝时起,人们就有在农历九月饮菊花茶之俗。据记载,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去火之功效,秋季常饮可少生病痛。
②放风筝
农历九月,秋风渐强,风力适中,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农历九月初三“瘟神诞”放风筝,谓之“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待到最后,还要将风筝线烧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后来,这一习俗被移植到“重阳节”之中。
③吃混沌
俗话说:“财神有一宝,金银跑不了”这一宝,指的就是“馄饨”。
“馄饨”,在形状上呈现出半圆形,形似小元宝,因此,吃馄饨又被叫做“进元宝”。
加之“馄饨”,又与“浑囤”谐音,又蕴含有期盼粮食满仓,五谷丰登之意。
农历九月初三是“秋瘟”赵公明的诞辰,而赵公明又身兼“财神”一职,故而,人们选择在这天吃馄饨,既有“送瘟”求取平安之意,又有求财、进宝之意。
结语人生最美,不是早,也不是晚,而是最恰当的时候。农历九月初三到了,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我是鱼重,关注我的文字,每天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新知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欢迎大家把想知道的俗世、掌故,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