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西厢记》,谁执笔绘就千古情缘?

樵耕诗话词有谈 2024-09-25 15:06:47

妙戏一出谁编导?

《西厢记》的作者之谜

《西厢记》里讲述的故事流传很广,知道的人很多。

崔相国夫人带着女儿和儿子护送着老相国的棺柩到博陵去安葬,途中遇到了阻碍,无法再继续行走了,母子三人就暂时在普救寺里住下来了。

相国夫人一向以治家严谨而闻名,平日里,她以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女儿莺莺,从不许莺莺随便出家门,更不允许她和陌生男人说话。此时,因孩子们的父亲去世了,老夫人怕他们心里难受,就命令侍女红娘陪小姐莺莺出去散散心,可没想到的是,莺莺红娘主仆二人却在寺中遇到青年张生;更没想到的是,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

莺莺是个深沉、恬静的少女,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又"针线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这样一个才女,长期被深深地闭锁在家中,大门不许出,二门不许迈的,还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早已被许给了花花公子许恒。她正无法排遣自己内心的苦闷,恰巧在这时她遇到了才华横溢、相貌出众的年轻书生张生。所以,莺莺对张生一见钟情。

然而,即便是一见钟情,莺莺也不可能明白地向张生表示自己的爱慕之心,况且,她还不知道张生是什么态度呢。上有老夫人严守家训的管教,绝不会允许女儿做出有辱家风的丑事;下有侍女红娘陪伴左右,莺莺根本无法与张生互相沟通,甚至他们连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因此,莺莺心急如焚。

张生是一个书生,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接受封建文化的熏陶。虽然在他身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温顺、软弱很突出,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对爱情十分向往又十分执著。实际上,他也同莺莺一样,自看到莺莺那一刻起就爱上了莺莺。可是如何让莺莺知道自己的心情呢?张生面对老夫人这个挡在面前的巨大障碍,没有退却,他知难而上,不仅以"温习经史"为名,向法本借了一间房子,创造了和莺莺"墙角联吟"联诗作赋的机会,而且以祭扫父母为由,带了一份斋饭去道场,与正在道场的莺莺见面。

在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莺莺的侍女红娘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红娘是崔家的女佣,是小姐的丫环,她性情爽朗、乐观、聪明、勇敢,而且富有正义感。在不断感受崔、张二人真挚的情感以后,她有意而且有效地多次帮助他们俩,以成人之美。她帮小姐给张生传信,却不曾想,小姐因矛盾和苦恼向她发起了无名怒火:"小贱人,这东西哪里得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娘面对无理指责,快人快语地揭了小姐的"疮疤":"对人前巧语花言,无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说得小姐口不服心却服。

莺莺爱慕张生,张生爱慕莺莺,但是在他们中间,老夫人犹如一座大山挡在那里,如何跨越这座大山,成了他们共同的难题。

然而就在这时,匪首孙飞虎带兵围攻普救寺,他扬言要抢走崔莺莺做压寨夫人,并说,三日之后如不把莺莺送出来,他就要把普救寺烧个精光,把寺中所有的人全部杀死。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莺莺挺身而出,她要以牺牲个人来保全大家。老夫人坚决不同意,她不忍让自己的爱女去送死。莺莺又说:"干脆不管什么人,只要他能把贼军打退,我就嫁给他。"在当时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老夫人也只得同意:"但有退兵之策的……断送莺莺与他为妻!"这样,张生铤而走险,大胆制订了一个退兵之计,最后终于退兵成功。

在大功告成之后,莺莺、张生及红娘都以为美满姻缘就要成真,莺莺想的是:我们俩的苦苦相思终于有了结果;张生想的是:这回老夫人该赏我酒喝,同意我和莺莺成亲了吧!红娘想的是:他们的婚事已安排定,我该卧看牵牛织女星了。谁料到,正当大家喜气洋洋地等待举行婚礼的时候,老夫人却出尔反尔地想赖婚,她让张生与莺莺兄妹相称而不能做夫妻。这对莺莺与张生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里的一声霹雳。

这以后张生心情沉痛,终于一病不起。莺莺也更加惦念张生,她在红娘的鼓励下,背着老夫人去找张生,并私定终身。老夫人得知后气急败坏,叫来红娘拷问。红娘毫不示弱,面对面地与老夫人辩论,她说这不是我的错,而是您的错,若您再执迷不悟地闹下去,那么辱没相国家风的就是您了,因为您老夫人说话不算话,真打官司的话,您是背义忘恩,这是不贤的罪名。老夫人终于败下阵来。

最后,莺莺和张生这对有情人,在经历了众多折磨和阻碍后终成眷属。

在这个恋爱故事中,莺莺和张生是为了爱情而勇敢地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正面形象,老夫人是用封建礼教残害青年人的封建家长的典型,红娘是主持正义、维护公道的理想人物。

《西厢记》作为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西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其次,人物性格和情节展开达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地表现事件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情节上,就全剧剧情的发展看,一方面是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面五本二十一折,一气呵成,结构相当完整。第三,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第四,选择和融化古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镕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因为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现实主义杰作。明清以来,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戏剧很多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不仅《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就连《红楼梦》中的才女林黛玉也极力称赞它"词句惊人,余香满口"。

可是,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作者是谁,却有着各种不同的论述。有的说是王实甫;有的说是关汉卿;有的说前四本的作者是关汉卿,后一本的作者是王实甫;有的与上述相反,认为前四本是王实甫写的,后一本是关汉卿写的。现在,虽然大多数人相信《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但这毕竟是"相信","相信"并不等于"就是"。所以,从严格、科学的意义来说,《西厢记》的作者也该算作是个谜,什么时候能拿出确凿的史料来证实《西厢记》就是王实甫创作的,什么时候这个谜才算最后解开。若拿不出这个证明,即便大家都相信,也不能作为定论。

0 阅读:0